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正确认识经营者收入与企业员工收入的差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经营者进行薪酬激励设计过程中 ,如何处理企业分配关系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也是实践中绕不过的一道难题。薪酬激励在企业内部实质体现了一种分配关系 ,它总是与一定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由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 ,把企业看作是由一组不同要素所有者合作的一种契约组织形式。在这个契约组织内部 ,讨论对某一要素所有者的激励 ,不能不考虑到对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组织效率的后果。本文主要从分配角度 ,讨论如何协调经营者收入与员工收入的关系 ,以阐释经营者激励中的“分配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手段对天津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别从收入来源和收入差别增量两个方面作了分解测算。测算结果表明 ,体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是明显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国有经济的调减、集体经济比重的迅速下降和合资合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总收入差别仍将持续扩大 ,政府应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密切关注低收入阶层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钱津 《中州学刊》2007,(4):33-38
国有企业的按劳分配不能以本企业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相结合的劳动创造为范围,也不能以省、市、自治区为范围,必须以全国的国有企业为统一的范围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必须高度重视在整体上对国有企业之间的级差收入调节问题。这种调节可以采用统一开征国有资产占有税的方式进行。经过对级差收入的调节后,国有企业就可以进行按其在市场实现的价值作出社会扣除后的按劳分配。需要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也会将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开。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劳动收入差别特征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差别严重;然而,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这一特征正在发生重要转变。近年来,中国城市开始涌现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其根本原因是,转轨期间大量低文化特征的农民工与下岗工人会集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极大抵消了劳动力需求扩张可能带来的工资增长,这与产业结构急速升级条件下高级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张明显强于劳动力供给从而引致工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理论认为,随着次级劳动力市场相对工资的下降,城市劳动收入差别趋于扩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中国都市改革前后的社会差别已发生较大变化,在总体特征方面,存在着改革前阶级身份的社会差别,少数领导干部特权与一般民众的差别,以及改革后在经济收入方面形成的贫富差别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别。在社会差别的具体特点方面,存在着改革前后经济收入差别、教育差别、职业阶层差别、男女社会地位差别的变化。导致都市社会差别演变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条件与现行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变更等方面来认识。由此可以从利益、规范、价值三方面来整合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玉其 《东南学术》2011,(1):103-1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改革探索时期、全面改革时期、完善改革时期四个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收入分配的理念与认识上存在误区,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二元结构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劳动者收入保障机制的缺失,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缺失。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明确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政府财政、税收职能,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密淑娟 《东岳论丛》2003,24(4):133-134
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和逻辑 ,个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 ,因而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不具备这个条件 ,就只能借助于价值范畴 ,通过市场计算、分配社会总劳动 ,从而实行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的过程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它本身并不必然包含剥削。剥削、两极分化仅仅来自劳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在劳动者重新成为有产者 ,自主拥有财产所有权的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劳分配必然转化为、表现为按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公正原则;按需分配决非公正原则,而或者是不公正原则,或者是人道原则:它是以爱为基础的社会的人道原则,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的不公正原则.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广大社会成员间的基本联系仍然是利益而不是爱,并且每个人的需要绝不可能完全满足.这样一来,按需分配如果实行于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不公正的、不道德的、恶的分配原则.因此,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但是公正的分配原则,而且是唯一道德的、善的、应该的分配原则,因而也就是一切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的最高级最美好最理想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惠利 《云梦学刊》2006,27(4):70-72
在新的企业财务环境下,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关于企业的收益分配规范存在一定弊端,新近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征求意见稿)》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改革,但其提出的新的收益分配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分配具有非正义性,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缺乏起点公正,这种社会分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是要实现资本增殖,因此,它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在未来社会中,我们必须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按需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基础上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发展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逐步实现向按需分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李厚廷 《河北学刊》2004,24(4):47-50
分配问题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 ,现有理论未能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出科学地解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按劳分配得以实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基础。市场机制对于两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及其结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市场机制是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效制度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局限性 ,首先就表现在知识要素上。  相似文献   

14.
胡扬 《云梦学刊》2000,(4):76-7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整体上呈现出创造性、实用性、发散性等特点,这种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强调实践性,并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开放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李琼华 《云梦学刊》2006,27(2):147-148,153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沿袭使用的、结构基本固定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体现了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因此,将汉语成语翻译成与原文对等的英语比翻译其它语言成分更困难,更需要译者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由于东西方文化既有共同也有差异之处,在翻译汉语成语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成语翻译尽量能传达我国民族形象和文化特点,引导读者接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结果。在多元经济结构中,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又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元分配机制,使收益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7.
张旭曙 《云梦学刊》2004,25(5):64-67
英伽登建构文学理论的最初动机源于与胡塞尔关于观念论——实在论的论争。他试图用对文学作品存在论的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答案。其结论是,文学作品是一种非自主存在的纯粹的意向性对象,是一个由语音构造、意义单元、再现的对象、图式化观相和类时间结构这五个层次组成的异质的多层次构造。  相似文献   

18.
万凌 《云梦学刊》2010,31(4):92-94
人的行为是心理的产物,思想工作必须走进人的心理、激励人的心理才能收到实效。而心理激励则应遵循其基本原则及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任弼时对青年工作的杰出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9,30(1):51-54
任弼时是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去提出和思考青年工作问题的,他重视青年团的建设工作,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和坚持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倡导青年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结合,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