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会大学指的是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十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自 1 9世纪 80年代起 ,教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一般认为 ,受美国长老会差遣的传教士狄考文主持的文会馆 ,于 80年代开始进行高等教育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是在 2 0世纪初以后正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 ,教会大学在办学目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并作为教会学校体系的尖顶而对中国的社会及文化教育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1922年兴起的非基督教运动和1924年兴起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对教会大学的基督教信仰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自此,教会大学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与信仰之间的巨大张力.为了缓解这种张力,教会大学一方面调整办学目标以适应中国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的范围内坚守基督教的办学方针.华中大学在此两难处境中的调适与努力,折射出教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酝酿与发轫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兴起于清末新政,发展于五四斯文化运动,而成型于三十年代,历时百年。就其特点而论,最突出者有四,即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始终都受到特别的重视;充分利用“地利”和“人和”独特优势;公立高校与私立大学双峰并峙,平分秋色;经费独立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其他省相比,显示出高等教育强省的不拔地位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总数居各省之首;专科以上学校占全国四分之一;南京成为全国学术重镇。这一过程,至少能给我们六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教会大学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新型建筑形态,是西方传教士与建筑师糅合西方建筑理念与东方建筑元素而形成的现代建筑样式,是中西文化双向成功交流的典范例证和有形史料。该建筑形态早期呈现中西合璧式风格,并逐渐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具有建筑学上的特异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被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教会大学建筑将西方的大学校园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引入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全新领域——大学建筑,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建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建筑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强。在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应进一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尽快做大做强。宜从转变观念、增加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视并加大扶持力度、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应更加灵活,办学特色及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化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7.
英国成人高等教育与开放大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的高等教育具有近千年的历史 ,但成人高等教育与开放大学在许多英国人眼中似乎是一种现代发明 ,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才开始对这类教育模式加以关注。事实上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 ,英国的高等教育就包括有函授教育和开放式的大学教育模式 ,在英国高等教育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并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笔者在英国学习访问期间 ,通过与英国高等教育同行的探讨及查阅有关资料 ,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初步地了解 ,本文拟就当前英国成人高等教育和开放大学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成人高等教育英国 (英格兰、苏格兰、威…  相似文献   

8.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教会大学中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为中心,揭示陈裕光校长在教会、师生、社会、政府等诸种因素作用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人类学范本,使我们对陈裕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会大学的之江大学,它的治理模式从立案前教会管制模式转变为立案后政府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这种转变为推动之江大学在学科发展、教学和科研水平、社会声誉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立案后政府作为重要的外部力量参与教会大学的治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推动之江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参与下的共同治理模式为之江大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郭萍  冯勇 《理论界》2010,(12):109-111
民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以比较法学和英美法学习作为其独特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其建立的背景以及建立的过程有密切关系。东吴大学法学院是在西方传教士大力兴办教会学校的背景下产生的,东吴大学是第一所得到美国承认的中国教会大学,第一任校长由美国人兰金担任,授课教师也主要为美国驻华法官以及一些美国律师,这些均促使了重比较法学和重英美法学习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魏均 《人文杂志》2002,(2):139-143
在蒙昧初开的近代中国,启迪中国人心灵,使之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引路人,李鸿章自然位当其首.在中国晚清史上,李鸿章主政四十年,可谓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四十年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本文拟就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引路作用,略作赘述.  相似文献   

12.
贺小华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228-236
圣约翰大学是近代以来外国差会创办于中国的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在西方传教士设立于中国的教会大学中,圣约翰大学是首个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并以地道英语教育为媒介传播西学的高校。圣约翰大学独特的办学模式在诸多方面均开创了中国新式高等教育之先河。西方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引入让人们开始理性看待并思索未来中国教育发展及变革的方向;圣约翰大学成功的办学实践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他们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圣约翰大学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积极影响。重温这段历史,在当下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开始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王晓琼 《天府新论》2004,(Z1):215-21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分布、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应有的发展是不相称的,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办学理念、政策法规、教育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提升与完善入手,才能切实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新教)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秀伟 《天府新论》2005,(4):119-122
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大学。教会大学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给中国传统教育带来了新鲜空气,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民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即使是当时来华传教士的教育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这一历史进程.由于中国特定的国情,民国教会大学法律教育形成了独立于中国官办和私立新式法律教育的另一个系列的法律教育,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考察,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不仅负有“破坏性的使命”,而且也不自觉地承担起了“建设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董凌锋 《天府新论》2006,507(5):125-129
慈禧太后长期作为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与中国近代化历程关系密切,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虽然学界中也有肯定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积极贡献,但大多数研究结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毁多于誉。其实在近代化历程中慈禧太后所面临的影响近代化的阻力既有顽固派的阻挠,也有西方列强的干扰。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用汉族官员;派遣留学生及废除科举;清末政治改革。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也起到了一些消极阻碍作用:阻挠进行宪政改革,极力维护君王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进而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  相似文献   

19.
潘先林 《学术探索》2009,(2):99-103
唐继尧在云南筹办市政、改革教育、实行市乡自治、整理交通等,尝试着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型和过渡,推动了云南的近代化进程。同时,唐继尧始终以国事为已任,活跃于国家政治及军事活动中,不自外,不自小,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与北京政府、孙中山广州政府之间合纵连横,加强了云南“边陲”与内地“中央”之间的联系与凝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有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浙江树人大学20年的办学实践为逻辑起点,对其所取成就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根据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以高等教育的各参与主体的多重视野,就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理念和院校办学理念进行更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