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奉立城 《管理科学》2003,16(1):41-48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股票市场是否具有可预测性进行探讨,通过石油价格的变动,进而预测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SSEC)的收益率.检验结果显示,自2003年后,上证综指收益率存在显著的石油效应,这种中国所特有的石油效应之谜,既不能用有效市场假说来解释,也无法被信息反应不足假说所解释.  相似文献   

4.
沪深股票市场过度反应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诗林  李扬 《管理评论》2003,15(6):28-35
行为金融的相关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各种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对近期信息的过度反应。本文根据沪深股票市场过去6至36个月不同时间长度的表现,考察前期表现最好的“赢组合”与前期表现最差的“输组合”在未来各月份的相对表现的变化,以验证沪深A股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月以内,市场总体呈维持原有相对强弱状态;当时间跨度在1年以上时,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的效应。在市场中,采用“买入输组合卖出赢组合”的交易策略,根据1至3年的滞后期与持有期可以获得年均6%—14%的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5.
上海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根据上海股票市场从1995 年7 月到2000 年6 月所有A 股股票的月收益率、价格、市值和 公司财务数据,利用Fama-Macbeth 回归分析方法及构造动态组合方法,分析总市值、流通市值、 价格、账面市值比、市盈率、账面资产负债比等因素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发现上海股票市场具 有显著的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和价格效应. 这些效应不能用股票的beta 值 来解释. 同时发现Fama- French 的三因子模型不能完全解释这些效应,但在三因子模型的基础 上再加上一个市盈率因子可以很好地解  相似文献   

6.
<正> 对企业而方言,股票市场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筹措资金;二是优化配置资源;三是监督企业经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但由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企业对自身在市场上定位的认识不足,使得上述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既不利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股票发行额度“僧多粥少”以及狭小的市场容量,使许多企业无法及时筹到急需的发展资金。 当前我国政府对股票发行实行的规模管理和额度控  相似文献   

7.
周内效应指股票的某种特征存在着与一周内的某些特定交易日相连的某种模式,它是在多个市场股票研究中发现的日历异常现象之一。通常,如果股票市场一周内的某一天或者某几天的收益率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交易日,或者收益率波动性明显异于其他交易日,则说明该股票市场具有“周内”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两个角度考察了亚太股市间的关系: 同期的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和跨期的收益可预 测性( 领先—滞后关系) . 首先,通过构造溢出指数和滚动窗口分析,研究亚太地区股市的同期 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发现近二十年随着各国金融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亚太地区股 市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进一步研究中国香港对其他亚太地区股市的溢 出效应,发现中国香港股市收益溢出指数显示出其区域的领导地位及其影响力逐渐加强; 波动 溢出指数震荡幅度较大,金融危机时期呈现跳跃式变化. 结合经济、政治等事件分析,发现中 国香港股市的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会提高其溢出效应,而在危机中波动溢出效应大幅提升,社 会和政治稳定性会降低中国香港的溢出效应. 最后,通过全样本和分样本中中国香港与13 个 亚太地区股市收益的领先—滞后关系检验,发现中国香港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后,中国香港股市对多数亚太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下降. 研究结论对人们理解国际市场之 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各国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如何保持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都有 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长期以来,国内外金融研究者一直都特别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它广泛地应用在风险大小的度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检验。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只有新信息才能影响股票价格,同等信息含量的信息所引起的股票价格反应应该是对称的。在现实中,许多学者对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都发现波动非对称现象是显著存在的,这种现象和传统金融经济学理论不相符合,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二、文献综述国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研究已有很长一段历史。Engle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修正Weibull分布对上海综合指数收益率和深圳成分指数收益率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简单的移位变换后,上证综指收益率和深成指收益率可完全用修正Weibull分布来刻画;大收益率服从次指数分布,小收益率服从超指数分布;两股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存在一些差异,上证综指的波动性大于深成指的波动性;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分布在1996年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沪市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基金的资金流量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对股票收益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乐观情绪的影响高于悲观情绪,而极端情绪在我国市场中具有独特的预测能力。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建立合理的情绪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市场未来波动的可靠指针,为我国证券投资者及监管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尔可夫切换模型是一种研究时间序列结构性变化的方法。为了定量研究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采用深证成指作为中国股市波动状况的指标数据,建立3-状态、异方差、四阶自回归形式的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由此总结了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数据,构建AG-DCC-MVGARCH 模型,运用拟极大似然估计法和LR检验,实证研究中外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是否具备动态特征和非对称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与香港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正向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但在2007年以后这一相关性有所减弱;香港与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且在2005年之后这一相关性大大增强;美国与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对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产生显著的非对称冲击效应,且负向冲击效应更大,美国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对3个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最大,这意味着股市下跌时3个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尤其是美国股市下跌会对其他股市产生较强的波动溢出和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运用DFA方法对上海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三种形式的收益率进行长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形式的收益率均存在长程相关性,其中绝对值收益率的相关性程度最强;三种形式的收益率在1996年12月16日以前均存在长程相关性,在1996年12月16日以后,收益率的长程相关性程度有所减弱,而绝对值收益率和平方收益率的长程相关性程度却有所增强;两股指收益率的局部相关性均有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划分均值和方差变点的迭代累积平方和算法(ICSS:MV)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6年12月16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日收益率序列进行结构变点的检验,通过将结构变点与重大事件对应选取影响沪深股市结构性波动的政策性事件,并根据选取的事件将样本区间分成13个子区间。为了避免参数模型中模型误设的缺陷,利用非参数GARCH模型估计样本区间的波动率;最后利用N-W核回归估计对非参数GARCH估计的波动率与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股市结构性波动产生的政策性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央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有股的减持、允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调整印花税等政策性因素是造成我国股市变结构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者在经验研究中采用的传统长期异常回报率计算和检测方法,即利用市场平均计算长期异常回报率,利用t检验检测的方法,指出了缺陷,介绍了新的长期异常回报率计算方法和检测方法,说明了改进的机理.改进的长期异常回报率计算方法是基于市值的参考组合法,改进的检测方法是偏度矫正的t检验法和秩和法.采用反复抽样的方法,对新老方法结合中国资本市场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在指令不均衡与股票收益关系研究中,常常遇到两个困难:第一,不同市场环境下,前者对后者存在异质影响;第二,往往涉及大规模数据处理。为此,运用大规模数据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一方面揭示不同分位点处指令不均衡对股票收益的异质影响,细致刻画两者之间关系;另一方面适应大规模数据建模要求,得到更为可靠的结果。以上证A股和深证A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得到了比均值回归更多有用信息。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高分位点处,滞后1期指令不均衡对股票收益具有正向影响且呈现上升趋势,而在低分位点却具有负向影响;第二,控制当期指令不均衡后,滞后期指令不均衡对股票收益具有负向影响,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结果意味着,指令不均衡对股票收益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换手率分离模型计算未预期交易量,并以此作为异质信念的度量指标,探讨其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依据异质信念程度高低分组发现,异质信念越大的股票组合当期收益越高、未来一期收益越低,这一差异对小规模公司股票最为明显;将异质信念引入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得到异质信念对股票当期收益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未来一期收益的影响显著为负;在进一步考虑了流动性、动量效应等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但针对2010年后允许卖空的股票,异质信念对股票未来一期收益的影响不再显著.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验证了Miller理论的有效性,同时也发现引入卖空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异质信念导致的资产定价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