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朴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2)
1871年9月,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下,第一国际召开伦敦代表会议,总结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批判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1872年9月,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批准伦敦代表会议的决议,并把巴枯宁及其同伙吉约姆开除出第一国际。在这前后,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恩格斯的《论权威》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论权威》所展开的批划和论述,既谈了国家和革命的问题,又总结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论及民主和集中,生动透彻,精深发人。直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它开拓我们的视野,对我们正确认识权威,发挥权威的作用,指导实践,极有教益。 相似文献
2.
夏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131-132
论述了提高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指出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以及提高学报编辑学术素养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与政策理论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编辑业务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如此学报编辑才能站在时代与学科前沿 ,拓宽视野 ,使学报工作适应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杨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学报质量的高下与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提高学报质量必须强化编辑的学术意识。编辑的学术意识包括学术研究意识、学术创新意识、学术自律意识等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4.
杨焕章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4)
1988年11月初,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成立大会,同时举行了学报主编研讨会。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几十篇论文。这里汇成文集的是从中选出的一部分。这些论文都是作者长期从事学报编辑工作辛勤劳动的经验总结。它表明我国学报编辑队伍从总体上看不仅在思想作风上是优秀的,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裳”,任劳任怨,安于清苦;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是优秀的,他们既从事着某一学术领域的专门研究,又开展了学报编辑工作的研究,认真开拓,刻意求新。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还是比较初步的,但它的意义却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论权威--兼论权威与权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世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21-28
本文在对国内外权威理论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的基础在于服从,包括强制性服从和自愿性服从两种类型,权威与权力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服从的效果不同,权威是一种无抵抗或克服了抵抗的服从,而权力是一种包含着抵抗的服从,因此,我们必须把权力上升到权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5)
职业道德,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形象问题,也是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各行各业的正直的人们,都在呼唤良好的职业道德,都在努力塑造和维护本行业本单位的良好形象。职业道德的高低与形象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在编辑出版行业,有的编辑以职谋钱;有的编辑拉关系,或交换发表,或搞小圈子主义;有的编辑一朝权在手,上排老,下挤小,拉帮结派,互相吹捧……许多庸俗作风 相似文献
7.
薛羽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31-33
《论权威》中恩格斯认为权威是强加的意志并且以服从为前提;革命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权威与自治是辨证关系,绝对权威和绝对自治是不存在的。政党权威的存在关键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服从。认可服从是权威长期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人民群众是权威存在和延续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加强政党权威需要从人民群众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所以,恩格斯的权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编辑要遵守职业道德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 ,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做好编辑工作 ,办好学报。具体做到 :热爱学报 ,献身科研 ;热爱作者 ,一视同仁 ;严谨治学 ,勤于进取 ;廉洁奉公 ,不徇私利 ;互相学习 ,团结协作 ;掌握相关知识 ,在编辑实践中自觉地追求美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业余活动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9.
“尘埃”及“尘埃落定”在阿来的长篇处女作《尘埃落定》中具有极大的隐喻性。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选择和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的命运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主线。作品在展示傻子的人生遭遇和情感历程中 ,再现了藏族封建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由存而亡的历史过程。在傻子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岳明君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4):46-46
郝霞山同志的《编辑文化价值评价论》的出版 ,使我耳目一新 ,受益菲浅。文化价值评价编辑是作者对编辑工作性质和特点的新概括 ,是作者构建编辑学基础理论的新观点 ,是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方法 ,是编辑学学科理论建设中的新突破 ,是目前我国构建编辑学理论的新尝试 ,在我国编辑学理论中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同时也对编辑工作提出新目标 ,新要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提出更加科学的新任务 ,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和论述编辑文化价值评价活动的专著 ,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中国华夏出版社出版 ,并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优秀论著奖。规… 相似文献
11.
曾雪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5):67-69
韩少功以其深邃的眼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功底借《马桥词典》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封闭的原生态的有中国烙印的"马桥世界"。在这个遗世独立的世界里,男权意识是根深蒂固的。马桥的男权意识是马桥女性本质异化和失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李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3)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著名的《论权威》中非常简明的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没有服从,就无所谓权威,权威就是服从强迫的意志。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生产斗争中精辟地论证了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地批驳了反权威主义者的无耻谰言。权威是维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王华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111-112
近几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不断由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向编辑过程特殊规律的研究转换。值此之际,姬建敏同志的《编辑心理论》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以编辑的心理过程为对象,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对编辑心理现象进行描述,以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心理趋势,探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原则,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对编辑心理世界的理性探索。(一)系统建构了编辑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伟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5-118
《制度空间与基层权威生成》一书是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核心问题的一次检阅,其对自治的思索、历史的梳理、制度的考量、权威的评判都是深入而细腻的,其间虽有理论追索的困惑与纠结,但是其对制度影响下的权威的现实勾勒依然因为真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15.
黎培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3):96-97
新版<秘书学概论>,删繁就简,篇幅大为压缩.不仅没有损害全书,且使全书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科学.新版<秘书学概论>,符合自考教材的要求,非常实用.它是目前出版的秘书学教材中较为完美实用的一部教材. 相似文献
16.
李乾宝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3-16
恩格斯笔下的权威不仅仅是意志与服从,更重要的在于权威的内在品质.法律权威也是同样的国家强制力仅仅是法律的外在权威,外在权威无法解决公民的自愿守法,只有法律的内在权威,才能解决公民自愿守法,因此必需构建法律的内在权威. 相似文献
17.
艾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1992年1月20日,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了《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加强编辑理论研究,探讨学报编辑规律,提高学报质量,进一步办好学报。出席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报社科版主编陶德麟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王仁卉教授,校党委副书记郑永廷副教授,校文科科研处、理科科研处、设备处负责同志及学报在校全体人员;湖北省科委期刊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要弘同志莅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围绕中心议题开展研讨,各抒己见;会 相似文献
18.
艾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3)
1992年1月20日,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了《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加强编辑理论研究,探讨学报编辑规律,提高学报质量,进一步办好学报。出席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报社科版主编陶德麟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王仁卉教授,校党委副书记郑永廷副教授,校文科科研处、理科科研处、设备处负责同志及学报在校全体人员;湖北省科委期刊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要弘同志莅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围绕中心议题开展研讨,各抒已见;会上会下,气氛十分活跃。现将研讨的主要问题,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廖文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5-196
近日,我读了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徐建军教授又一著作《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深感这是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难得的力作。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国防教育的观察、思考、实践聚焦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围绕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逐一加以分析、解剖,形成相互分离又有机联系的逻辑整体,观点新颖,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20.
齐美尔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社会学、宗教学、哲学、美学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文章以齐美尔的<现代人与宗教>为解读文本,指出他在对传统宗教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从社会关系对宗教成因进行分析的可能性.认为宗教不在社会的彼岸,而存在于社会的关系之中,宗教是社会关系的超越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