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农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在老龄化高峰和死亡率高峰到来时导致农村人口负增长。农村人口负增长将改变城乡人口比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方式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逐渐转变为农村人口死亡减少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式。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我国人口结构将实现转换并迈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届时,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并增长迅速而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作者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和社会福利条件差的客观实际,针对在经济转型和观念变革时期的农村老年人口群体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汉人口数量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2年—前130年),西汉人口由1300多万增长到3400万左右,是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武帝中后期(前129年—前87年),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全国人口进入增长停滞期,甚至显著下降,武帝末年人口减少到2800多万;昭帝至平帝元始二年(前86年—公元2年),社会较为安定,西汉人口又进入增长时期,并达到5900多万的高峰。但此数字,并不是西汉末年全部实际存在的人口数,而仅仅是以郡国为基础列入政府版籍的“编户齐民”。实际人口数应加上:隐匿人口,宗室、列侯及奴婢人口,西域都护管辖地区的人口及以属国方式管辖的少数民族人口。西汉末年人口总数可达6400万。  相似文献   

4.
涉及“三农”问题的信访举报已成为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我市29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能否妥善处理好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逐年递增,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囿于城乡二元制度的桎梏,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滞后型城市化的视角,基于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个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进行分析和估算后,认为,"十二五"期间,公共成本投入的增长率应该大于个人成本投入的增长率,短期内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应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矛盾表现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矛盾复杂多样,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只有分析矛盾表现,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才能在解决农村矛盾中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急剧增长,客观上造成的生态耗竭和生态滞留现象严重地制肘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下大力气致力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和环保法令法规。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生态人口容量和生态位原理为理论参照,我国农村人口生态化调控的对策应着力于强化人口的科学价值意识,强化政府行为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它的内涵是丰富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产业、教育政策,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此为标尺,顺应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进一步界定人口预报概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人口预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近10年西方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预报所进行的评价研究动态,包括:单个预报方法评价、两个预报方法之间的比较评价、衡量预报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设计评价。人口预测是当前人口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通过对人口预报结果的评价,可以了解预报方法的优劣,并提出改进和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推进方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施城市化战略中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均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排除农民市民化的种种障碍,让进城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必须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城市发展方针,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就业机制,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统一服务与管理,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变市民,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解放后海南城乡人口变化的特征,探讨了海南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人口变化的规律,提出了10年(2001-2010年)中海南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的速度要求,并分析了实现海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人口、资源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认识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仅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强对甘肃人口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掌握甘肃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对推动全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河南省省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侗族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侗族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人口自然减产,而是人口迁移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外出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成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家港市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分散而且规模小等特点,不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从农村居民点建设、提高城镇人口比重等途径,大力加以调整,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而直接导致了全国性、普遍性的大饥荒,加之国家对城镇地区实行较为倾斜的社会政策,这些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死亡及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饥荒使人口结婚率下降;大饥荒使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下降;大饥荒使人口总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