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对主人公———简.爱由最初盲目的人性到劳渥德学校神性的指导以及宗教观最后形成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展示了自己对宗教和人性极富个性的见解,从而使基督教新教意识贯穿了作品的始终。作者正是要通过这部作品倡导自己独特的宗教观:既符合上帝的意志,又能满足人性的需要———人性与神性的统一。当时一些学者认为《简.爱》无宗教意识的看法是对这部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3.
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最令人着迷的一类男性人物形象——拜伦式英雄,是独特的、勃朗特式的,其美学成因主要有阅读经验、审美选择、地域环境、现实影响等。而勃氏的拜伦式英雄因对继承的超越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矛盾性、阳刚性,以及既"拜伦式"又"反拜伦式"的男女情爱模式,使其成为一个可临摹不可攀越的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夏洛蒂.勃朗特是比较早、比较自觉地意识到女性的关注、焦虑、体验、自我价值期待的,推崇女性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在当时的19世纪是具有先进性的,对夏洛蒂.勃朗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5.
略论《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双重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女人作为一种媒介体,既是秘密藏在简·爱体内的怒火的化身,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身生活中的“情敌”——埃热夫人的化身,或者说埃热夫人是疯女人的心理原型。通过这种创作形式,作者从积怨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其潜在的欲望找到了归宿。疯女人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也表现了直接影响她创作心态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心态。  相似文献   

6.
夏洛蒂·勃朗特试图从个人立场对基督信仰提出新见解。简·爱是夏洛蒂思想的代言人 ,她的心路历程是精神提升的过程 ,即基督教理性精神的自我完善过程。随着阅历的加强和思想的日趋成熟 ,她的基督教的意识越来越强。简·爱所理解的宗教应该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宗教 ,她既不想否定宗教的热忱和献身精神 ,同时也不否定人性的合理存在。她试图调和人性之灵和上帝意志之间的矛盾。“自律自强”的精神追求和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浪漫主义的渴望构成了简·爱的精神旋律。  相似文献   

7.
《简.爱》问世以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既自尊又自卑、既激进反抗又妥协迎合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并赋予她巨大的激情和基督教新教道德伦理观念,在一系列不寻常的情节发展之后,终于获得了幸福。简.爱是作家理想化了的自我,她的故事是浪漫的、成人版的灰姑娘童话,作家通过虚构实现了女性获得幸福的梦想,从而引起了女性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描写了一位自强不息、自尊自爱、敢于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女性.本文旨在分析筒·爱的性格特征,阐述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简·爱》的主题意象:月亮与火·郎芳《简·爱》这部拥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中多次描写了月亮与火,引起不少评论家的关注。国外的研究者甚至不厌其详地以“细读原则”仔细审视文本,统计作品中它们出现的次数。月亮与火本是自然现象,但当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集中笔力在《...  相似文献   

10.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活经历和情感观念历程上,对夏洛蒂·勃朗特本人与她的《简爱》中的主人公作一比较,说明《简爱》的创作心理主要是作者长期受到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压抑而产生的宣泄欲求和叛逆性格,并认为在简身上还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性格的人物简·爱.简·爱的反抗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形成的.她既非弱不经风的名嫒淑女,又非仪态万方的大家闫秀,而是一个来自平民的孤苦元靠的少女.无论从经历、从思想感情方面看,她应该是个比较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然而,无论如何,又不能说她是一个平庸的女孩子.她是一个身处逆境,不甘堕落,而且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坚韧者.在妇女没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时代,她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敢于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爱与恨,尽在不言中──试论《简·爱》中的心理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一部自救体小说,是一部反映人的灵魂、心灵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童年时痛苦的情感体验使她形成了忧郁、感伤、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这种痛苦的情感郁结产生一种创作冲动,使她采用了虚构的人名和日期,编织出故事的情节,写下了她的情感。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吉夫就将夏洛蒂创作的主旨归纳为一个公式:“我爱、我恨、我痛苦。”法国的娜塔丽·萨洛特坚信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描写人的“游世界”,她关注的是“隐藏在内心独白后边的那些东西。”西方传统的文学艺术创作,强调通过某种技艺、技巧将主体心理深处那团意蕴清…  相似文献   

14.
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少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去解读,认为简爱身上体现了女权意识,是一个现代新女性的标志等等,且已在学界形成了众多学术成果。但是,在肯定作品巨大的思想价值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作为生活在19世纪的女性作家,在《简爱》中是否也会折射出一些由于长期受到父权制文化秩序的熏陶,在勃朗特心理上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以伯莎为个案,剖析这种影响在《简爱》中的无意识呈现。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以《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自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然而,这部奇书的作者留给世人的约200首诗歌却很少有人问津,研究更是鲜见。本文查考、梳理了现存的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编辑和研究材料,试图让女诗人艾米莉.勃朗特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探究《呼啸山庄》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自觉地将她们的作品装裱在童话模式的镜框中,沿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但这一传统经典童话模式被两位作家重新审视,并予以修正和颠覆,她们对其原型意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充和变形,浸润了女作家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重建女性人格的积极探索,从而开辟出女性话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意识的觉醒看夏洛蒂·勃朗特和丁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洛蒂·勃朗特和丁玲,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妇女超前的进步意识,扬起了妇女觉醒的风帆,推进了妇女意识的进步,为妇女解放形象地发出了最先声,成为了英、中两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先驱。本文将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夏洛蒂和丁玲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一、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才会意识到人与人是平等的,妇女不再是男性中心社会一个可怜的玩物,也不再是盲目自得其乐的家庭附庸——所谓的“家里的天使”。细读(简·爱》,听到简爱的呐喊:“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呼啸山庄》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思潮颇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其作者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尽管《简·爱》和《呼啸山庄》风格炯异,但两人都借用相同或相似的象...  相似文献   

19.
韩小龙  邹华 《理论界》2007,1(2):209-210
中外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与夏洛蒂·勃朗特,长于用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青年男女浮世中的羁旅情怀,孤标傲世的生命意识是她们共同的审美追求,生情发情而不滥情纵情。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又导致了两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张爱玲俯瞰红尘男欢女爱,冷艳清高略带苍凉;夏洛蒂·勃朗特身居情场悲欢离合,热烈悲壮而又自矜。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成长体小说《维莱特》中的幽灵形象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思想蕴含一直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作家如何对传统幽灵主题进行改写以及这种改写与女主人公露西·斯诺精神成长历程即女性成长主题之间的关联.本文认为:勃朗特通过赋予消极意象以正面能量,使女性人物获得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以及对自我主体的肯定,从而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观进行挑战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