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代,冰心、冯沅君、凌叔华、林徽因、苏雪林、袁昌英、沉樱、白薇等出身于高门巨族,在“闺阁”中创作的女作家们,表现出了与同时代作家不同的“闺阁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们多数已为人妻、为人母,经历了人生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由女儿变为母亲,从“五四”激昂的叛逆到静默的反思,文学创作风格也随之转变。她们的“闺阁气”在渐渐消失,其目光投向了“闺阁”之外的社会与人生。在经历了抗战烽火的洗礼之后,她们逐渐走出了“闺阁”,走向了社会,她们的文学创作也日益贴近现实人生.成为描述时代的变迁可靠明证。  相似文献   

4.
身体书写是萨尔曼·拉什迪小说的重要创作策略。作为后殖民文学大师的拉什迪受困于身体的不断移位和身份的反复错位,其文学书写展现一幅广袤的身体图景:混杂的身体、罹患疾病的身体、创伤的身体、规训的身体。身体书写体现了拉什迪的文本创作理念,折射出编码于文本的政治文化意识。拉什迪的小说借助身体的多层次呈现,反思后殖民印度社会的生存状态、政治疾患、民族创伤和文化殖民等现实问题,产生广阔的文本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5.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苏轼之前的词人,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表现得不够鲜明强烈.后来苏轼词风有了新变,突现出主体意识的丰厚和高迈.苏词中抒情主人公开始向作者自我转化,并对创作主体的内心矛盾冲突予以极大关注.苏词还以激昂的社会责任感,超达的哲人之思,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高远格调.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创作心理定势,拓宽了词境,给词坛带来生机和豪迈气象,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楼亭"词与"窗"诗的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词中的“楼亭”意象为分析对象 ,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 ,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 ,主体情绪的表达激活了抒情场景 ,因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曾以先锋姿态叱咤文坛的余华,新世纪以来,因《兄弟》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颇多的骂名。它是一部用“身体”书写时代的伟大作品,运用身体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结合时代背景,从两个并列的层面阐发余华《兄弟》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法不仅表现为汉字书写的技巧,还表现出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感情、气质等艺术的感染力。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在择帖、书法创作及书法评论中的表现,说明书法创作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能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从古到今,很多人把都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因此,我们在渴望练就书法的同时,必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写作理论作为实现颠覆男性专制的书写策略,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女性主义文学解构男性社会主流文学话语霸权的写作方式,多采取一种自传或半自传体的形式,通过对婚外恋、同性恋等题材书写冲击传统的性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具有强势的推动力量,然而外来的话语资源与本土的现实语境之间具有难以弥合的裂隙。文章从女性主义的“女性气质”、“女性文学”、“身体写作”等系列范畴的情形入手,揭示了本土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写作对女性主义话语的种种误读或疏离处境。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小说在被埋没几十年后重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而近年来,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产生了后殖民女性主义,并形成了一种适应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他们眼望上苍》的主题和写作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的性别叙事存在着女权主义的误导、商业化的陷阱和个人化写作的偏失三大误区,认清它们的根源才能使步入迷津中的当下女性写作真正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以激进的文学话语与自恋式的退守、自虐的抗争等表达方式来宣泄情感,感受世界,给人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视角,使女性写作红遍文坛.但女性文学的积极意义在于为女性争取应获得的各种权利,从而达到男女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女性写作究竟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将会发掘出一个具有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