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情绪理论对情绪的结构有不同看法.核心情绪是概念之前的原始过程,是一种神经生理状态,作为一种简单的非反射感觉,它接近意识:感觉好或坏,激活或平静.基于核心情绪这一新视角,从时间与空间层面上逐渐发散,来窥探情绪的结构,扩大了"具体情绪"之外的探究领域,离情绪的始源更近一步.情绪的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过程,而是对各种过程的一个总称,包括:一段特殊的情绪情节的"成分"(例如面部运动、声音音调、周围神经系统变化、评价、归因、行为、主观体验以及情绪调节);成分之间的联系;作为一种特定情绪的成分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2.
情绪理论强调情绪是独立于认知的动机系统,是先天预定的生物模块;认知的观点则强调情绪依赖于认知,情绪发展随着认知发展而发展;机能主义者强调情绪是个体适应周围情境的产物,因而也离不开认知和经验的影响;社会建构论强调建构需要认知能力作基础,同时更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建构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情绪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机制的探讨还会继续,对情绪所包含的多种成分是否确定为情绪的一种成分等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对情绪的适应性机能的关注将推动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是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情绪发展?社会建构论融合了认知和机能主义的观点,这使得从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的角度、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探讨情绪成为当前情绪研究的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基本情绪取向、评价取向是情绪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基本情绪取向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是先天遗传的,经由进化而来,是一种执行特定行动的本能或冲动,有其相应的面部表情;评价取向则认为情绪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产生于对知觉对象的意义分析和认知评价。随着情绪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一直被忽视的第三种取向:心理建构取向,这一取向认为,情绪是一种心理化合物,可以构造出更基本的、不同于具体情绪的心理成分。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教育领域知情关系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在教学领域只强调认知而忽视情绪的单纯认知取向已基本消失,而存在三种倾向:单纯强调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强调情绪和认知的交互作用和强调情绪本身应该和认知同样的地位进行教育而不是只是作为认知发展的促进因素.但是最后一种情绪和认知同等地位的提法还相当薄弱,没有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认知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极性的情绪会对信息加工起到干扰或者促进作用,情绪的变化可能影响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可能对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注意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注意对认知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并有效收集了70份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注意稳定性、记忆材料对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认识或意识。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具有重要影响。情绪体验影响了道德自我的形成、觉知、组织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情绪和注意的关系是情绪与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于情绪和注意的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为传统观点,认为情绪加工是自动化的并且不依赖于注意资源;另一种为竞争的观点,认为情绪和注意加工之间存在着对注意资源的竞争,情绪加工依赖于注意资源。两种观点争论的实质在于情绪加工是否依赖于注意。当前两种观点已从对立逐渐走向整合:一方面在认知加工早期,情绪刺激可以自动捕获注意,遵循自动化理论;另一方面,在认知加工晚期及认知负荷极大的情况下,情绪刺激和注意会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情绪的结点,音乐是二者最好的媒介,情绪与认知是互动关系,情绪不仅影响认知,甚至决定认知。  相似文献   

9.
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记忆研究和情绪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讨论了元记忆与情绪智力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教师的情绪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在人格系统中起主要的动机作用 ,教师的情绪修养更加重要 ,它是提高教师健康心理水平、培养学生健康情绪的需要 ,也是改善和调节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的需要。教师究竟如何进行情绪修养 ,首先必须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其次是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修养水平 ,注重陶冶情操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既有“先天”也有“习得” ,教师应特别重视“习得”。  相似文献   

11.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学习材料中加入兴趣附属物.目前研究者们将兴趣附属物分为两类:情绪兴趣附属物和认知兴趣附属物.情绪兴趣附属物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认知兴趣附属物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原因是情绪兴趣附属物激活了以前的不恰当的知识,而认知兴趣附属物却通过提高学生对材料结构的理解促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情绪对认知加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就有必要考察情绪加工的大脑发生机制。但就内容而言,目前有关情绪加工的研究多集中在情绪识别、情绪记忆、情绪易感性、情绪调节及情绪影响认知等方面。国外开始关注情绪在经济决策中的神经机制研究,研究发现情绪相关的脑区在人类经济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揭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于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链接模式。然而受到注意资源、刺激评定、刺激内容、刺激物理特征、任务、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情绪的产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认知领域的分歧表现为两大阵营:一种是情绪的产生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非认知过程,另一种是情绪的产生是一种认知的加工过程.基于以上分歧,通过对于记忆、意志、知觉、认知评价等认知成分对情绪作用的分析,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情绪的产生依赖于认知的作用,而不是对身体变化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情绪在消费者购后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的关系就成为众多研究成果的重点。总结这些研究内容,大致有三个研究方向:消费情绪与期望—差异理论;消费情绪与消费者满意;消费情绪与认知理论。第一类研究将二者的关系置于传统的期望—差异理论框架下,可以说是对原有模型的补充和完善;第二类研究是纯粹对消费情绪与满意二者的关系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其中负面情绪与满意的关系研究和第一类研究有密切的联系,从负面情绪的起因出发,研究不同起因的负面情绪与满意之间的不同关系,改变了第一类研究“负面情绪导致不满意”这一相对简单的认识;而第三类研究是将消费情绪纳入传统的认知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可以被看作是对以往认知理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爱情,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深层内涵的现象,要求我们从存在论的角度对其作出剖析一方面,它与人的死亡意识紧密相连,作为人类对于无意识深处绝望情绪的反拨而存在;另一方面,它是生命的一种敞开状态,在爱情里人类显现出其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隐马尔可夫链构造了一个情绪概率空间,定义了情绪预测用的基本情绪状态,以及个体情绪的基本变化转移过程,建立了预测个体情绪变化的情绪预测模型,并基于个体固有的个性情绪特征,对不同个体的情绪变化进行预测,绘制情绪图谱,给出了情绪能量、情绪强度和情绪熵等概念,用以描述情绪特征与情绪状态。通过Matlab的仿真计算,验证此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情绪状态自发转移的动态过程,可用于个体的情绪预测模拟计算,为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是心理建档时可依循的可靠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情绪归因是对情绪的认知归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儿童道德认知领域开始的,其后又产生了错误情绪归因研究、一般情绪归因研究等研究方向。但是,就一般情绪归因研究而盲,还存在一些困难,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在此领域内的研究对象的拓展、测量工具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高层管理团队(TMT)在战略决策中的冲突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冲突与高层管理团队(TMT)的决策质量、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成正相关,情绪冲突则削弱TMT决策质量。显然,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之间存在的正相关性使TMT在战略决策中的冲突管理陷入两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