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之一。作为模糊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义模糊一直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但学界在对语义模糊进行界定时,不同人却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致使其研究对象和目的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界定,同时将澄清语义模糊与含糊、笼统、歧义、多义等语义特征的区别与联系,以此为从认知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范畴与模糊语义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新词,是为新词语的研究探索一些可行的新方法和观察角度———这种新的方法旨在通过考察范畴与模糊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认知本体?认知模式及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都市新词语某些典型的模糊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3.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模糊语义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我们注意到一些语义孤立地看是模糊的,可是进入组合以后,语义却变得精确了,本文拟从语义场的不同、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语境的作用、人的主观认知的影响、组合前后音节改变的影响这几方面对其成因加以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模糊语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均研究语言意义的模糊性,语义范畴模糊是语用模糊的基础,但是前者侧重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性的静态研究,而后者主要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该文在回顾分析国内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研究范围是不同的,并通过实例进一步澄清了两者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模糊本质的理解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因此,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语义模糊性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及其与别的语义学概念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义学相关理论,截取语义模糊和语法模糊两个侧面进行剖析。前者讨论了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混沌状态以及客观对象的伸缩性和摇摆性;后者从词类之间或词类内部、句法结构、句和词之间等3个方面探讨了语法模糊之渐变,旨在解决语言运用中的诸多困扰。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对其翻译三原则和五种互译方法进行探讨,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模糊语义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义是语义学中一个十分引入瞩目的研究领域,而模糊语义产生的原因则又更引人瞩目,大量讨论模糊语义的文章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人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决不仅仅出于寻根究底的好奇心,更因为它在模糊语义研究中所处的地位,它与模糊语义的性质、与人的认识、与所指客观事物以及言语交际都密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而模糊词语是模糊语义的最明显的表现载体,本文从语义角度探究模糊词语(vague terms)。限于篇幅,只探讨了模糊词语的两大类型:一是边界模糊的词语(word with vague boundary),二是模糊限制语(hedge),旨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提高我们正确使用模糊语言的能力,最终增强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对此,从模糊语的基本定义和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阐释了要准确理解模糊语义就必须依靠语境解释功能的观点,指出依靠语境的解释力可以消除因歧义或省略所造成的语义模糊,并有助于准确理解模糊言语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对此,从模糊语的基本定义和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阐释了要准确理解模糊语义就必须依靠语境解释功能的观点,指出依靠语境的解释力可以消除因歧义或省略所造成的语义模糊,并有助于准确理解模糊言语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词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汉模糊语词的认知心理、思维模式和情感认知等三个方面的差异,考察英汉模糊语词的意义构建和内在认知机制,以求较为客观地揭示不同语言背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语义语用模糊及其理论解释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语言模糊理论作了界定,然后在英国语言学家坎培森的语义模糊理论和语义场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用学理论出发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推导出模糊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模糊修辞是写说者出于特定的表意情境的需要,利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为特征的艺术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都是模糊修辞用来提高表达效果所凭借的手段,语义虚化、语义跳跃、语义留白、语义矛盾是其在言语交际中呈现出的几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历年来,在语义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形。尽管语言学家们竭尽全力去使其精确化,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这正是由于语义本身根深蒂固的模糊性。本文拟从人类对语言这一特征的认识过程出发,从模糊、概括、歧义的区别着手,系统阐述模糊语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量度形容词具有模糊语义。其本体是模糊的,它们没有一个可以精确到认同的数量;同时,它们的边界也是模糊的。量度形容词既可作为一些模糊集合,有其自己的语言变量,也可作为某些模糊集合的语言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和语义模糊现象类型 ,并结合实例指出如何利用语境辨别歧义与语义模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模糊语义的概述和定义;采用了黎千驹(2007)的关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的分类,说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及边界模糊性和中心明晰性,相对性和可塑性和双重性;并且阐述词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歧义性与多义性的区别.从模糊语义的角度,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并得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模糊对等翻译,模糊语言转换成精确语言与精确语言转换成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20.
目前语用模糊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很多,但是对语用模糊的总体研究比较薄弱.通过评述传统的语用角度和新兴的认知角度对语用模糊的研究,指出目前语用模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促进语用模糊研究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