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三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宋福僧我于1963年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甘肃师大学报》,1963年第4期),1988年又写《再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  相似文献   

2.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成本范畴     
一、实际成本和主体成本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投入和产出的统一。要获取一定量的物质产品,人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牺牲。成本的最一般定义就是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看,生产者获取商品付出的代价就是劳动的耗费,既包括过去积累劳动——生产资料的耗费,又包括现实生产过程的活劳动的耗费。劳动耗费是生产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称之为实际成本。他指出:“商品的实际费用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①商品的实际成本不以生产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在任何社会形态,商品的实际成本都表现为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4.
<正> 陈乃圣同志在《东岳论丛》1983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浅议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内容》一文,主张"社会主义产品成本既不是c+v,也不是c,而应该是c+v+m".我们对陈乃圣同志的这一观点不敢苟同,特写此文商榷.陈文的主要理由是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应该以劳动耗费来计量,而不应该以贷币支出来计量,以货币支出来计量,成本的内容是c+v,而以劳动耗费来计量,成本的内容就是c+v+m.其实,以货币支出来计量,还是以劳动耗费来计量,这只是形式,不会改变产品成本的内容.陈乃圣同志之所以主张用劳动耗费来计量产品成本,其内容就是产品价值,其症结在于没有把握住成本耗费的主体,即产品成本耗费于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建筑地段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地段是城市土地的最主要部分。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建筑地段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一个理论禁区。否定城市土地具有商品属性的主要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所说的:“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土地没有价值”。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理解,马克思使用“土地”这个词时,既可以理解为处于原始状态的土  相似文献   

6.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首章的工作结构是对初版进行调整后所得,名称也是这时候马克思才加进去的。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进一步完结早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承诺的分析。启示我们:第一,《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于"商品"中的;第二,马克思文本结构是开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写规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终与历史发展同步,即坚持商品精神现象学批判(马克思暂名为"拜物教批判")工作进路;第三,商品辩证法是实践化的批判规定,是活的工作逻辑,旨在消除自足,坚持始终在生长运动现象中认识存在规定,把握存在的整体发展;第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化的形成历程,它从历史中发掘社会存在(规定),统一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统一化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用语,例如生产方式(历史形成起来的社会生产);劳动一般,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价值(形式),使理论分析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成熟的研究范例,据此,辩证法具象化为历史的实践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称为"我的辩证方法"),而又借助工作提升,使唯物主义规定不再束缚在象牙塔中,成为直接蕴涵实践批判的历史的"阶级科学"。这一解析解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构造和发生奥秘。  相似文献   

8.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从商品开篇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过:“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毫不例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开篇,就是一大难题。开篇从何处着手,将直接制约着整个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永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发表的题为《价值量的计算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一文中,提到的: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观点值得商榷。首先,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时写道:“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资本论》第1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商品经济下,商品是用来出售的劳动产品,因而商品必须完成从商品体到货币体的跳跃。这是商品的惊险跳跃。如果跳跃不成功,商品就失去商品性,商品生产者就会破产。社会主义商品也是为社会生产的,因而它也要完成惊险的跳跃。为了使社会主义商品完成这个惊险的跳跃,实现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服务,就要十分重视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它可以是只对生产者自己有用的东西。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它要成为不是对生产者自己而是对别人有用的东西。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资本论》第1卷第54页)  相似文献   

14.
<正> 曹珂、宋光茂同志最近在《社会主义产品成本是其价值吗?》(见《东岳论丛》1984年第3期)一文中,对拙作认为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应是c+v+m提出不同看法,拜读之余,觉得有再商榷的必要,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首先,曹珂和宋光茂同志的文章用了大部分篇幅,论证社会主义产品成本耗费的主体是谁这样一个问题。并认为“正确地把握住了社会主义产品成本耗费的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这是找错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一崭新的思想在我国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本文力图就其中的若干问题作多角度的考察.一、从社会实践的三个领域看,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基本方面.马克思说,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这句话表明,哲学是对文明的概括,对文明问题作一般研究是哲学的事情;另一方面,研究文明演进过程和具体表现,都要以哲学为指导.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66页)这句话则表明,文明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明是一种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信贷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版第686页)。因此,在经济工作中,能否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经  相似文献   

17.
在研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的基础上,青年卢卡奇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关系的剖析,卢卡奇猛烈地批判了商品拜物教,指出了商品拜物教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带有明显的黑格尔逻辑的烙印和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痕迹,这使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经典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端"。尽管如此,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卢卡奇与马克思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研究之一》、《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研究之二》、《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研究之三》和《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研究之四》这四篇文章中,我已经扼要地和明确地提到我的如下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只确认私有的社会化经济才是商品经济,它既不同于原始公有的自然经济,也不同于专供奴隶主和封建主享受的那部分奴役性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私有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物质不是商品,土地资金是商品在讨论城市土地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并把土地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开展地产经营的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土地问题的。马克思在论述土地范畴时,首先肯定了土地是自然资源或自然物质,而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资本论》第1卷,第668页)“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Ⅱ),第388页),“土地,这个无机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陈秀华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见《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5年第10期).本人对此有相反的看法,提出来与陈秀华同志商榷.一究竟什么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否消失?这是弄清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