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拥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冷战期间,双方政治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近年来,双方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展开全方位互利合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中东地区形势动荡、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因素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构成了挑战.中国的中东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调整的,这为中阿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拥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冷战期间,双方政治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近年来,双方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展开全方位互利合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中东地区形势动荡、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因素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构成了挑战。中国的中东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调整的,这为中阿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难民问题是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对地区安全局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东剧变引发的难民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东地区难民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国际社会形成了多个层面的治理实践: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的多边会议成为治理的主渠道,美、欧、俄、中、日等域外大国的治理政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西方大国主要关注中东难民如何救助,而中国则倾向于解决难民危机的根源,主张从源头上加强中东动荡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在中东难民问题治理中较好地实现了利益与道义、意愿与能力、政策与战略之间的平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单边援助、双边对话与多边会议等多重机制下,中国参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治理,有助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配合中国对中东的总体外交。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经历了获取石油开采权,建立海外石油基地;修改亲以政策,实行亲阿外交;从单纯的能源外交转向平衡外交;不愿过于依赖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联合开发油田的四个阶段.对中国的启示是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增加勘探开发投入、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个总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不充分"与一个"不平衡"等基本事实,发现并解决大学生经济生活发展的不充分所产生的思想观念问题、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不充分而形成的思想观念问题、大学生发展现状与个体发展期望之间的不平衡所引发的思想观念问题,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序格局,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域,其过程可分为谨慎接触(1979~1987年)、初步参与(1988~2001年)、机制创新(2002~2011年)和主动塑造(2012年以来)四个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理念、政策和行为的变化,受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和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强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不仅展现了发展中大国对中东安全治理的参与,而且成为中国探索"维和外交"、运筹与美、欧、俄、非盟和阿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维和实践中,如何做到既"出钱"又"出人",既"出思想"又"出方案",是新时期中国从"维和大国"向"维和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  陈伟远 《阿拉伯世界》2004,(4):12-14,11
二战后日本中东石油战略的调整经历了获取石油开采权,建立海外石油基地;修改亲以政策,实行亲阿外交;从单纯的能源外交转向平衡外交;不愿过于依赖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联合开发油田的四个阶段。对中国的启示是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增加勘探开发投入、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枢纽地区。中东地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失衡,易受外部冲击,亟需多元化发展。中国可以与中东各国在国际贸易、下游石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大宗商品定价、金融市场等六大领域展开合作。中国与中东地区合作面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信贷风险较高、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外交风险较高等挑战。中国可通过加强风险预警,完善后期管理,把控项目特征等多层次金融举措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缺乏从全球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国际责任的高度对中东进行认知,也就是说很少从大国外交的高度来认识中东,因此,如何对中东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对中东外交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构成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他从制度属性、外交传统、外交理念、外交政策等方面强调对外工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坚  相似文献   

17.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到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交,中国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共同努力,中阿经贸合作已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合作阶段。双边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双向投资、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带动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已同所有阿拉伯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汉语热"持续升温。但中阿经贸关系依然需要创新求进,不断拓展深化,同时必须注意前瞻调研和及时应对,努力规避因中东形势动荡冲击而形成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展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伊斯兰势力的崛起成为这些转型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动荡使中东地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地区大国间矛盾和力量消长,将影响有关国家政局和热点问题走向。美国调整中东政策,深刻影响了地区局势走向。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有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肯定。中东形势演变对中国中东外交带来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