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理论,施测自编的《大学生初入职岗位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提供科学支持和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等是企业认为对各岗位而言均重要的胜任特征,而诚信、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执行力、学习发展、语言表达、主动性、弹性与适应能力等胜任特征则被不同企业和岗位所看重。各岗位各有侧重,且在对诸多胜任特征的重视程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也在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各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认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培养目标模糊,专业教材、优秀教师的缺乏,教学方式单一等,从而导致了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输入之间的脱节。本文对商务英语专业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岗位胜任力进行了总结,借鉴田校勋博士的MAP胜任力模型,建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MAP岗位胜任力模型,并由此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以此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赢。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的培养途径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技能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基于素质导向的课外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校本科人力资管理专业为例,将管理学中的胜任力理论模型嵌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探寻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建立“提炼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胜任力——培养学生知识素质技能——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政法公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政法公管类岗位胜任力包括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具体内容。政法公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点建设的三元维度说明其与学科团队密切关联的有机关系。为有效解决专业学位点学科团队的选拔和培养中存在的“人岗不匹配”等问题需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所谓胜任素质是一种衡量组织成员是否适应岗位工作的绩效标准。胜任素质模型则是对胜任素质的要素及其具体运用方法、层次、流程等操作层面的结构化认识,用来说明具体岗位对于员工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具有代表性岗位的职工进行了胜任力素质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石油企业基层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并剖析了石油企业基层员工胜任力现状,由此提出了提高石油企业基层员工胜任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素质模型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当今企业以人才素质特征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此文以某通信公司中层技术类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研究对象,探析以岗位为中心的员工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数字化矿井的发展对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滞后于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影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重新进行了专业定位,构建了基于"校企联动、工学交替"的高职院校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交叉学科具备需求导向性、体系重组性、发展前沿性以及产教融合性四个方面特征,文章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胜任”概念,基于冰山模型阐述了交叉学科博士生学业胜任力的构成要素,设计了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选拔学业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天津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源配置、健全评价模式方面,不断推动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俄语专业应该摆脱单纯依托国外实习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国际化的俄语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胜任力素质和实践技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福建师大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以社会需求导向、职业发展动力、岗位胜任力要求、特色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理念,嵌入H RM 胜任力,设计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开放的教学学平台与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基于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基于H RM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并通过对胜任力的分析,基于胜任力的角度探讨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与策略。对提升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动高职学校的持续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营销类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对38家中小企业中的76名销售员进行"BEI"访谈和对973名从事营销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销售员胜任素质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正汇""小蜜蜂"企业的招聘、测评中并进一步校正。最终确立胜任素质模型及其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模型的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小微企业濒临倒闭.调查显示,这种情况与企业无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直接相关.因此,研究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显得迫切而重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把胜任力模型引入教学体系,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和工作岗位的准确定位,提高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又可以给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综合职业能力观要求把个人的一般素质和具体工作情景相结合。岗位胜任力强调能力与情意的结合,基于岗位胜任力工具根据任务具体性、行业具体性和公司具体性,可以把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元胜任力等6种能力,职业教育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相应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7.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是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重要的发展学科,其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该学科的背景与特点,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构建了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该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对西部地方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西部综合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航天制造型企业班组长岗位的研究,通过构建胜任力特征库、建立初步胜任力模型,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带权重的航天制造型企业班组长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规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为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借鉴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引入胜任力理论模型,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其雇主,教师及在读学生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多元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人才培养的多元适应性和胜任力,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