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理论分析,奥肯定律指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但我国现期却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实与理论的偏差,本文试运用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基本数据出发,采取计量学方法,分析辽宁GDP增长指数和失业率变化之间相关关系。利用相关数据,得出以辽宁经济数据分析有背奥肯定律的结论。本文利用隐性失业水平为中介指标,探讨目前辽宁真实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结论,在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若考虑隐性失业水平,辽宁的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的关系一直是国内经济学家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许多相关研究直接应用奥肯定律研究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奥肯定律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偏离的或以特殊形式存在的。从凡登定律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与发达国家近似,即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奥肯定律主要源于中国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若干年来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揭示我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出指导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政策重心,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5.
奥肯定理表明:与潜在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公布的宏观数据进行奥肯模型检验,认为奥肯定理在中国短期内失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奥肯定理的前提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以及中外失业统计指标范围及计算上的差异等因素,但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奥肯定理,从长期来看,其基本思想在中国仍然是成立的。所以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今后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突破口来抓。同时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使失业统计的口径与经济增长统计的口径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试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存在正相关性、与失业率存在负相关性,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本文认为,我国目前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支撑点是增加投资需求,同时必须维持一定的通胀率和保持一定程度的失业率,国家应根据相机抉择的原则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失业率,这种经济现象是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悖的.文章依据中国国情,从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客观现实出发,搜集了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一系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回归方法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并且分析造成此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以求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把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 1988年~ 2 0 0 0年期间用电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采用实证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影响其关系的因素作了初步研究 ,认为用电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但用于预测用电量时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奥肯定律在中国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无疑是当前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传统理论思维定势的困扰,我们的政策目标往往仅注重经济增长如何增加就业,从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失业率上升对经济增长有何反作用。奥肯定律对此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经典性答案,但是其适用范围受到体制及资源禀赋等条件的客观限制。本文通过对定律前提的修正将该定律内容作了扩展。其目的在于论证在我国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失业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对GNP增长不产生显著影响,这样就从经济总量增长的角度为隐蔽性失业的显性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GDP增长率虽然三倍于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中美之间的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不断拉大。可以预见,在中美关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经过21世纪社会经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中国的GDP总量一定会位于世界前列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三状态三阶滞后的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笔者分析了199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我国季度GDP增长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机制问题。研究发现:199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的中国季度GDP增长可以分为低增长状态、高增长状态和均衡增长状态三种情况;处于低增长状态和均衡增长状态的季度GDP增长率具有振荡收敛于其平均增长率的趋势,而处于高增长状态的季度GDP增长率具有振荡远离其平均增长率的趋势;低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大约为46个季度,高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为1个季度,均衡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大约为3个季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上市公司净资产增长率和银行存贷款 (余额 )增长率指标来分别代表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金融资产增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模型 ,并对 1998- 2 0 0 0年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与股票市场金融资产和银行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银行资产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 ,并对其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失业问题及对策剖析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失业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对我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奥肯定理不能实现的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贸易差额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差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中倍受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结果都表明,我国和美国的GDP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与贸易差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美国失业率等论点得不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关系理论,以黑龙江省1985--2009年的财政支出与GDP数据为例,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财政资金支出规模与GDP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趋势,描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以及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并进一步就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黑龙江省财政支出规模和GDP之间存在着正向促进的关系,指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投入不足是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1997—2014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公共债务与GDP增长率存在均衡关系,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GDP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尼系数与GDP增长率一直存在反向关系。而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基尼系数、通货膨胀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波动,所以政府应当实行合理的公共债务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将通货膨胀和房产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因素对制造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宏观经济政策性因素量化,而后通过对我国29个地区制造业结构指标对政策性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发现以GDP增长率来描述政策性因素是可行的,同时,GDP增长率与描述制造业结构的CH指数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到2012年美国综合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综合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比较高,其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有着显著的强正相关关系,而与 GDP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生产者物价指数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增长率无关。实际上,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经过金融衍生品分散转化后并没有消除,只是被隐藏起来了,并且逐步累积。有鉴于此,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措施包括:一是着重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政策的实施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二是提高就业率,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状态;三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四是提高对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认识;五是重视信用文化建设和银行信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理解经济波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迁移行为的影响,对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波动对城镇地区失业率以及农民工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对城镇失业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对城镇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以出口波动衡量经济波动的基准模型显示,如果出口额高于其长期趋势,那么城镇农民工数量将显著增加,反之则显著减少。稳健性检验使用产出波动替代出口波动或差分GMM估计,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这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济扩张期流向城镇,在经济收缩期回流农村,即农村是城镇的“劳动力蓄水池”,它通过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从而屏蔽了经济波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本研究为奥肯定律在中国的表现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ARMA模型对我国工资指数、价格指数和货币增长率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三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和GDP与这些名义变量的协同变动关系。通过分析,我们认为GDP增长与货币供给、工资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GDP的增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物价增长的波动表现为比较强的顺周期,而与M2的顺周期关系则比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