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下的员工通常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稀缺状态的企业核心员工,他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如何针对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下的员工特点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已成为当前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心理契约在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特征,并提出了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中心理契约管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与科技型小企业员工的激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实质上是行为主体的自我激励机制。科技型小企业员工的激励要从建立和维护心理契约入手,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的薪酬制度,对核心员工实施分享计划和奖金期权制,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建立符合员工价值观且具有挑战性的企业愿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员工工作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员工工作自主性的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与员工达成个性化的工作契约的方式,以保留和激励优秀员工.基于503名员工的调查数据,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个性化契约与员工契约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和员工谦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契约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心理特权和契约寻求行为;心理特权在个性化契约和契约寻求之间起部分正向中介作用;谦卑性对个性化契约与心理特权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谦卑性进一步负向调节了心理特权在个性化契约与契约寻求之间的正向中介作用.建议管理者要谨慎处理个性化契约;可通过干预员工的心理特权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契约寻求行为;在签订个性化工作协议过程中要关注员工的个人谦卑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卫生单位应在维护彼此间经济契约的同时重视起双方的心理契约关系。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指认了劳务派遣员工与卫生单位之间心理契约的维度,指明了卫生单位针对劳务派遣员工党建工作实践的着眼点、方式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彼此对对方应该付出什么同时又应该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心理纽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雇用关系改变的过程中,心理契约是最敏感、最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在通信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的变化严重影响着雇佣关系。以江苏的通信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不同人口变量在心理契约上的不同感受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不同个体变量在心理契约的感受上有显著差异。并结合研究成果,针对通信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的研究,阐述了这种心理契约与绩效管理的关系,认为这一双向沟通的契约关系对组织进行成功的绩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针对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的特点,从促进绩效提高的角度提出了双方为建立这种契约关系所做的准备和具体步骤;最后指出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被运用于实践工作的各个层面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21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撂讨了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影响,研究员工传统性在以上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越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传统性高的员工,其心理契约破裂与越轨行为的关联较高,传统性对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强化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员工-组织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它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对组织的情感投入、工作绩效以及员工的流动率,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目标的达成效果。本文对心理契约的涵义、内容及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构建企业心理契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事代理人员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试图从心理、情感和关系的层面切入,以一个新的视角来探索人事代理人员的管理和激励问题。高校在人事代理人员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共同发展的原则,可采取明确期望,树立共同愿景,建构信任,实行归因管理,建立公平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注重柔性管理,创设良好组织文化,关注人事代理人员的发展与价值实现等策略来创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0.
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在组织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完善人力资源战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及组织绩效。本文系统回顾了组织中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类型的关系、人格特征与员工对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影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指出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及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建立品牌忠诚是企业长期目标,维护与消费者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品牌关系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是二者互动的过程。从品牌关系入手研究消费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对品牌关系和消费心理契约的研究成果,从消费者心理和企业心理的二维角度分析了形成消费契约的类型和影响消费心理契约的因素,并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了心理契约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管理中常常出现如劳务派遣员工在将要成为成熟技能人才时离职、工作过程中过分关注身份区别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缺乏归属感、临时性心理等不稳定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企业原本以使用劳务派遣员工来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难以达成,且派遣员工绩效提高丧失持续动力,更可能致使企业不断沦为成熟人才的培养基地而非价值载体。以此现象纵观,单纯的经济契约在企业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上已难以凸显力量,而构建合理的心理契约已成为当下连接企业与派遣员工的重要纽带。这种心理契约便是指员工与企业之间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相互履行职责的一种信念。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入手,试图为企业构建更为专业的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体系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尝试通过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继而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良好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 ,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以及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组织中良好心理契约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同时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课堂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之间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内在信念和主观心理约定,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是组织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理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高校课堂管理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应通过建立正确的师生心理契约,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在应届毕业生员工离职问题研究中加入心理契约这一变量,探讨心理契约与应届毕业生员工离职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引入了心理契约和员工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继而在应届毕业生员工自身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提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基于心理契约的应届毕业生离职问题得到了验证.本研究结果为企业应届毕业生人才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中新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员工和组织对相互责任的理解和信念,良好的心理契约能有效保持员工与组织的雇用关系.从心理契约的定义、功能和形成过程来看,心理契约在新员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尽可能通过采用包括人员招聘、真实工作预演、组织社会化等方法做好组织中新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相似文献   

17.
角色行为与人力资源体系之间存在关联较强的心理契约调节效应。通过对来自高科技公司的127名知识型员工与28名基层经理的数据实施层次分析表明:关系型心理契约不仅可以调节人力资源承诺体系与在职员工角色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塑造组织公民行为,而交易型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甚微;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体系正相关于关系型的心理契约,负相关于交易型的心理契约;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引导出对公司目标有利的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行为;而企业可以提供经济的或非物质的激励,也可以通过尊重、支持与承诺等来引导出员工的额外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心理契约理论为指导,界定了心理契约的含义和特点,指出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护需要企业在招聘、定位与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和生涯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活动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管理对象的转变,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知识型员工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流动性大、工作难以监控和测评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塑造有价值的愿景、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并为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等途径,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以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为基础,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型员工与心理契约在特征上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心理契约在知识型员工激励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应该通过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心理契约从而进行激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正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进而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激励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