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使此项活动更加规范,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人员结构、活动内容、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使之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保证该项活动沿着健康、规范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三生教育"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它充分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三生教育"活动设计,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和建构性。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三生教育”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主要突出对人的生命关注,注重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重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在对国外“三生教育”经验的借鉴中,需要结合我国实际,从树立理念、深化改革、突出实践和健全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校团委的精心宣传和组织下,我校学生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改革和探索中不断深化,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总结和探讨我校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会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三生教育的具内容“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一一入手,说明德育如存在于“三生教育“各个组成部分中,分析如何在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和学会生存的同时体现高尚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认为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部分同学走过场;二是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三是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四是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并从思想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就业创业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当在当代大学生中努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 ,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阐述了它的重要性、必要性 ,提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操作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探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目前高校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方式的重要教育意义,提出高校有效组织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医学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性强、覆盖面广、主题突出等特点及存在的活动形式化、基地滞后性、缺乏长效性、社会支持有限等不足,从活动的规范性、时代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效性及影响性等方面着手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为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发挥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三生教育”通过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位一体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校开展“三生教育”,应继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系统的学生培养计划,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师“三困生”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群体,如何更好的发挥教育、管理、服务的功能,真正成功帮扶并转化“三困生”是学生工作的难点,根据新时期“三困生”群体的心理特点,高校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三困生”成长档案,完善全员育人的帮扶体系,分类开展帮扶活动以及建立家校联动帮扶机制,成功转化并促进“三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在活动要求、项目论证、实践方式、结合专业、教师指导、社会支持、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高校必须坚持一体化分层次工作思路,积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寻求社会化支持,夯实基础,完善制度,转型改进,形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综合改革措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项活动的开展,顺应了大学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适应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中实践教育的内容、意义和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课程实习四个方面。高校实践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素质,把书本理论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培养学生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高校实践教育的途径则在于实践教育必须与企业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与育人相结合,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勤工助学和社团活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