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林绝对同一性的思想,客观上使自然理论获得了新生的空间。黑格尔承接其后,客观上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自然美理论。然而,他在主观上是抑制自然美的,但即便如此,黑格尔在论证上却无法“除开自然美”,并主动将之融入美的定义,最终使之成为其美学系统链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黑格尔自然美论的缺陷在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混同、等级论的漏洞和形式研究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例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园林田野等等的美。自然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但是,对自然美的本质即自然何以为美,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有人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金银的美的属性就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别的什么外加给它们的东西。”有人认为:自然美是  相似文献   

3.
美与生命同步诞生后,在人类审美活动的征程中相依相偎,同荣共枯:生命的盛衰存亡决定着美的变化得失;美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奋进前行。自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着美的本质,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自由生命表现在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中,则分别生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由生命是审美活动的轴线和灵魂,审美创造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审美欣赏是自由生命的提升、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美必定显得像是艺术"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艺术的美必然像自然"一起揭示了美的深层内蕴。自然物身上感性地呈现出的"万物在一中"的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就是自然美。艺术作品的美体现为非概念认识的感性呈现、无利害的被觉知、纯粹的愉悦、被创作存在4个方面的特征,这4个特征同样是美的本质特征,自然美作为自然物在美中的呈现必须经过这4个方面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与“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经典命题为逻辑起点 ,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路径 ,从自然美的产生、发展、人的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形式美的生成三方面探求自然美的本质。结论是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实践 ,是求解自然美本质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 新闻所反映的一切事实,大多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和探索自然奥秘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接触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才不断地闪耀着自然美的光辉。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类的社会实践,为挖掘自然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由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推断:作为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不可能和自然美无缘。介绍和再现自然美,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 过去,也许是太强调新闻的功利性了,导致人们的欣赏视野相对集中在新闻内容的社会美方面。尽管自然美大量存在于新闻作品中,但却很不起眼,无人问津。我们认为,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功利性无可厚非,因为新闻毕竟不同于文艺,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视野的开阔,自然美必将成为新闻受众欣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美是风景区美的核心和基础,是主体“乐章”,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围绕这个核心做好“配乐”,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一、体量和谐,强化自然美自然美是客观美,是自然风景美的根本特色,美在“自然”二字,是它与人工美的根本区别。自然美是通过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嗅觉美、听觉美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注意强化自然美,因此人工构景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过多。风景区中的建筑物主要是点缀风景,深化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所以建筑物不宜过大,要与…  相似文献   

8.
50年代以来,我国美学界针对自然美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有四种不同意见,即"自然美在于客观的社会性"、"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自然美是人的主观观念"与"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随着讨论的深入与发展,这四种观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新归结为两派:一派是以实践的美学观点为代表,这种观点认为,美的自然是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结果;另一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自然美是不依存于人或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受人力干预。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大致地说来,一个是将自然美与人的关系结合得…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与“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经典命题为逻辑起点,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路径,从自然美的产生、发展、人的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形式美的生成三方面探求自然美的本质。结论是: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求解自然美本质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在对黑格尔自然美论进行唯物主义改造后 ,从新的理解基点上对其缺陷作深度透视 ,指出其深层失误是 :(1 )在自然美本质论中 ,撇开了社会实践的人的本质力量 ,认为自然美源于自然界本身 ;(2 )在自然美等级论中 ,撇开了审美自由的价值尺度 ,认为自然美等级取决于所谓“生气灌注”的程度。最后考察黑格尔自然美论与审美实际的种种错位  相似文献   

11.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精神性的、动态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的斗争过程。艺术作品的这种动态特征显示出艺术作品的实践意向,但是艺术作品的实践效果是不确定的。艺术作品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在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内在批判中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虽然艺术作品会有社会效果,但是它不能刻意追求这种社会效果,这需要借助艺术接受者的反思能力。艺术创作虽然不刻意追求社会效果,但是也应有所“规划”。当然这个规划不是要教育大众,而是要促进接受者反思,否则就会转向专断。艺术作品的接受既不是要得到精神的安慰,也不是要直接对抗社会。艺术作品的实践态度和社会效果依赖于艺术接受者对于艺术作品真理内容的建构,而不是他们外在的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中,自然美是普遍存在的。从自然界到社会生活,万物在存在和发展的历程中,无不显示出自然美。古往今来,人们以散文形式热情地沤歌自然美,将自然美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融合起来,激发着蕴含着社会价值,陶冶性情,培养感情,激励高尚的情操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前人和今人以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创作了无数赞誉自然美、沤歌祖国江山和社会生活实践的脸灸人o的华章。本文以作者们描绘自然美形态为线索,力求沿着前人和今人的足迹,探析和神会自然之美。时律之美在自然界,许…  相似文献   

13.
显现与图像爆破是阿多诺艺术美理论之重要内核,是艺术否定式表达真理的独特方式。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特意使用apparition表达艺术美的显现,既强调显现的动态过程,又指涉显象的转瞬即逝,具有显隐一体的辩证统一内涵。显现在艺术作品中生成图像又爆破图像,使得艺术成为同一性逻辑支配下的不合理社会中非同一性的持存者。艺术美中的显现与图像爆破特征亲和于自然美的言说更多、不确定性和颤栗等特质。显现与图像爆破表达出来的真理认知与审美自由在当下的加速社会中仍然具有审美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是与社会进步成正比 ,经历了崇利、崇神、崇人和独立四个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懂得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实质是人之情与景 ,人之心与物的交融合一  相似文献   

15.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摄影作品,有人总认为它只不过是对客观物象的真实记录,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摄影作品和其它艺术作品一样,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虽然它必须借客观存在的事物影象组成画面,比其它艺术形式对客观现实有更强的直接依赖性,离开被摄对象便无法进行创  相似文献   

17.
在美学史中,自然美和艺术美一直被视作美的两大基本类型。传统上,艺术美被看作是美的最高形态,所有的美学问题大多围绕着艺术问题而展开,如此一来,在历史上,自然美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放在次一级的地位上加以讨论。事实上,这种高下之分本身是粗率的,这种粗率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暴露得愈加明显。随着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自然美也已经逐渐从以前的“低级”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一种学术观念的转型,对自然美的重新认识是自然而然的学术需要。考察自然美的历史嬗变过程和现代意义,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的形而上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美的基础不是人、人类社会或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不是来自自然表面的自然性 ,自然美的最根本性的依赖与基础是某种潜自然之力 ,是自然深处的神秘的创造性的力量 ;自然美的充分显现离不开人的配合与合适的态度 ,并需要人具有一种特别的超越精神 :对自然深处的神奇既爱又有敬畏 ,并有一种宁静之心  相似文献   

19.
自然美则是黑格尔美学体系的薄弱环节,他对自然美的态度是前后矛盾、摇摆不定的,对自然美本质的分析也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反思黑格尔的自然美观,无疑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自然美论的缺失,也促使我们对自然美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作为历史的前提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的出发点.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自然的存在和价值的,同时也是从自然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来思考自然的存在和价值的.因此,自然美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的问题和社会历史问题.人通过实践和感性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和实现,或者通过实践和感性使自然从异己的存在变成人的存在,是自然美之所以可能的前提,而自然作为自由的存在向人的显现,则是自然美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