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比较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差异,提出在保持中国人类学学科特色的同时,应尽快与世界人类学接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与中国冲突较多的"他者社会文化"及"国民性"展开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发挥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强项和文化应用研究价值,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意识形态从政治向经济的重心转移,中国社会在发生着迅速而复杂的转型与变迁,改革、重生和流变中的人类学之中国研究,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人类学学科得以重建,开始培养自己的人类学人才(包括少数民族人类学者),并积极与国际人类学接轨;①同时,许多西方人类学学者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展开访问及田野调查(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杨庭硕教授提出了“相际经营”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在将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同时为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所谓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路径,就是应用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并从理论上升华.杨庭项教授有关相际经营原理的著述,正是这一路径的真实写照.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相际经营原理模式中的中国经济人类学本土化路径模式及特色,进行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人类学在西方的萌发情况 ,回顾了自费孝通以来经济人类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在中国发展经济人类学的紧迫性 ,阐述了作者对于发展中国经济人类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工商人类学是应全球化时代跨国活动中的文化问题而产生的新兴科学,属于人类学和工商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关注,并参与到学科实践工作中,推动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建设问题。人类学从总体上说在中国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学科,而工商人类学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前景广阔。田广、周大鸣主编的《工商人类学》就是希望中国的人类学同仁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类学学科本身  相似文献   

6.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2,3(6):94-95,+2+105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近几年来的新成果,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集中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资源整合,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2012年9月22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在西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7.
周大鸣  段颖 《民族研究》2012,(3):35-45,108
进入21世纪,人类学更加注意学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公共人类学。本文讨论了公共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包括新媒体、博客、互联网在人类学中的应用,公共人类学的理念与视野,公共人类学对传统议题的提升,公共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等。迈向公共领域将成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公共人类学与中国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是构建人类学之中国研究、应用与实践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12):113
<正>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近几年来的新成果,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集中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资源整合,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际人类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回顾了中国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探讨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国际人类学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人类学一级学科的建议,以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倡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三科并列、互相交叉、各得其所、努力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共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市场体系理论、民间宗教等范式的反思,结合人类学对中国社会的应用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如将人类学的社会意义培育于公共空间之中,关注人类学的宇宙观等,并就田野工作的方法、经验及研究选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9月21-2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协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类学、民族学代表55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年会开幕式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景军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校长赵德安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宣读了2012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优秀论文表彰名单,文化部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12.
牟桃 《民族论坛》2013,(9X):24-27
环境人类学的兴起,是人类学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推进,是学科发展本身使然。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这是环境人类学发展的直接动力。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环境人类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系统综述这门新兴学科的由来、特征及相关的中国经验,为丰富中国人类学知识体系,更好地与国际人类学接轨做一番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人类学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应与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同属一级学科。文章进而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人类学的地位与作用尚需进一步取得共识;在我国还缺乏一个专业的研究所未领导全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足;人类学专业译著、著作出版不多,更没有科普读物,也影响了人类学发展;要多建人类学博物馆,以推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15.
医学人类学的简单定义,可以说就是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健康、疾病、苦痛、医药与治疗等研究领域上.要了解医学人类学的发展与内部分支,不能不回顾其祖系人类学的轨迹.而所谓的医学人类学的中国想象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国人类学界对中国研究的想象,另一便是医学人类学在中国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想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中国人类学在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发展.由于大力推行本土化,中国人类学成功实现了复苏,成为了世界人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回顾经济人类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针对中国情境的经济人类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经济人类学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国外经济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应用,剖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差异,并从研究视域拓展、研究层面融合、研究范式转变和研究学科整合等四个方面展望今后中国经济人类学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象征人类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一种举足轻重的理论思潮,通过研究象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结构主义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人类学理论. 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众多学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崭露头角,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对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在借鉴和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仍需突围,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学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未能有一部既融合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精华,又适用于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特色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作了预见性的展望,即人类学理论取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类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趋向;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和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人类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20.
环境人类学的兴起,是人类学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推进,是学科发展本身使然。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这是环境人类学发展的直接动力。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环境人类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系统综述这门新兴学科的由来、特征及相关的中国经验,为丰富中国人类学知识体系,更好地与国际人类学接轨做一番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