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狂人日记>的文本存在,不仅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技法所开创的世纪性探索,而且是为寻求人文主题的语言生存,借现代小说独异的"叙事策略"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探险".对小说主题进行文化释读与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学释读,是准确而全面释读"鲁迅文本"的基本视界.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文本是在一定文化语境中表述的,因此,文化语境对文学文本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对一个作家来说,他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他的创作必然会发生变化。对一个时代的文学来说也同样如此。新时期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发生整体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影响并制约着80年代与90年代的中国文学生成的文化语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孝慈文化融入祠堂中,成为族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定势。从恭敬慈爱、承志守业、重祀追远三个方面阐释祠堂孝慈文化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对族人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祠堂孝慈文化独有的亲情感染力,可以促进个体道德自觉性的提升,进而为建立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语言学上文化和语境内涵的论述,进一步对作为文化的语境和语境中的文化进行了深。的探讨。认为,语境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语境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人们的语言活动或语言行为有着文化的制约功能,并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同时语境中的文化又有其特定的“知识”内容,它是语境的构成基础,受集团或语用主体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制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相对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错或并行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北美华文文学 ,有着独具的文化特征。如果把中国旅美学人在游学期间所创作的作品 ,都视作中国域外的华文文学的一部分 ,则本世纪北美华文文学有三个时期特别活跃而重要。这就是本世纪的 2 0年代前后 ,60年代前后和 90年代前后。这三个时期的华文创作 ,从不同角度展现的文化主题 (从伦理层面的文化冲突 ,到转向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文化冲突 ) ,都对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置于中国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之下的文学生存空间,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文化 媒体多元化、文化思潮多元化、文学观念多元化三个方面对其有着相当大的影 响。多元文化语境既给文学发展带来了转型期的焦虑,又给文学未来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契机和丰富的资源,作家只有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现实,在新的历史 文化语境下,创造出一流的文学精品,才能巩固和拓展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狂人日记》叙事学解析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序的忽视或误解。只有在细读序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文本的叙事结构,洞悉叙事者、叙事接受者、人物角色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是独白性的、只有两个时间系统。而实际上是具有多重对话关系和三个时间系统。并且"癫狂"、"眼光"等行动元对文本的叙事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新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从形式批评的角度细读文本成为一种倾向,改变了以往仅仅关注作家、时代、思想等外部研究的格局,学术研究开始关注意象、隐喻、象征、文体、叙事等文学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文坛,流派纷呈,方法各异。综观其发展,它无非是重视文本的“内部研究”与注重文化语境的“外部研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的过程。而且它们之间始终互相排斥,甚至相互诋毁。等待不同读者以各种视角阐释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因此文学批评也应该是开放和兼容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狂人日记>文本的难读性入手,探索了阅读该文必须把握的三条线索狂性与理性共存;写实与象征同在;文言与白话并用.同时对社会文化传统给民众性格的形成与改变的影响及规律、对统治阶级或固守传统者打击、压制反传统者的方法与途径、对既用文言又用白话的原因与深层含义作了深入细致地阐述,聊以给想读该文又觉难解的读者提供一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视野中 ,文学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 ,也是诗意的文化交流活动。它以文化语境和文化心理为前提 ,亦即在特定文化语境的制约下开展 ,并以主体的文化心理为根本动力。因此 ,在文学活动中文化的作用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另一方面 ,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都是基于文化传统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其艺术的性质也构成了主体间诗意的文化交流过程。这不仅创造了审美文化 ,还实现了各类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5.
彝族木刻包含商品交换、宗教祭祀、军事征伐、调解婚姻纠纷、政治行为等方面文化含义,是加深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探讨茅盾的文学翻译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茅盾在1916年至1949年的33年间,翻译了外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其中大多是弱小民族、苏俄以及东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茅盾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极为深刻,开创了国内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先河。同时,茅盾致力于世界进步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实现他那“疗救灵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的政治目的,具有十足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 ,变异的语言传递着一种特殊的审美信息。语境是受话者进行话语理解的重要基础 ,它具有八种功能 ,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制约和解释功能。语境的制约功能对言语的选择起限定作用 ,语境的解释功能可对语音、语义、词汇、形式变异审美信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寡母抚孤"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许许多多的作家都涉及到"寡母抚孤"这样一个文学主题,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着作家强烈的现代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论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路程到底还有多远?我们的古代文论研究究竟缺失何在?似乎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如何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研究中国古代文论这样一个基本命题。这里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贴近文学实践,激活理脉,贯通古今;呼唤原创意识,中西化合,重铸文心;摆脱一统体系观念,建构多元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唐人塑造的一系列著名女侠形象,如聂隐娘、空空儿、红线等,不仅丰富了文言小说人物的画廊,而且被当作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写进了后世的武侠小说。唐代女侠小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层面。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既是唐代任侠风气下现实侠义女性的艺术投影,又是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女权意识强化与自由人格张扬的产物。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北朝尚武骑射风俗与胡风浸染下的妇女生活为唐代女侠形象提供了艺术原型,唐女侠的奇术异能还与佛道文化的传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