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6):712-718
市场经济的新发展决定了和合文化开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和合文化的内容是一个具有历史延续性而又同时具有创新性的复合系统,企业和合文化建设就是对于这一复合系统所蕴涵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以及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尤其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文章从和合文化内涵出发,围绕和合文化对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及相关成本管理的影响,从“和达共赢”的供应商关系、“利而不害”的内部员工关系和“义利合一”的消费关系的角度提出优化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路径,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标志,苏州进入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时期,我们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提升区域竞争力,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的重要抓手,是苏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增长点。我们必须从解放思想的高度,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来抓,努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亲和”,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中有着极深的根。中国民间的年画中有两个人物:一人手持荷叶,一人手棒盒子,叫做“和合二仙”,所谓“和合”,就是对万事万物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因此,“和合”历来是中国人所信奉的生活指南。“和合”中的第一个“和”,是指调和、和谐;第二个“合”,是指合作、合一,而无论是调和、和谐,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政治文化,在改革开放前后历经了历史性的变迁。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元政治文化逐步转变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轴、同时尊重差异性的“和合”型多元政治文化,这一发展趋势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积极寻找对策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也是苏州“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苏州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还要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积极探索苏州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成为苏州推进“两个率先”实践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和组成部分,它影响和制约其他战斗力因素的效能发挥,而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戍部分。是我军“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源动力。因此,用先进的军事文化,可以不断强化军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是提高打赢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职责所需。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9,(28):11-11
据史料记载,苏州文庙的“廉石”来自三国时期的苏州名人陆绩。陆绩在广西为官,两袖清风,回乡时船上无物可载,只好装了一块大石头压船,后人敬仰其清廉,将这块石头刻上“廉石”二字以为纪念。如何使“廉石”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廉石”品牌效应,形成廉洁文化动力,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商民主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合”思想、兼容并蓄、兼听则明、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等内容相契合,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我们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协商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3):258-265
所谓和合管理,就是以中国古代的和合哲学思想为根本指导的管理,它是批判地继承和合文化中的“和”理念,以史为鉴,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实际,通过兼收并蓄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之精华,从而创新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在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中揭示和合管理的内涵和真谛——和气生财,合作制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底蕴是和谐。文化主要是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精华,和谐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文化。和谐文化是一种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圆融。它的基础,是尊重事物的多样性,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12.
"浙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是浙江经济奇迹的创造者和浙江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具有"个众自主—和合"的人文特性和精神品格。其前提和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浙江区域工商文化传统和西方经济文化影响这"三位一体"的人文传统,形成和体现"天人分—合"的基本人文特性,"自主—相关"的主体人文特性,"个众—和合"的总体人文特性,并反映和表现出相应的精神品格。浙商"个众自主—和合"的人文特性和精神品格,具有原创性和巨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局限,需要不断超越、深化和提升,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和合管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2):135-140,143
在管理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便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合管理”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扬弃,以中国和合哲学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以中国传统的和合管理为历史借鉴,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实际,同时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的有益内容,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努力把苏州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教育名市,并要求,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国际和国内的经验与实践都证明,文化综合实力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的发育程度和发展状况又是文化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重要因素。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就不可能有文化事业的长期繁荣;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可能把苏州真正建成文化教育名市。尽管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多种解读,但普遍认为,文化具有产业的属性,具有产业属性的文化有可能做大乃至做强,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对于苏州来说,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空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要打造文化产业的“苏州特色”,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苏州近年来受世人瞩目不仅因为它过去20年来异乎寻常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包括它在政治上的“百官共廉”“奇迹”:20多年来,苏州市及所属县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一把手无一人在任职期间出过腐败问题。对这个“廉洁特区”的出现.人们一向认为是苏州深厚的人文传统所致.文化的力量塑造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平和而理性的官员心态。但是.这个完美的苹果开始出现了第一个“虫眼”。  相似文献   

16.
《领导理论与实践》2008,(2):F0002-F0002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是江苏移动最大的市级分公司,公司收入总量在全国地市级公司排名第四,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诞生了全国知名的“苏州现象”和“张闻明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面对管理本质的多元化认知,当代管理理论必须跳出寻求一元管理本质的传统窠臼而另寻新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和合思想,以其包容差异而又融合统一的中庸之道智慧为把握管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就是和合管理。和合管理的有效实践需要管理者的中庸智慧,即组织多种管理职能的和合发挥、多种要素(资源)的和合配置、各方利益的和合分配、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和合运用、与环境之间的和合互动等,就是要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文化”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的辩证统一。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也是人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说     
《决策》2009,(5):7-7
文化是抚慰精神的“心灵鸡汤”,文化是提振信心的“威风锣鼓”,文化是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要发挥文化的“粘合剂、催化剂、润滑剂”作用。激活文化发展的“一池春水”,就能消融经济发展的“层层坚冰”。  相似文献   

20.
东亚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对"集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和合"精神的倡导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东亚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上西方侵略造成的历史隔断、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妨碍了东亚文化认同。东亚各国应意识到主体文化对于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中相同的、相似的价值体系作为沟通的基点,取得认同,达成互信,以形成超越民族、国家、阶级、地域的文化内容与文化认同,进行全球公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