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权力论是国际关系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苏姗·斯特兰奇和约瑟夫·奈基于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软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与"硬权力"是相对的,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苏姗·斯特兰奇则把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她强调结构性权力是一种权力拥有者能够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范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两种权力观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的今天,这种非传统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形成非传统权力的扩张.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非传统权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权力论是国际关系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权力政治论是现实主义学派的核心学说,"以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现实主义学派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20世纪90年代由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概念正是这一变化的反映。"软权力"的提出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补充,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硬权力"至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在外交方面表现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传统而发挥引申的,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软权力理论将美国历史上固有的使命观、例外论、"天定命运"等思想推陈出新,赋予其崭新的面目和使命,即美国外交应抛弃仅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的狭隘观念,适时地注入世界利益,使"独善其身"与"兼及天下"合而为一,最终服务于美国霸权,从而使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4.
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软权力具有非垄断性和扩散性等特征。软权力的诞生有现实背景 ;涉及软权力与否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软权力的运用需要硬权力的支持 ;知识和信息是软权力的重要来源 ;每个国家都有软权力资源。一国的兴衰应当包含软、硬权力的兴衰 ,美国短期内能维持软权力的突出地位 ,随着其他国家软权力的增长、美国软权力的衰落 ,未来美国并不注定领导世界。尽管软权力越来越重要 ,硬权力也不能忽视 ,增进国家利益的最好方式是同时增进二者。  相似文献   

5.
尽管软权力理论仍需发展与完善,可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如能加强对其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软权力"理论,则会丰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并有效地指导国家实践.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介评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浅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权力"(power)与"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是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追求权力与国家利益目标是维系国家生存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利益由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大小,决定国家所能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多少.权力的增强意味着国家能力的上升,国家的能力上升则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增加.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提出美国在构建世界秩序时应重视硬权力(strong power)、软权力(soft power)的相互作用.[1] 软权力指:文化影响力、榜样影响力、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力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显著上升.国际关系中如何运用软权力.正成为权力转变中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今天有学者甚至关注起"粘性权力"(sticky power)的功能,[2]强调其具有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共有特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相互依存时代,发挥"粘性权力"的作用,是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软权力建设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软权力”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使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软权力差距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最明显的弱点。因此,中国必须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建设,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软权力的源泉,从软权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优秀的中华文化价值,并不断提升中国在软权力竞争中的实力,增强其对世界的辐射力、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为构建和谐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军事软权力的概念由中国学者首创,是对约瑟夫·奈经典软权力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延伸,但目前并未取得广泛认同。其根源在于软权力理论的内在悖论及对军事软权力探讨的缺乏。笔者在软权力视域下,引入“权力资源”概念,在反思软权力的同时,对军事软权力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判断标准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约瑟夫.奈将软权力与硬权力截然分开并大肆渲染的做法有违常理,其用心是要强调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本土化,进而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约瑟夫.奈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政治中存在超国家的、国家的和次国家的三种认同危机,而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所强调的文明认同只是其中之一。辩论从本质上揭示了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对美国外交应对方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权力的组成要素、使用手段及所实现的目标与传统的"权力"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使得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复杂、追求的目标更为广泛。新自由主义的"权力"观从三个方面反映了这些新的变化,即"权力"构成要素的无形化、"权力"手段的非军事化和"权力"目标的多样化。新自由主义认为,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形态绝非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权力"也绝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也推行了"和谐"的外交理念,而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成为该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式和步骤.本文概括并分析了国际文化传播在外交领域的功能,继而侧重从和谐外交实践的角度考察中国的国际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热议的焦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政治软实力的启示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第二轨道"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其突出特征是非官方性和有意识地影响官方决策。它凭借非官方的身份及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第二轨道"的兴起是当代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也有着优化国际政治关系、增加信任、缓解危机、推动国际政治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无论从狭义和广义上来说,都具有引导社会发展,影响社会性质,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体现。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国力的一种战略选择。当前,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韩国知名政治学者李根在借鉴、吸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和罗伯特·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软实力分析框架,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自己的定义与分类。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五类软实力策略,以及所谓“软实力协同效应和软实力两难困境”概念,又在聚焦软实力政策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他的软实力理论框架对诸多现实案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软资源、软实力、软实力政策目标间的逻辑联系,并为非主导国家研究和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其理论对中国学者拓展文化软实力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对于软实力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等存在前后矛盾、认识局限、观点偏颇等问题,中国学者应该辩证看待。 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在提高综合国力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语言盛衰地位的演变都与国家的发展强弱密切相关。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是国际"汉语热"的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支持汉语走向世界,为提升中国软力量发挥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进程日趋加深的今天,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发生了变化,文化安全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利益之争、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软权力"说的兴起和盛行等因素使得文化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国际政治中南北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发展中国家应树立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运用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在创新和发展本民族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争取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