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华 《求是学刊》2008,35(2):19-24
儒家和谐思想对于整合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促进群体关系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理念主要反映在儒家以"尊礼素仁"、"和而不同"、"中节平适"为主的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上:而儒家"等级责贱"、"长幼有差"、"各得其宜"、.各安其分"、"明分使群"、"义分则和"、"亲民爱民"、"惠民教民"等理念则大致体现了儒家关于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整合的具体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桂奎 《唐都学刊》2007,23(5):86-90
在传统"五色"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容貌描写通常与"五常"、"五脏"、"五性"等"五数"观念形成意义链接,从而富有"五色"修辞性蕴含。具体说来,与仁、礼、信、义、智等"五常"德性对应下,古代小说容貌描写中的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常色"往往拥有某种德性象征意蕴,成为"德之色"。同时,在中医"五色诊"原理的制约下,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有时又是"五脏"病象的外在投摄,成为"病之颜"。另外,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还与喜、怒、欲、惧、忧等"五性"情状的外显发生某种程度的勾连,成为"情之彩"。  相似文献   

3.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4.
韩高年 《学习与探索》2003,10(5):109-111
以文学成熟时代的眼光看"谣"、"谚"、"歌",它们与诗无大的不同。因为成熟的诗歌,只凸现文本。但无论从语源学的角度,还是从传世文献的记载出发去考察,都会发现,先秦时期"诗"的概念与"谣"、"谚"、"歌"有很大的差别,而与"颂"十分接近。按产生顺序来说,先有谣、谚、歌、颂,然后才有"诗"。因为"诗"有"志"、"持"二义,所以又有主"志"之诗与主"颂"之诗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的"诗"亡,然后有"辞"的出现。从这些概念的分合中可以看出,先秦诗歌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谣、谚、歌———诗(志、颂)———辞"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征稿简则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1674-0408.CN44-1462/Z)。常设栏目有"经济与文化"、"社区教育与管理"、"国学教育研究"、"生物与环境"、"高职研究"、"教育教学"、"科学技术"、"思想政治"、"学术随笔"等,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新潮老妈     
正老妈年纪大了,但思想并不老。对一些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儿,很是感兴趣。"酷"、"顶"、"月光族"、"钻石王老五"、"粉丝",这些新潮的词儿,老妈一应俱知。她还时常关心国家大事,"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都能讲出些见解和感受来。"世博会"、"世界杯"、"低碳生活",也知道是个啥。老妈说话很逗,"东西"总是说成"东东","我"说成"偶","很好"说成"大好"。说得满脸生趣,家庭融乐。兴致好的时候,还哼上几句李宇舂的新歌,  相似文献   

7.
北方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包括"等"、"你等"、"等到"、"你等到"、"赶"、"你赶"等。话语标记"等"是由动词"等"虚化而来的,它经常与"你"、"到"等连用,因此"你等、等到、你等到"都演变为话语标记。同样,话语标记"赶"由动词"赶"虚化而来,由于经常与"你"连用,"你赶"也演变为话语标记。由于"等"、"赶"等话语标记功能相同,因此统称为"等"类话语标记。"等"类话语标记具有元语用功能、话题转接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顺序的元语用意识。我们还把自然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与书面语中的话题转接标记"至于"进行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分布上的细微差别,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在于适用语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青岛画报》2011,(8):79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总体规划方案近日出台,该规划统筹了办园需求和后续利用,结合水库、河流、山地、林地等自然空间要素,形成了"轴七片"的总体空间格局。该规划从"尊重绿色世园"、"汇聚世界文明"、"赞叹生态精彩"、"创造青岛"未来四个领域对世园会主题进行思考,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  相似文献   

9.
张正学 《求是学刊》2014,41(6):134-141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子国等"佛国"。"变"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固有的绘画和文学的营养,演变出流行南亚、中亚,特别是东亚的"变"、"变相"、"变文"形式。"变"与"变相"估计东晋初年即已诞生,成熟因而具有独立文体品格的"变文"的出现可能要晚些,但仍有可能在北魏时期就诞生了。"变"之"相"与"文"是互相配合的,但"转"之"变"是"文主相辅"的,而壁画等非"转"之"变"则几乎都是"相主文辅"的。  相似文献   

10.
《天津社会保险》2011,(5):16-17
王秀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河印社理事、天津印社理事、津门书画院书画家。王秀琪自幼习艺,后得津门名家王颂余、孙其峰等先生指授研习书画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近现代名家书画展"、"中国印社联展"、"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