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基础是1061份在俄罗斯境内进行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所设计,力图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外交关系等主要层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出发,考察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俄罗斯民众中的认知与认同。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对中国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正在不断提高,中国软实力在俄罗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中俄两国在价值观层面有较大的共识,在制度层面没有明显的敌视和排斥,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成就对俄罗斯民众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俄罗斯民众对中俄关系也给予普遍赞同。但受访者对中国制度方面的认知有偏差,对中国存有一定的戒心,对中国人的诚信和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抱有疑虑。论文力图多维展现中国在俄形象,并探其缘由,为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改革战略〔俄〕Г.В.奥西波夫等刘奇译一、改革的实践及其结果近两年来,就俄罗斯社会的根本改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引起了重大的经济的和社会政治的变化。市场关系开始形成,国有及集体财产的私有化取得初步成果,大众消费品满足市场需求。立法、执法及司法权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市场:俄罗斯的利益和机会》(Рынок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ресурсовКитая:интересыивозможностиРоссии)一书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于2011年出版,作者为В.В.日古廖娃,主编为А.В.奥斯特洛夫斯基。全书共256页。书中全面分析了中国的能源市场,对中国在保持GDP高速增长和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能源生产领域的潜力作出了评价。书中认为,尽管中国拥有较大的能源储备,中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里,浓浓地融入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的历史与现实.为实现国家统一并加强皇权,以君权神授为宗旨的基督教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被罗斯统治者"请入"罗斯.至此,无论是在鞑靼蒙古人入侵时期,还是在第一、二次卫国战争等俄苏历史的紧要关头,俄罗斯东正教均发挥了其社会整合与道德教化作用,并在促进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规范民众道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谁把“昨天”和“今天”联为一体〔俄〕В.罗戈夫在俄罗斯,人们虽然意识到国际互联网络(lnternet)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要求入网的人数仍不断增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俄罗斯不断扩增lnternet网络终端。目前,俄罗斯国际互联网络服务市场上的网络终...  相似文献   

6.
袁媛  李俊奎  郭凯 《学术交流》2013,(Z1):30-31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大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员工主体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变,带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变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本文简略分析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译者按]今年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成立40周年.40年来,远东所为俄罗斯的中国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俄罗斯<远东问题>(Проб(и)емыДа(и)ьне(z)оВосmока)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远东所的前辈、著名中国学家索罗金(В.Сорокин)、托罗普采夫(С.Торогщев)和波列夫斯卡娅(Н.Боревская)的文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的中国文化研究",概述了远东所,特别是该所文化室40年来的中国学研究状况.今明两年正值中国和俄罗斯互办国家年活动,了解俄罗斯的中国学研究历史及现状,将有助于两国的人文交流.下面是该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楼梁  邵方益 《社科纵横》2008,23(1):55-56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分别从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点从发展的主题、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目标多元化下新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责任》(Юридическая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вправеКитайскойНароднойРеспублики)一书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于2011年出版,作者为П.В.特罗辛斯基。全书共272页,ISBN:978-5-8381-0192-1。本书是俄罗斯中国学界和法学界首部综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政治科学系在四年前开启了一项全新研究,首次将民众如何对党派形成具体印象的过程机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是该系叶·鲍·舍斯托帕尔教授所带领研究团队在近年来所完成的社会调研报告,集中讨论了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内几大政党的"政治印象",并简要分析了影响这一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曾创造了民主法则.现在俄罗斯面临的任务是建立民主.我们长久以来生活在一个呆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框架中.我们进行民主化的进程已经有多年,我们寻找着失去的价值观,并正在建立公民社会和市场制度,正在走进世界共同体,但在这个进程中的亮点并不多.  相似文献   

12.
我党新执政理念的意蕴与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对全党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新执政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情为民所系”解决了世界观问题;“权为民所用”解决了权力观问题;“利为民所谋”解决了价值观问题。这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的哲学基础,是企业或组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日本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泡沫的破裂、国际环境的变化,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日本医疗行业的管理体制也随着日本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注重"以人为重"的理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苏联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科学分类问题的讨论是从苏联《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1985年第8期发表的苏联经济学家Γ.波波夫《论经济科学体系》的文章开始的.此后该刊先后发表了9篇有关论文(本刊今年第6期刊登的《经济科学体系与科学专业分类》以及本期发表的《经济学知识系统化问题》两篇文章均系这次讨论中的论文摘要).苏联经济学家В.切尔科维茨、Г.波波夫、А.叶廖明、И.法明斯基、В.扎明、А.柳比宁、Э.克雷拉蒂赫、А.舍列梅特、В.奥利金-涅斯捷罗夫等人都参加了这场讨论.讨论中涉及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科学体系的结构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今年第4期刊载了В.切尔科维茨的文章,不仅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而且还追溯到三十年代以来苏联有关这个问题讨论的历史状况.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弓  郑欢 《社科纵横》2010,25(7):152-153,160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所引起的震动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虽然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它毕竟是社会的产物和表现,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本研究以让受试者先观看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获奖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然后填写以本电影为背景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进行了价值观实证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并提出应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明同一性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特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内形成的.苏维埃意识形态文明认同感的危机导致了苏联的瓦解.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俄罗斯在世纪之交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改革和激烈的社会经济动荡之后,对选择什么样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全球化的激荡和冲撞、俄罗斯社会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复杂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各种社会思潮和今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环境势必对新俄罗斯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薇  周旭霞 《浙江学刊》2012,(4):122-127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杭州"我们的价值观"的实践,阐述并分析了杭州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相融合,积极探索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新途径。杭州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的"方向盘"、"稳定器"和"黏合剂",也是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一种价值观只有真正成为民众言之于口、践之于行、刻之于心的价值认同,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题为“社会与社会学 :新现实与新思想”的全俄社会学大会将于 2 0 0 0年 9月 2 7- 3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本次大会的组织者有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社会学总会、圣彼得堡大学 (社会学系 )、俄罗斯社会学家协会、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M.M.科瓦列夫斯基人文科学与社会学协会、俄罗斯科学院社会与政治研究所、莫斯科大学 (社会学系 )。会上将讨论三大课题。一、变化中社会的理论问题 :1.当代社会 :稳定与变化 ;2 .社会过程的地区化与全球化 ;3.世纪交替 :评价与预测 ;4.社会阶层 :不平等问题。二、俄罗斯社会的现状、趋势与前景 :1.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印度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网络调查提供的数据,分析了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知及其原因。虽然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某些误区和消极看法,但总体来看,在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实发展成就基础上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印度民众是有充分吸引力的。该研究为了解印度民众如何看待中国提供了可靠材料,并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构自己的软实力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磊 《社会工作》2009,(24):25-27
社会问题课程是指以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既是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广泛开设的专业课,也是颇受各专业大学生关注的公选课。问题观是指在认识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密切联系。社会问题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的问题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