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1977年春至1978年冬,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勘察过程中,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在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一件卵形青铜容器(见《曲阜鲁国故城》图版捌壹,147页图九三:4·5。齐鲁书社1982年版)。这件器物的盖沿和颈部对铭各一圈十五字: (?)(侯)母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迄今所知青铜器自铭“戎壶”的,此系首次发现。兹略作考释如下。戎壶,《说文》“戎,兵也。”段《注》“兵者械也。”春秋时齐国叔夷钟铭文称:“余锡汝马车戎兵”。戎兵连称,正指军械器具而言。金文中又有称戎车的,如周夷王时禹  相似文献   

2.
我国维吾尔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概况牛汝极我国维吾尔古文字研究的一代宗师冯家先生开我国回鹘文和突厥文研究的先河,为我国突厥语古文字文献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性论著有:《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研究报告》(《考古学专刊》丙种第1号,1953年6...  相似文献   

3.
亚弓觚(商)     
<正>器体高32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粗矮圆体,侈口,腹微鼓,喇叭形圈足。腹部与圈足各饰两组兽面纹,两组兽面纹之间以扉棱为界。颈与腹之间、腹与圈足间均饰两周凸棱,腹与圈足间有两个十字镂孔。圈足内壁铸铭文"亚弓"二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4.
《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文库》推出李裕民先生所著《宋史新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999年版 ) ,捧读之后 ,获益良多。李裕民先生治学范围非常广 ,大的方面有古文字、宋史、历史文献和地方史志 ,古文字的研究相对独立 ,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宋史、地方史志的研究相互贯穿 ,形成独特的研究风格。我上大学本科时 ,曾追随李先生学习古文字 ,故对这个领域的成就知道得多一些 ;在其他几个领域 ,则所知甚少。读先生的《宋史新探》 ,有许多篇竟是初次接触。通过对该书所收论文 2 2篇 ,一一细读 ,有许多收获。首先是领悟到 ,李先生有关宋史的研究视野广阔 ,…  相似文献   

5.
宋华强 《殷都学刊》2001,(1):110-112
为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经过多方筹备,“新世纪中国古文字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1日—3日在安徽大学隆重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安徽大学联合承办,9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一些因故未能到会的学者也都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这些论文绝大部分已经收入由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辑的《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做一简要综述。 在3天会议时间里,学者们围绕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古文学学理论4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研讨。 文字考释始终是甲骨文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词学研究,邓乔彬先生是不容忽视的一家,所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合作)、《宋词与人生》等已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今先生把二十余年发表的词学论文择要辑为一编,名日《词学廿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作为自己重新研究词学的一个新起点。该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纵览,有论文5篇;二是词人词作研究,有论文11篇;三是词学理论研究,有论文3篇。另有学术史论文1篇。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有特色,试分述如下。一、关于宏观的纵览这一部分主要用文化批评的方法,将词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意…  相似文献   

7.
读《古文字与殷周文明》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慎行先生在我革同道学子中素以清苦志凝见称,1984年8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西安召开,有幸相见。现在,捧读到他的大著《古文字与殷周文明》,拭摩这部装帧精良、厚达366页的巨帙,揽涉卷中的博...  相似文献   

8.
铜簋(商代)     
<正>山东青州苏埠屯墓地出土,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高11.7厘米,口径17厘米,圈足高3厘米,圈足径12厘米。方唇、侈口、微束颈、浅鼓腹、圜底、高圈足,足上部有两个相对的方形孔。腹部饰两道凸弦纹,两道弦纹之间有三组简化兽面纹,有短扉棱为鼻,仅有两凸目。  相似文献   

9.
1975年10月,于内蒙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现有一(白厶殳)一簠,藏于哲里木盟博物馆。李殿福同志在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巳(白厶殳)初释》对此作了一些介绍和分析。我觉得还有加以补正的必要。 1978年五月初,我们再次去当地调查,了解到当时出土铜器至少有八件,除(白厶殳)、簠外,尚有铜鍑一件(无耳,圈足上无镂孔),薄片连珠青铜饰两件、青铜圈三件。连珠饰  相似文献   

10.
论顾颉刚的易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1893—1980)不是研究易学的专家,但作为著名史学家,“古史辨”派的创史人,他在二三十年代提出的一些易学观点对本世纪的易学研究却影响巨大。顾氏易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在三篇论文中,即发表于1929年的《周易卦交辞中的故事》(《燕京学报》第六期),发表于1930年的《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燕大月刊》第六卷第三期),和作于1930年的《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载《古史辨》第三册)。这三篇论文打破了传统经学的种种旧说,开拓了诸多易学研究新领域,其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很有价值,乃至于…  相似文献   

11.
1977年和1979年。陕西周原发现周初的有字甲骨292片。其中H11∶4记有如下十字:“其微楚□厥(杳火)师氏舟(杳火)。”“舟”字,陈全方释作“受”(见《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沈长云以为陈全方所释“不通”,“舟”字当读作“守”。  相似文献   

12.
十三年爯壶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该窖藏内虽有共王时期的标准器——墙盘,但此壶的断代仍争议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共王、懿王时期说;懿王、孝王时期说;孝王、夷王时期说。时间跨度过大。先前学者多只注重断代中纹饰、铭文书体及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等要素的一种或是几种,由于角度单一,所得结论不免有所偏颇。本文综合考虑该器的形制、纹饰、铭文书体和内容,并对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进行讨论,从多角度重新审视该壶的时代归属,认为此壶当为西周晚期偏早厉王时期之器。  相似文献   

13.
1987年,道教(包括道家)与文学关系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势头。一是数量多,全国社会科学刊物出现了约四十篇论文。二是涉及到中国文学中不少大问题。现分类介绍如下。一、道家的主情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二条线索。杭州大学肖瑞锋《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是近年来古典文学方法论、宏观研究热潮中一篇有见地的论文,(《文艺理论研究》第  相似文献   

14.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常谢枫编者按:本刊九○年第六期、九三年第五期和九四年第六期,先后发表了常谢枫先生的三篇美学论文:《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美与用的同一性与分异性》和《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这三篇论文在吸取前人合理思想的基础上,以前人不合...  相似文献   

15.
我区博物倌保存的《弥勒会见记》是我国唯一的一本比较完整的回鹘文写本文献。自一九五九年出土以来,一直沉睡至今。近年来,自治区博物倌古文字研究室维吾尔族古文字研究工作者斯拉菲尔·玉素甫等同志对这份珍贵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将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按叶逐行进行了转写,然后又根据转写翻译成维文和汉文。转写和维文译文发表在本刊维文版一九八二年第四期上;回鹘文原件第二章第五叶正面影印件附在本文之后。这里仅刊载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二章简介和汉文译文,以供对《弥勒会见记》有兴趣的读者对照参阅。  相似文献   

16.
由深圳大学刘翔、中华书局陈抗、暨南大学陈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等四位青年学者编著的《商周古文字读本》即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古文字文选”、“古文字概述”与“古文字常用字”三部分,附有精美的摹本和拓片。书中倾注了编著者的许多研究成果,既便于初学,也有助于已有根底的学者。语文出版社编辑部在发稿时作了这样的评价:“《商周古文字读本》选片较精,注释详审,把古汉语学习资料往前大大推进一步。作为  相似文献   

17.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宫廷遗物藏品中,有两件银背壶,名为“银细管嘴背壶”和“银背壶”。两件背壶皆为银质,造型、颜色、体积均完全一致,只是壶嘴有异。“银细管嘴背壶”,高43.2、腹直径32.5、腹厚9厘米;腹上部筒形壶颈高8、颈宽7厘米,颈上另有高6、直径1厘米的细管形嘴;壶重3300克,腹肩部阴文针划刻“(?)千十”字样。另一件“银背壶”(图一),壶体、形制与前述相同,只是壶嘴筒形,嘴高8、直径7厘米,嘴上外套壶盖;壶盖顶部为满弓形扳,可掀起壶盖;盖上阴文针划“三”,口下部划刻“四”的铭文;壶重2380克。两件背壶均以扁圆硕腹、短颈小口、无柄无流为特点。银背壶通体素面无纹、色暗灰无光,做工略显拙窳,壶体呈现磕磨塌陷迹多处,可推断为使用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评《罗贯中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仲杰、孟繁仁等先生主编的《罗贯中新探》一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除收录了《续录鬼簿》中的罗贯中传外 ,还收录了鲁迅、郑振铎、何心、柳存仁等名家在《续录鬼簿》基础上关于罗贯中研究的文章 ;第二部他收录了 80年代以来一些关于罗贯中研究的论文 ;第三部分附录了《罗氏家谱》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志传评林》、《忠义水浒全传》和《普恶图全传》等明清白话长篇小说中有关罗贯中的资料。全书的重点在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所收的论文从不同的方面论证罗贯中是元代太原人 ,即清徐《罗氏家谱》中所记罗锦的次子 ,罗贯中晚年在今河…  相似文献   

19.
“廪人”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同志《二年寺工壶、雍工(民攵)壶铭文新释》一文(本刊1987年3期,以下简称“王文”),发表了两壶铭文的正确摹本,并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良多。但是王文对二年寺工壶铭文中“廪人”一词的解释,似尚有商榷余地,下面提出笔者的浅见,以供参考,不当之处请王辉同志及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以《康熙字典》所录的"隶定"古文字为例,通过将其与出土古文字字形相比,分析"隶定"古文字讹变的类型、讹变原因。讹变类型主要有三种:形近而讹、解散形体、合并形体;讹变的原因可以从"隶定"古文字的源头、传抄过程、隶变过程三个方面加以揭示。与出土古文字字形讹变严重相比,传抄古文古文的讹变现象不太复杂。这与其隶定的标准、流传运用的范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