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在社会工作实践基础上,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笔者发现,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了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认为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逆力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与特定场景中的文化因素关联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抗逆力理论的文化内涵挖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尤其对于深受抗逆力理论影响并且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而言,亟需探究抗逆力理论的文化内涵。通过梳理西方抗逆力概念内涵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西方抗逆力概念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越来越关注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过程,把抗逆力视为人们对逆境的抗争。然而,这种把人与环境对立起来的抗逆力观点,在中国文化看来,恰恰是因为过度强调抗争而忽视了逆境中舍弃的价值,从而导致人与环境的无休止对抗。因此,对舍弃力的强调势在必行,通过舍弃人与环境二元对立的掌控视角,人们才能如实感知环境的变化,从人与环境双向交流视角出发,学会在接纳现实不足中找到可以改变之处的舍得应对策略,使人的成长改变真正成为现实生活改变的一部分,并由此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建构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社会工作实务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目前对于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却尚未形成体系,现有的评估方法也非常有限。在国外,案主满意度评估被广泛用于社会服务相关领域,也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模式,尤其是发展出了许多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的量表,并以此来促进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案主满意度评估在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还比较少见,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案主满意度评估以及一些主要的量表进行介绍,希望能对我国的社会工作实务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诞生于现代社会之中,社会工作及其对象——案主产生的可能性机制内蕴于现代性。现代性将自身客体化为案主,而社会工作等人文科学牵涉案主的过程,就是对现代性的展示与描绘的过程。社会工作是现代性的一个隐喻,现代性的困境同样也构筑了社会工作的困境,社会工作何以在助人之时不会束缚人,这是社会工作一直无法回避的质疑,社会工作面对这一质疑和挑战,应当拥有信心。  相似文献   

6.
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角色,尊重员工的需要和追求平等发展的机会,以人性化的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管理企业,是现代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入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践,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构整个企业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合作,达到劳资双方的共赢,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优势视角下农民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视角是一种新的社会工作实践范式,它强调发现和利用案主自身的优势与资源来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本文在简要介绍优势视角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描述了农民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并分析了农民社区参与的以下特点:重视资源挖掘,需求是参与的主要动力,参与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实质性参与和广泛性参与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态理论作为社会工作实践中一种新兴的指导理论,在香港社会工作中应用广泛.它主要强调在为案主提供服务时注重案主本人与社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整体性,以及在这个系统中案主所处的环境与案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笔者试以在香港学生辅助会石壁宿舍的实习经验为依据,总结并分析社会生态理论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提出对内地弱势儿童社会服务模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的循证实践: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实践是社会工作领域将研究者的研究证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案主的独特性三者有效整合起来的一种实践模式。它植根于社会工作初创时期对有效性的强调,肇始于循证医学,于1999年正式形成,是社会科学实践领域的"循证实践运动"的一部分。循证实践增强了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政府与社会大众的认可,改变了基于常识、缺乏有效监管的传统实践方式,但也存在着过于强调研究证据、导致实践艺术的技术化、可能潜在地伤害案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思斌 《社区》2002,(17):50-51
社会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范围广泛、方法众多。在为个人、群体、家庭、组织和社区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人员应该运用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技能扮演多种角色、实现多种功能。具体应该扮演的角色由实际工作情形决定。下面是社会工作人员常常扮演的角色。实现者(enabler)。“实现者”帮助案主实现以下功能:明确表达案主的需要,准确界定案主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并实施介入策略,发展案主有效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在为个人、小组和家庭服务的时候,社会工作人员经常需要扮演“实现者”的角色。在社区工作中也常常需要扮演这一角色,特别…  相似文献   

11.
儿童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本文基于“抗逆小童星”实践项目,总结出优势取向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模式.此模式充分发挥儿童及其环境系统的主体性,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理念,立足于流动儿童及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劣势/优势,从系统整合和方法整合两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危险聚焦策略、资产聚焦策略、过程聚焦策略,最终实现流动儿童抗逆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分析近20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发展脉络,发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模式为保护性救助,即将流浪儿童视为需要保护的特殊弱者或视为引起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对他们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或强制性的管控,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流浪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回归。该文在比较分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后,将优势视角的核心理论——抗逆力理论引入流浪儿童研究中,试图在该理论视域下构建新型发展性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并提出基本构建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30年来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遵循着"问题视角"的工作理念与思路。救助服务的焦点集中在儿童流浪所产生的个体与社会问题及风险,其目标定位于以儿童流浪风险控制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国家为本和机构为本。将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抗逆力理论引入新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构建过程,可以积极引导现有救助模式转向关注流浪儿童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并将救助目标定位为以流浪儿童能力提升与生命成长为导向的"儿童为本",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出发,运用抗逆力理论,研究探讨了孤儿在经历创伤、面临风险时存在哪些外部保护因素和内在优势因素。通过对8个孤儿的质性研究发现:孤儿面临贫困、养护结构脆弱、社会歧视、缺乏稳定感和归属感等风险因素,并且这些风险具有多重性、高危性、长期性等特征。但是,外部支持因素和个体内在优势帮助他们提升其抗逆力,外部支持因素主要包括亲属网络、模拟的亲缘关系、友缘关系、学校和社区、社会福利系统;内在优势则包括自立人格、家庭责任和感恩情感、兴趣和特长,以及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三峡移民适应性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在不同时期迁入广东博罗、三水的三峡移民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移民、当地人和政府管理者的深入访谈,讨论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认为,隐藏在种种“经济矛盾”背后的不适应,实际是移民在社会和文化上的不适应。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些如何克服移民群体的社会关系“孤岛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高发,应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以应对犯罪风险。社会工作抗逆力理论认为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压力或危机事件,降低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但传统抗逆力视角具有过于浓厚的心理学色彩,在实践中易忽视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基于一个整合性及“农村社区为本”的抗逆力理论框架,通过对一个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循证研究,以观察中国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范式、资源与特点,并倡导以农村社区为本的、整合性的的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范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源的动员是行动者维护与扩大关系网络的主要目的。以农民工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的动员过程的个案分析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关系网络从无到有的转变,并指出在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关系。在竞争性的关系网络中,地位比较低的行动者由于其高替代性而导致其关系网络依附于高地位者,从而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发生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的总体历史进程之中。因此,以现代性作为研究视角,将特定时空范域中的社会转型过程置入到世界性的总体进程和格局中来观察和思考,可以更为充分地显现转型过程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与本土性和个性特征,从而会深化对于转型社会的特定现象和问题的具体研究与解释。在当代,现代性呈现出大量新的动向和趋势,从这一视角对我国转型加速期的重大社会现象进行认识和分析,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