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宇文所安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书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命题的提出、论证、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宇文氏中国传统诗歌“非虚构诗学”的假定更多基于中西诗学的比较策略,以推举出中国传统诗歌为理想的诗歌,以此颠覆西方虚构诗学传统,但这一命题如回到历史语境中考察,仍有诸多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2.
<福>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解读.小说以落难荒岛的苏珊为视角,讲述了她与克鲁索和福对抗、并为星期五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作者库切关注故事由谁来叙述和谁来写作等问题,并将作品置于后殖民语境中,通过反话语策略为边缘群体争夺话语权.<福>是对帝国殖民者男性权威及其东方固有偏见的颠覆和对笛福经典文本的重构.它揭露了欧洲殖民、种族隔离政策给南非带来的复杂政治和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3.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12,(2):168-171
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通过对延安现实主义诗学、浪漫主义倾向的"七月"派诗学和"九叶"派现代主义诗学的理论形态、内涵、价值,以及相互间并峙、互补关系的研究,系统而深入地把握上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的观念、思想与精神,在断代诗学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突破和重构之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淑岩 《学术交流》2012,(5):170-174
《八旗诗话》是清代乾嘉时期法式善撰述的一部关于八旗文人诗歌批评的专著,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专门论述八旗文人诗歌创作的诗话著作。《八旗诗话》对今人研究清代八旗文人的生活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参考价值。然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八旗诗话》的文学史料价值以及其所呈现的法式善的诗学观作专门的研究。概言之,《八旗诗话》所呈现的法式善诗学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的审美取向上崇尚唐音。二是诗歌创作的本体论上主张"性情"。三是师古的态度上力倡学古而求变,追求独创。  相似文献   

5.
林宗毛  曹旭 《学术交流》2020,(1):154-162+192
两《唐书》都记载了上官婉儿颇具神秘色彩的出生经历却稍有差异,此差异显示了前后两期史家对上官婉儿由权臣到才女认识的转变,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后者对上官婉儿诗学地位的逐步肯定。后期史家肯定上官婉儿诗学地位的原因是:在初唐诗坛,上官婉儿以女子之声倡导风靡绮丽逐渐向骨气回归的诗歌理念,以女子之才进行奏响盛唐之音的诗歌创作,从而奠定了其以女子之身而能在初唐诗坛上拥有峻极于天的诗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思想富有创见,研究涉及面广泛.本文通过分析他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一来介绍他对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二来阐释翻译不单指语言文字著述在不同语种间的传播和流布,更重要的是包括著述在内的诸种思想、观念、礼俗和制度等通过何种渠道、采取怎样的方式,被不同的文化所认识、选择、重组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正是以这种权力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邵朝杨 《学术交流》2007,(10):188-189
张跃军教授的新书《美国性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是中国内地迄今为止威廉斯研究的第一本专论,它将威廉斯对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究置于广博的传统哲学与漫长的人文探索背景之中,为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气象,同时也对我国现代文学在西风渐进的环境下,思索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等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刚 《唐都学刊》2008,24(2):112-116
现代汉语诗歌自诞生以来,其本体建设在语言与形式方面展开过两次重要的讨论与建构工作,都未竟其功.尤其是在语言文字的诗性挖掘与建构方面,诗人与诗歌理论家大都缺乏自觉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长安,乃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历史上自西周开始,就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后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总建都时间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隋唐之际,达到顶峰。作为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安关中的文化发展辐射全国乃及世界。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是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长安以及关中地区形成的区域文化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影响巨大。长安文化也是当时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无数士子商人流连忘返,他们不远万里奔波汇聚于此,带来的不仅是对理想的讴歌和失落的感伤,伴随的还有不同诗风的汇聚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典范。我们常说的梦回大唐,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徜徉那水月凑泊的唐诗境界,也就是回梦那唐诗产生和发展的摇篮———长安以及长安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先生的大作《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就带我们梦回了一把大唐,梦回了一次长安。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都城长安以及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关系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蒋寅先生有感于古代文论研究贫弱的现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都为一集,名之曰《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以下简称“蒋著”),200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涉及了古文论研究中亟待正视的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其大至研究的目的和态度,小至用一条十分有力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均展现出作者成熟的思考和扎实的功力。前辈学者王运熙先生谆谆告诫后学,学习古文论一定要和文学史知识相结合,自己经过从教十年的体验,深感此真是至理名言。举凡在古文论领域做出较大成就的学者,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学史功底,否则,会将一部文论史写成一部“相斫书”,脑中盘旋着…  相似文献   

11.
许春华  Hou Jian 《孔学堂》2022,(4):49-60+156-165
《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侧重于涵养君子的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孔子世家》着重于维系天下的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第三,从孔子师生之间论诗的对话看,《论语》是对《诗》的哲学阐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孔子世家》突出了孔子为天下修道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其政治哲学倾向非常明显。两种文本中,孔子诗学思想的不同面向,是理解孔子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旨趣的诗学维度。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王晓利 《生存》2020,(8):0219-0220
能准确的理解并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是诗歌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翻译的难点和亮点,是通常需要翻译者多费精力的地方。很多作品都存在两个版本甚至更多的同一语言译文,理解不同导致文章的质量也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关雎》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由James Legge 和Arthur Waley 完成,两者又有什么理解和表达上的不同呢?本文主要基于对《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和分析探究诗歌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文选》五言诗中"三字脚"各种形式的调查,可以证明三字词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右向音步规则与循环音步规则中,应采用循环音步规则对汉语诗歌进行分析。同时,在对"三字脚"节奏进行分析时应加入空拍这一因素。调查还证明,三字脚并不是所有单音节语言的普遍节奏形式,而是在汉语诗歌中特别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讨论这一话题的著作相继出版。不过,到目前为止,其中大部分著作都试图从某一视角研究本次危机,如认为它起源于资本主义内部的某种金融机构或者美国的政治权力。与此同时,一部分著作则试图从总体上分析引起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然而,在这些最新著作中所欠缺的就是  相似文献   

16.
“三角和平论”是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综合性言论 ,认为民主、经济相互依存及国际组织是实现现今国家间和平的“三驾马车”。其论证过程与理念具有明显庸俗国际关系理论的痕迹 ,然其价值不在于结论 ,而是其论证过程 ,反映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带动了方法论的辩论 ,是考察国际关系理论困境的很好个案。反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呼唤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述“三角和平论”的目的正在于揭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其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6):107-112
离题、插曲、"道路小说"充斥在昆德拉的小说文本中,成为昆德拉小说诗学中的三个关键词。作为叙事学意义上的名词,离题一方面是对"故事"专制的否定或反对,揭示了人类行为或行动的可笑和无意义,另一方面,离题直接通过议论或思考的加入,体现了作者对其与主人公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插曲永远不只是插曲,正是因为它摆脱了因果链的束缚,从而使得小说叙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正是在前两个叙事学名词意义的基础上,"道路小说"的形成才成为可能,作为对"公路小说"的反对,道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打开昆德拉小说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姚凤阁 《学术交流》2008,(3):190-190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玉喜教授的著作<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作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对此做了具有较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追溯“国学热”的产生发展之路,剖析其在当代社会所处地位,思考其未来走向,具有反思历史与重建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李训贵、宋婕新近主编的《城市国学讲坛》,将近些年来影响颇大的“国学热”置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双重坐标进行考察,从哲学、美学、文学、语言等角度探询了中国传统文化通向现代与世界的途径,力图在古今文化的历史坐标中整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6):116-119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西方叙事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并产生了修辞研究和认知(构建)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本文试在修辞研究的视野下比较《狂人日记》与《火车上的食人族》中的不可靠叙述,并指出:在这两篇小说中,不可靠叙述呈现出相同的审美特征,即不可靠叙述的明确性、反讽性与可逆性。而这三个特征与"不可靠叙述"的三大类型又产生了契合,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叙述效果,深化了批判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