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要实现新的持续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校各项工作,建设和谐大学。在论述高等学校全面理解运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和谐大学的主要特征,着重分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大学应处理和协调的若干关系,以此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的概念入手,探究了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的内涵及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根据。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看,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高校院系党总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均应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型教师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型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制定各项制度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选择与实现,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上包括: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措施,以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本文以海南大学本科培养目标要适应海南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依据,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海南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依据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指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所特有的规格、种类、层次和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培养人才的依据和质量标准。培养目标是否合适,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完成国家培养人才的计划和提高教育效益的问题。培养目标定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学校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良好的高等学校形象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的形象必然影响这个学校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形象具有形成的历史性、评价的社会性、影响的深远性等特点。影响高等学校形象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也有高等学校内在的诸多因素,应该从多视角出发对高等学校的形象给予判定。本文初步分析了影响高等学校形象的内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造高等学校形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件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书案卷质量是高等学校机关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只有高质量的案卷才能如实地记录和反映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才具有较大的参考利用价值。文件是组成案卷的基本单位,文件在形成、运转和管理阶段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文书案卷的质量。本文主要根据目前高校文书案卷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加强现行文件管理,即实现文件预立卷、建立文件质量保证管理系统,是提高文书案卷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囿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而应力求把创新思想贯穿其中,使之既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与时俱进实现与国际接轨,这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赋予学校思想教育管理改革的一项客观要求。在这里,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创新是前提;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手段、内容的创新是基础;建立新型的思想教育管理机制是条件,也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本文根据目前高等学校引进人才的现状,分析了高等学校引进人才可以在短时期内提升高等学校的各项评估指标、促进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建设等积极作用,也剖析了高等学校过度引进人才容易造成人才恶性竞争、教学质量下滑、人心不稳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容易混淆且在实践中易被人们通用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这两个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旨在阐明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依法治国方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14.
增强各级政府法治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法治意识的缺失严重影响法治社会的建设。增强政府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法律至上意识、人民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政府法治意识的主要内容。学习教育、民主监督和依法行政的实践是增强政府法治意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德法和治”的方略思想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在高校中实施“以德治教”和“依法治教”战略,对于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校"是我国高校廉洁教育的未来方向与基础,对廉洁教育有着实际的引导和塑造作用.高校廉洁教育具备独有特点,其现状也呈现出与其他廉政教育不同的发展路径.法治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高校廉洁教育也存在特有的作用机制.高校廉洁教育只有顺法治规律而为,才能彰显其实际效果,突出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观念的影响下,"法治"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强,相对而言,"德治"的作用却日渐被人忽略。而道德规范是对法治失灵最好的补充机制。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应当走出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实行"德法兼治",形成德法并举、互为补充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无讼"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诉讼的一种观念和看法,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法律价值取向,它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没有纷争的大同世界.它与西方现代法治精神虽泾渭分明,但也一样是特定自然社会条件的产物.它们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负面的和正面的,鉴此,寻求二者契合,正视其积极、消极影响,方能理性进行现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五次用到“关键”一词来阐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方向、基础、内涵与保证,勾勒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施工路线图”。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关键的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立法先行,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立足于人民的利益;依法治国能否做到关键在于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推进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此引入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从辞源学的角度厘定“社会”一词的内涵,是界定“社会资本”和“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式制度是重要的,但非正式制度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主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灵魂;高校关系网络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客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躯体;非正式制度与关系网络是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