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R&D资本存量的测算(1998-2005)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统计研究》2009,26(4):13-18
 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R&;D资本存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研发效率、创新的产出弹性、TFP等问题的研究中都需要R&;D资本存量的数据。本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测算出三组不同行业的R&;D折旧率,然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28个制造业在1998-2005年的R&;D资本存量,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2.
钟卫  袁卫 《统计研究》2007,24(9):77-81
 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几年高校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R&;D统计口径不能如实地反映高校R&;D活动的真实状况。本文在总结OECD手册关于高校R&;D统计的原则和我国高校现有R&;D统计口径的基础上,指出造成R&;D统计混乱的原因,并借助高校收入类会计科目对R&;D统计口径进行重新认识,最后就完善我国高校R&;D统计工作提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和清 《统计研究》2012,29(11):21-25
 SNA2008正式出版,标志着新的国民核算版本的诞生。本文依据SNA2008,总结归纳了SNA2008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核算与SNA1993的不同,研究说明R&;D资本化核算可能对如国内生产总值、资产存量与结构、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深度剖析了R&;D资本化核算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对如何进行R&;D产出核算,R&;D价格指数的编制及R&;D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现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孟欣 《统计研究》2011,28(6):59-64
 内容提要:有关R&;D资本存量的测算理论与方法问题,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一些学者则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美国BEA通过R&;D卫星账户的构建在R&;D资本存量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R&;D资本存量测算中存在的困难,并基于2007年美国R&;D卫星账户,对BEA关于R&;D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最后指出了我国R&;D资本存量测算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吟秋 《统计研究》2009,26(10):53-55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对我国近十多年来的R&;D经费支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R&;D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尽合理,应当增大科学研究在R&;D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减少试验发展的比重。最后,本文还将导出的定量结果与美国R&;D经费支出的结构进行定性比较,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R&D经费投入模式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卫 《统计研究》2010,27(2):23-27
 国际R&;D经费投入模式研究表明:我国虽然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后期,但R&;D经费投入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后期,R&;D经费来源结构却带有工业化高级阶段后期的特征。这种特殊的R&;D投入模式与国际上一般规律不相符,与少数国家的特殊规律也有着本质的差别。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转制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加强对小型企业的统计、国有企业完全纳入企业统计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R&;D比重偏高。主要政策建议包括:(1)加大R&;D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的R&;D经费投入力度;(2)促使企业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8.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忠伟 《统计研究》2009,26(4):44-52
 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区域知识生产的计量模型,同时考虑区域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R&;D空间溢出等因素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知识存量对新知识生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具有显著的踩脚尖效应,但R&;D投入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并不显著;当考察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时,不同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吸收能力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R&;D人员具有吸收R&;D空间溢出的能力,而西部地区还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美国R&D税收政策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R&D能力是衡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促进企业进行R&D活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利用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实施了一系列有条件限制的R&D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盈利和发展的根本,而创新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研发活动(R&D).研发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样需要努力提高R&D投入的绩效水平.本文以第一次全国和贵州省经济普查所获得的相关统计资料,对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的绩效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等七部委共同组织了我国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调查范围首次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业。本文正是有关此次调查结果的部分分析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已经是创新大国,但还不是创新强国,进入创新强国还需要迈过许多门槛。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四川省情》2003,(11):7-10
R&D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R&D投入作为各国之间比较科技投入的主要指标。R&D活动对国家整个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其核心资源包括人力和财力两个主要部分。R&D经费总量及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蔡虹  陆震宇  焦娜 《统计与决策》2007,(16):183-185
本文在传统的AJ模型和国内R&D博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阶段非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计算出同一产业内部不同合作模式下的R&D投入以及外溢系数对它们的影响,并对不同合作模式下的R&D投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状况 全区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科技活动R&D经费支出2.3亿元,比2000年(全区全社会R&D资源清查数据,下同)增长97.7%,年均增长18.6%。从R&D活动类型看,支出中99.1%属于试验发展活动支出;从行业分布看,通用设备制造业R&D投入最多,达5938万元,占总额的25.6%,其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总额的11.7%,再次是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占11.5%,这些行业均属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企业R&D经费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企业R&D经费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企业R&D经费变化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各地区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的重点行业,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孔伟杰  苏为华 《统计研究》2009,26(11):44-50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特征、创新投入的行业分布以及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并且发现了企业规模与R&;D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与安同良等人发现的倾斜V型关系的结论不同。其次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申期 《统计研究》1993,10(2):48-54
一、问题的提出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对科技的资金的投入。通过资金投入的研究,可以对科技活动的全貌进行描述和量化测度;较系统地反映科技活动的重要类别和水平;对科技政策在推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客观地进行评价,并较全面地体现机制与管理的关系。 科技投入研究在80年代以前,是以R&D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进入80年代,科技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突破了R&D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R&D投入对GDP的边际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投入强度指标即R&D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和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的指标。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保持本国或地区科技竞争的领先地位,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