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大学生上网普及率已近100%,互联网正在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这就使人类面临网络时代新的道德规范要求和选择。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从网络道德建设的视角看,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乏等。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家庭对大学生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快各种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网络削弱着人们的道德责任感,自由意识泛滥,道德冷漠现象产生和人际情感疏远。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管理,引导入网者时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尤其是青年学生,要教育他们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要教育入网者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合情合理、合乎正义的行为道德规范以及从政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总和。在执政能力建设中,政治道德凸显为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廉洁高效、公平正义等执政价值理念的实现,它构成执政能力建设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生态德育内容成为培养现代生态公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依据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目标、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和专业多样化的要求,遵循普及性与专业性、整体性与层次性、自律性与他律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生态环境知识、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是当代政治学领域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研究这一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需要,社会的变革对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影响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微观因素主要是公民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公民个体的政治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公民个体的政治兴趣和动机、公民个体的政治经历等方面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以便为制定社会转型中完善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对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网络对政治认知的冲击,即主流政治文化认识断裂;民族国家意识淡化;政治责任感缺乏;对现实政治疏离。分析了解决网络对政治认知冲击的对策:优化网下社会环境,包括深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政治实践,强化网上政治作为,包括利用网络保存主流政治文化;完善网络法律政策体系;强调网络伦理约束;加强政治认知多元化与平等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认为道德是以自律性为基本特征的,但道德价值的根据是外在的、他律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规范作用的方式既要有內省式自我约束又要有外在的社会约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需要在自律养成与他律约束的矛盾运动过程申实现。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用先进文化引导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注意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传统道德之间的传承关系,重视社区教育等基础性工作在系统道德教育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是中国在依法治国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不能回避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何,是中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文章从法治推动道德建设的条件角度,深入分析了法律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包容、认同、提升和支持,并明确指出法律与道德本身的自洽互足、法治与道德建设内在品质的相互协调,是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保障与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新的高度,强调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网络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校园网"为载体,不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