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人是一团谜,女人的精神世界与她的外表恰好相反;女人的外表靓丽醒目,她们的内心却是那么的朴朔迷离。对于女人的心灵世界的揭示,外国文学的笔触已经十分深入细腻,而中国文学却常常浅尝辄止,望梅止渴。如今,摆在我案头的女作家宏明道的长篇小说心动灵的天堂》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她洞开了女主人公思齐的心灵的天堂,任你倘佯,任人评说,成为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颇具独待风格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一、自由的精神追逐这里探讨着一个关于女人的社会问题,即女人是否能成为精神自由入,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精神恋者”。这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涵纳了解洪祥先生数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探索 ,以先生独具的理论修养 ,对现代文学的历史生成和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释 ,是先生学术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独到的理论阐释系统全书以开阔的思维 ,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理论 ,透过历史的烟云 ,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独到的理论阐释 ,这是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著之处。一些文学史论著或重于知识的梳理与规整 ,或从微观角度对某个作家、流派做出一定解释 ,相对较少地放眼历史、对文学的发生与演变做出自己宏观而系统的理论和逻辑阐释 ,而在这方面的突破正是本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选择与超越──评潘知常著《中国美学精神》管载麟。中国美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来众说纷经,莫衷一是。潘知常教授凭借十年来美学研究的经验,探幽发微,含英咀华,新近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学精神》一书,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逼近美学真谛,自...  相似文献   

4.
评《创造与选择──论前期创造社的文化艺术精神》亦然对文化激进主义的反思,是学术界进入90年代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它的兴起,显然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之下,对已逝时代的一种重新解读,是对产生任何完全共时模式的可能性的历史因素进行叙事重构。对自“五四”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崇高的信仰清洁的精神──论《荒芜英雄路》兼评张承志的精神追求金红记不清是哪一位哲人说过:“精神与情感的重负是人类知识阶层摆脱不掉的枷锁。”在良莠不齐、起伏不定的当今文坛,用这句话来概括张承志,或许是非常恰当的。面对《张承志随笔·荒芜英雄路》,咀嚼“荒...  相似文献   

6.
湖南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人力学引论》,是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教授的第十部著作。这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论著。它的问世,是垦荒者在处女地上的第一声呐喊,是人力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诞生的庄严宣告。可以预料,21世纪的人学研究史的扉页上将记载它的功勋。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观点,这是本书的最重要的特色。人学即关于人的学问。人学发展到今天,已构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层次繁多,并且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的庞大的科学体系。简言之,人学包括三类,一类是作为生物的人的学问,如人体解剖学、遗传学等;一类是作为人类独…  相似文献   

7.
《周易》研究的进展──评《周易通读》王新伟《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早已举世公认。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之哲理,无不涵盖于其中,故“易”为古代之经曲,居《六经》之首,为历代学者必读之。无论治世、做人,无不从中得到启发。故自古以来对易解...  相似文献   

8.
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曹惠民,张涛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建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真实地展示了朱自清的人生轨迹、思想脉络和情感流变。作者能够秉持学术公心,给朱自清以恰如其分的学术评价和历史定位。该著文学...  相似文献   

9.
世界性的中国美学之路──评潘知常教授的《中国美学精神》文征在遥远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发出过这样沉重的叹息:“美是难的!”二千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背负起先贤们的遗憾,以自己的智慧构建起了一座又一座蔚为壮观的精美的美学大厦。这不仅是西方...  相似文献   

10.
<精神的围城>从女性视角评说了当代文坛作家、作品以及纷繁的文学现象.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小说《西游记》不是如实记述西行历程,而是“惟凭意造,自有心得”的神话。大大夸张的、变形的、虚幻的描写,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取经四众形象,以西天之路为主要背景的形象体系,意在表现人的精神演进过程,表现对心性问题的思考。西游不是写实地之游,而是写人的精神漫游,写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漫游。孙悟空的故事及全书形象体系,寓言般地概括了人的心性修持、人格完善的心路历程。作品的回目标题和诗词韵文,提示作品寓意,多层次象喻结构表现作品寓意。宋、金、元时期禅宗、理学的发展,全真教的兴盛及心性学说的发展完善,是育孕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背景。《西游记》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要就在心性修持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放在我们面前的这本长达760页的著作,是樊浩教授关于中国伦理研究的又一部专著。展读此书,我们为作者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以及关注现实的责任感所吸引。时下,关于学术与思想的讨论作余响未歇,以某种“纯学术”的标准来看樊浩一系列的伦理著作,人们恐怕会说,作者更倾向于思想,但也无理由贬低这些著作的学术价值。就伦理学这门学科而言,它的现实性是主要的。如果追溯它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在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分类中,伦理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同列于实用学术的名下,而注重现实性正是本书的特色所在。这是因为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  相似文献   

13.
沉风 《云梦学刊》2001,22(3):127-128
在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星河文丛中,有一本工巧凤先生著的《精神的围城》,素雅的装帧凸现出学术的厚重,我觉得很值得一看。该书以独特的言说范围、言说方式以及携带着过多的人生体验与饱醮鲜红的生命汁液表明了一个女性批评家的才智、心智与不可言说的性别特长。 尽管现在女权主义者在颠覆男权一统天下时寄予了双性同体过多的热情与理想,但我仍然觉得男女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括生理性的构造,甚至包括感觉、情绪、思维、力量等。当然差异并不等于差距,这正象太阳之不同于月亮,青松之不同于疏柳一样,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审…  相似文献   

14.
曾庆榴教授近著《铁军风采──叶挺独立团述论》之主要特色和显著的优点,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例编排的简约优化。一部有价值的史学之作不仅体现在深邃的论辨和独到的见解上,也体现在新颖精巧得当的体例编排上。因为体例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的载体,也是一个能够显示著作者本身认识深度和思考力度的载体,还是一个足以标志作者通过体例创新而获得独擅价值的载体。据此观照《铁军风采》,作者正是有意识地追求,并臻于这种境界。论述系统,主线清晰,内容详赡,视角新颖,语言雅达而自如。颇为全面地反映了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5.
刘俊 《北方论丛》2015,(6):48-51
朱蕊的散文《上海之妖》,立足上海,却放眼世界。在写出上海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历史文化和精神蕴含的同时,还展示了作者从上海出发,实现“世界”漫游的人生/心灵之旅。在用文字呈现上海和“世界”的过程中,作者融现代的敏锐与古典的雅致于一炉,使《上海之妖》在艺术上具有一种既充满现代意识又具有古典神韵的别致。  相似文献   

16.
再现艺术大师──评《中国画圣石涛》阳晓儒在中国美术史上,石涛是有名的大画家,正如齐白石所说:两千多年来,无数的画家之中,石涛是最杰出的!是大江南北独一无二的真正的艺术家。张大千临摹石涛、黄宾虹苦学石涛……,可见石涛对当代中国美术的巨大影响,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17.
治史当才、学、识兼备,其中尤以史识最为难得。治史者之所以就同一题材写出观点截然木同的史著,就是因为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评述历史。假如埋头铺陈史实而缺乏理论经纬,写出来的书肯定是千人一面,干部一腔。相反,高明的史家甚至可以借编史来弘扬自己的学术主张,如法国人丹纳编撰《英国文学史》,自始至终宣传他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因素决定论。还有些史学寓自己的观点于取舍之中,如前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也编过《英国文学史》,书中不收入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因为作者认为文学应该反映重大题材,而奥斯汀的…  相似文献   

18.
莱拉是个总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的吉普赛姑娘。然而,她的民族却是个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的民族。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莱拉不惜以生命抗争。莱拉追求人类自由和正义、向往独立、勇敢向恶势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将激励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勇敢地追求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同志主编的5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南京大屠杀》(北京出版社1997年5月版)终于问世了。近年来南京大屠杀事件愈来愈成为海峡两岸及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政客不断跳出来妄图推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国际上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各种学术派别的论著不断涌现,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资料被发现和揭露,人们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识和思考也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大屠杀》的主编、副主编认为有必要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抱着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  相似文献   

20.
任东来 《学术界》2003,(4):252-258
编写完《美国宪政历程》〔1〕,看着这些不知修改过多少遍的文稿 ,我如释重负 ,同时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 ,除了撰写了几篇学术评论和时事评论外 ,我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书的写作和编辑。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受过专门系统法律训练的人来说 ,这个领域既充满了诱惑 ,也有很大的风险。不过 ,想到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法学家兼法官 (联邦第七上诉法院 )波斯纳的一句名言 :法学应当使外行人也感兴趣 ,自己多少有点安慰。因为 ,如果法学能够使外行人感兴趣的话 ,也就无法排除感兴趣的外行人来从事有关法律的业余研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