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通高校辅导员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山东、辽宁5所高校的142名辅导员施测。结果:①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和谐、负性情感有显著正相关;②自我和谐在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自我和谐在工作压力与正性情感之间也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工作压力对正性情感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工作压力对负性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664降为0.516,自我和谐在工作压力与负性情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③通过路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和谐是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工作压力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李丹霞 《宿州学院学报》2014,(4):105-107,121
在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缺失的具体表现:目标缺失、认同错位、主观松懈、心里失衡等;分析了缺失的原因:职责不清、认可偏差、评价模糊、自我迷茫等;探讨了应对缺失的策略:职业培训、完善评价、心里疏导、激励学习等。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有利于挖掘其工作潜能,有利于推进其工作深度。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问题实质上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兼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本文结合辅导员的实际情况,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阐述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冲突会削弱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效应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能否保持稳定,还是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获得的问卷数据的分析非农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1.不同群体的非农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而社会经济地位是导致该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2.工作家庭冲突会对非农工作者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3.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观念的高度认可,能够缓和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程度。因此,应有针对性地提升非农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在角色扩张理论与资源守恒理论的基础上,以241名公司员工作为被试对象,探究了工作-家庭增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增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性影响,而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当核心自我评价较高时,工作-家庭增益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核心自我评价较低时,工作-家庭增益对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提升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助推作用。基于2015年CGSS数据构建o-logit模型考察农民工就业质量、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消除了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农民工就业质量能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高工作回报、短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明确的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农民工获得幸福的重要渠道。(2)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3)农民工的工作回报、工作时间与对邻居、亲戚、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度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农民工对邻居、亲戚的信任能够增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对邻居、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则能够缓解工作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应从加大维护农民工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郊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分化现象严重,自评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降低,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成为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通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就业提供服务及提高社区经营能力,以提高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家庭冲突和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考察了社会支持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层次回归以及调节效度检验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中WIF时间冲突、FIW压力冲突以及WIF行为冲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影响;(2)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影响;(3)通过回归分析也证明了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工作-家庭冲突三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指出通过企业帮助、政府支持及农民工自身调解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现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厦门市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现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12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1%的流动人口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不同性别、年龄和工作种类的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整体差异不显著,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和初中的流动人口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7年武汉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市城镇居民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外溢效应。但是,如果考虑到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这种正外溢效应的强度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个体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Beck抑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外向型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抑郁总分以及各类别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因素;抑郁的消极态度、躯体症状和操作困难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其次,其中抑郁类别中的疲劳和忧愁心情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大;而自尊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很小一部分的变异。结论: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针对这些个体的影响因素,培养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员的工作薪酬包含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两部分,科技人员工作薪酬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其主观幸福感的大小,并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本文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工作薪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经济报酬、福利保障、工作环境、学习培训和工作成就能显著影响科技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其中,工作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而福利保障的影响程度最小。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根据科技人员的现实需求,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非经济性报酬,并通过提升经济收入来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有显著相关,客观支持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具有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作用。(2)中职生的同学关系和学习负担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其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秩序和纪律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负担、竞争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同学关系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竞争可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有显著相关,客观支持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具有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作用。(2)中职生的同学关系和学习负担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其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秩序和纪律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负担、竞争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同学关系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竞争可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异性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岗位。从幸福的概述、幸福的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幸福感等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3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尊、神经质、外倾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指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文章使用多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就业质量的角度分析工作的技能匹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从事技能匹配的工作能够显著地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并能够提升个体获得幸福感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和女性个体技能匹配所带来的幸福效应要强于东部和男性个体。机制分析表明,工作的技能匹配是通过影响个体情绪和自我认同感来影响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父母感情不和的留守儿童其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感情融洽的留守儿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