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开始就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思想体系。如果不深入艺术领域,一般的美学理论家很难发现这种症状。可是,一旦美学理论家真实地走进艺术,就会发现康德对“美”和“崇高”的区分并没有得到精神上的统一。在康德那里,形式美是艺术的绝对标准,而精神崇高又是一种艺术标准,这就为艺术批评留下了精神分裂的隐患。这在康德生活的年代还并不明显,因为古典艺术常常是把精神崇高与形式美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然而,在20世纪,艺术变得完全不同了,艺术家为了追求精神的崇高已经牺牲了形式…  相似文献   

2.
从康德到黑格尔,"崇高"在美学乃至整个哲学沿革中的境遇牵系着人的境遇.无论是康德、席勒还是谢林,都是把"崇高"与"美"(优美)作为审美判断或美感直观的两个性态有别的维度提出的;黑格尔依然沿用了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但他只是把它置于"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唯一被认可的审美维度下,赋予它以阐释"艺术前的艺术"的使命.美学在康德、谢林、黑格尔那里都只是价值祈向隐然可辨的哲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美"和"崇高"的价值在怎样的分际上被确认取决于不同哲学体系的价值重心.一如悲剧的衰微,"崇高"违别我们已经够久了."美"正渐次沦落为当年叔本华所鄙弃的那种"媚美",与"告别崇高"的轻佻呼叫相唱和的是熹音湛湎中的人们的泛艺术嬉戏.然而,文化危机的消息毕竟早就报告着某种可能的运会,它在警示人们作必要的人文自审时也提撕人的审美心灵再度唤起那富于悲情的"崇高"的一维.  相似文献   

3.
悲剧和美、崇高、丑、喜剧是作为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五个基本范畴。但是它们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一下子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西方美学史来看,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范畴。亚里土多德的《诗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一种制作学,说具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在现代艺术的洪流中,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并成为后现代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利奥塔德的崇高美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构成。本文将从利奥塔德的独特的后现代理论入手,分析其以崇高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及对后现代的人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牛宏宝 《文史哲》2002,(1):60-65
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的构成力量和陈述逻辑与传统美学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经历了四个方面的转变:1.传统美学话语遵循身体劳作与物之物性之间“交互转让”的有机原则,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则诞生于主体对世界进行肢解和符号编码的历史语境;2.主体在现代美学话语构成中居主宰地位,并经历了由非理性主体霸道到被消解的转变;3.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也经历了“语言学转向”,语言逐渐上升为美学和艺术的核心;4.传统“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的“美”已被现代主体的“显现”所形成的崇高、丑和荒诞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美感体验应经历三个阶段 :感性优美阶段、崇高体验阶段、理性优美阶段 ,并可用公式 :“优美 (感性 )———崇高———优美 (理性 )”简化表述。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美学研究应从宏观的现象研究转向微观的本质研究 ,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美学方法或美学标准作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一、“崇高”概念的历史发展与探讨 “崇高”是一个历史范畴。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国语·楚语上》:“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这里的“崇高”一问只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意为雄伟、高大,虽然它尚无涉文艺美学,但也具有了如今所论“崇高”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含义。可惜的是,与我国的文艺美学发展的特殊性相关,其后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美学范畴来加以深入探讨。我国古代的“大”也有崇高的意思,《孟子·尽心章句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在孟子看来,美就是人体善良本性的贯注和浩然正气的内充。而大则在程度上比美更为强烈,在范围上比美更为广大,亦即比荚更为辉煌壮观。显然“大”就是崇高之意。但是,“大”除具有崇高的美学内涵而外,在我国古代还有诸多含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后来也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崇高这个美学范畴来加以深入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那些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体现人物与事件的崇高性质,而只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审美对象。悲剧美所引起的美感是使人生悲,在痛苦和悲哀的心理反应中体验与理解悲剧美的本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因此,悲剧艺术一诞生就以它无出巨大的感染力呈现在审美领域中。悲剧艺术是人类穷究存在本源并顽强体验生命痛苦的产物,是人类挣扎湍急着企图确定自身存在及崇高价值的象征。所以悲剧的美感常常是崇高美感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存遭到了压倒优势的悍然否定却仍以亢苗的活力坚持抗争,直…  相似文献   

10.
李鲁祥 《齐鲁学刊》2004,3(5):133-135
荒诞概念盛行于20世纪的哲学、艺术领域。荒诞作为美学范畴与悲剧、崇高有着相同的前提:人与世界的对立和冲突。荒诞的美学特征是"空"。荒诞可以与悲剧、崇高共存而与喜剧(滑稽)不相容。荒诞属于现代主义而不属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已经从根本上消解了荒诞。  相似文献   

11.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12.
美的本质是中国当代美学中的核心问题,构成美学教科书的理论基石。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际美学界尤其是英美美学界的时候,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踪迹。事实上,在国际美学界,美的本质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当代美学话语中。在澄清术语上的区别之后,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与国际美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基本同步。美学已经进入了它的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3.
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明  吴晓 《学术探索》2005,(3):116-121
西方现代美学选择了与古典美学相反的学术路径,批判并放弃了从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庞大的抽象理论体系的学术模式,追寻对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解释,这为人类学介入艺术及审美领域提供了学术契机。而美学本身早就有着人类学表述的传统,为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作了知识结构的准备,人类学一直以来热衷于对艺术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介入美学和接纳美学作了经验模式的铺垫。艺术人类学就是在美学进行困境摆脱时而与人类学整合而成。在学科特质上,艺术人类学表现为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作为具体路径,以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求实的参与观察方法彰显其自身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发展。毛泽东关于文艺美学的论述,包括美论,是其美学思想的主体或核心部分,它最集中地体现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本文试就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一个本体构成,即典型美、崇高美、理想美,作一专题性探讨。从艺术规律看典型美典型、典型化,是文艺审美创造的一个基本规律和美学原则。毛泽东非常重视艺术典型的典型化规律,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而更带普遍性。”“例如  相似文献   

15.
论“崇高美”的质的规定性张宏梁从强调量的规定性到强调质的规定性崇高(或“崇高美”、“崇高之美”),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它和其他范畴、概念一样,总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西方美学史上最初出现“崇高”这个美学概念,是从自然景物出发...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近代启蒙美学家的"美善统一分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审美研究与人性研究、美学与伦理学进一步结合.在启蒙美学家的思想中,对美与善、审美感与道德感、艺术与道德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被提升到新的重要地位,各种新观点、新学说层出不穷,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形成完整、系统的"美善统一分殊"理论,并成为推动美学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传统,对后世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是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延续并为其服务的,这种美学的重点不是对美、艺术进行抽象探究,而是把审美放到了“社会批判者”的位置上。当他们别无选择地把拯救世界的重任交给了艺术家的时候,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重心就由社会政治批判转向了艺术审美。它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就顺理成章地由革命政治理论转变成了美学理论。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由社会批判理论而始,至审美研究而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18.
徐迎新 《江汉论坛》2004,(1):100-102
自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之后,人们已意识到“本质主义”的美学对艺术理解的多样性的遮蔽。作为“本质主义”的一种表现,“自我充足”的美学更是无视美与艺术形态的地域性、差异性与复杂性。本文着重强调比较美学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对“比较”的理解入手,以现代中国学人的中西比较美学观为例,阐发了比较美学的内涵,并进一步揭示出比较美学研究对美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其特有的审美心理对它们各自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讨中国古诗词与现代标志中的古典美学法则,不仅有利于吸取古诗词的审美经验,将文学抽象美转化为艺术形象美;而且有助于发掘现代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内涵,提升现代艺术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对唯美主义的讨论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已非新鲜,但在当今这个不乏“审美”的时代,重访唯美主义倒有些必要,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误解实在太多。当年鲍姆嘉滕在《美学》一书中给美学的定义是: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他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1。简言之,美学是认识论,是思维的艺术,是科学。这里,美、美学的独立,仰仗的是理性认识能力对它的接纳。在此意义上,美学虽成了一门独立学科,但美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价值维度,美的价值取决于感性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