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自古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开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内涵的核心,主要由人从属于语言,语言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语言是思想的本体、是存在的家、是世界意义的寓所,不是人在说语言、是语言在说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种语言本质观主要是从语言的存在意义或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出发来认识、看待语言,对于我们拓宽对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视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与偏颇.这些问题与偏颇,择要而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是从语言的存在意义层次上,对语言本质的揭示与说明,并不是对包括言语交际过程在内的整体语言本质的整体性揭示与说明;(2)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对语言的存在意义的张扬,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作为把握存在的手段的语言跟真实的存在的区别,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对真实存在的遮蔽,而且也导致了对语言本质认识的偏执;(3)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片面地夸大了语言的能动作用,湮没了语言的其它性能,不仅导致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实践之维的缺失,而且导致把语言变成了脱离于人及人的现实生活的神秘抽象之物.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语言的界定和认识有很多,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工具说、符号说。而这几种语言定义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不足。于全有教授对"语言"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这种全新的定义,颠覆了传统的有关语言本质观的认识,从根本上肃清并解决了传统的语言本质观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古时期人类对语言本质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初迹于东西方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生发于哲学意义上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索的开启。以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古代先哲们在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地对其所触及到的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并不同程度地萌生出诸如语言工具说、语言符号说、语言本体说等诸多意识,取得了不少为后世语言哲学理论所瞩目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4.
语言本质上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形成的自足的形式系统,每个语法范畴都有其清晰的定义性界限.以"家族相似"呈现的跨范畴语法现象大多是由历时性的或然因素所致.语法能力是言语者无意识的静态知识系统,其表征内化于人的大脑中,并决定着语言运用的动态性操作.语法表征的有序性是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使然,而抽象思维正是基于人类操作语言符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6.
自当代语言学研究创立以来,有关语言符号属性与特质的争论便始终没有停止过。从任意说到象似说,各家各派都试图表达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并为该问题的最终解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语言符号任意观与象似观的阐述,摈弃了简单的两分法,指出了语言符号是否具有理据性的问题并非是任意观与象似观的对立与排斥;它们应该是语言符号统一体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反映了语言系统不同层次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个绝对变化的整体,作为一套音义结合、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本质,即语言符号对客观世界的指代性和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它产生变化的根本内因.社会发展变化只不过是语言变化的外在动力,任何外在因素引起语言系统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语言的符号本质这一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于全有先生的《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作者把语言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即底层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他认为,语言的底层本质是实践、一般本质是表现、特殊本质是符号。于先生重构的语言本质理论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有限理性存在的人类自身在面对世界之时,也必然地面对了语言的存在问题,而语言的存在绝非是"交流工具"、"符号系统"等语言现象可以担待的问题,语言存在问题不仅关涉语言现象的呈现,而且关涉如此"现象"呈现的本底根据,即关涉语言存在的理性基础;语言存在的理性基础作为语言现象之根据应该立于纯粹的先验语言世界,体现为纯粹的概念形式,并通过理性"直观"与"表象"过程实现其与经验形式的统一;先验哲学的"直观"与"表象"既是产生"语言知识"的保证,又是先验语言形式与现象世界的语言描述相统一的必然环节,语言存在之"真"基于理性之"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教学中 ,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所学语言只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混淆二者的关系势必造成教学方法上的失误。然而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 ,过分地强调背诵课文、机械记忆及偏重语法规则讲授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也不可一味地垂范。为了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 ,我们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地理解语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的本质是谈话,具有主体间性。但现实语言语言本质失落,成为主体性的语言,即独白的语言,语言形式成为主体性的工具。文学语言恢复了语言的主体间性,使人与世界充分地对话,使存在的意义显现。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克服了现实语言形式的工具性和抽象性,以审美的魅力恢复了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理据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它是诠释语言形式意义的重要工具。从语言符号的不同层面以及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符号有五类理据:语音理据;形态理据;逻辑理据;语义理据;熟语理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5.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共通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性,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视觉语言能唤起观众视觉以外其他知觉器官的共鸣。关注它们的共通性,能够让我们的知觉器官融会贯通,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和内涵,激发灵感,为设计所用,更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是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性质问题作深入思考的又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在后期哲学中认为 ,以往哲学总是采取心理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单一固定模式来理解日常语言 ,结果导致了哲学语言的痼疾。基于此 ,哲学的任务是 :既要全面了解日常语言所描述的问题 ,获得“全貌概观” ,又要依照某种具体情境 ,对日常语言停留在“家族相似”层面上的理解 ,以还日常语言丰富和真实的“游戏”本色。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将自然世界视为理性主体的表象世界时,自然语言或语言现象就作为了这种表象世界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理性存在的原因世界必然地提供着这种表象世界的先验理性基础,提供着语言现象经验的先验理性基础,即一种作为先验形式的语言原因存在;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统一实质就是理性存在的统一;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回到理性存在过程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从启蒙主义的文化立场出发,开明派积极参加文白之争、欧化问题和大众语讨论,一方面批判文言文背后的封建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探讨语言现代化的成长之路,主张汲取"欧化语"和大众口语的精华,建立起能揭示现代语言内涵质地的现代书面语言;主张通过"简化字"而不是"拉丁化"实现语言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20.
尽管二语习得和语言测试属应用语言学的两个不同分支,研究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在一些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上仍有不少相通或接口之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两领域缺少沟通与合作。文章主要探讨了双方的互补性并且指出今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