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自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有了税后留利即自留资金以来,不少同志主张这部分资金中的生产发展基金的所有权归于企业。我认为这种主张不利于改革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当前深化企业改革、承包经营制正广泛推开的形势下,它的消极作用的一面比较明显。本文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 企业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应该归国家所有主张税后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部分归企业所有的同志,所提到的理由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归国家所有,包括企业留利的部分也是由于国有资产而增值的,其性质也是全民的财产,仍归国家所有。如果企业拥有部分所有权,那么,就会逐步将大公化为小公.甚至有导致私有化的危险。另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原有的属于国家的财产应与企业自筹资金建立的资产区分开来,即国有资产增值(除企业留利部分)归国家所有,企业自筹建立的资产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税后留利亦即国有企业根据国家规定向国家缴纳税利和扣除折旧后留给企业的利润,其最终所有权究竟如何界定?这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给企业让利起步的。尔后又普遍推行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制的广泛推行,不仅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企业留利制度的实行,引起了国有企业内部一系列新的变革。这一变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在国有企业原发性所有权之旁,派生出次生性的企业所有权,即国有企业对其税后留利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评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归物质资本所有者论与归人力资本所有者论的主要根据基础上,得出结论,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既不能完全归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所有,也不能完全归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劳动者所有。依据国有企业一般企业属性与特殊的社会属性的要求,作者认为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应归国家与劳动者共有,这可以启动国有企业活力,兼容国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完善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元奎、许友梅二同志在《江汉论坛》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对‘农工商一体化’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对我国当前试办的农工商联合企业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当前在我国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一体化,“完全是脱离实际想问题,”没有客观基础。《质疑》提出的这一观点,不仅理论上值得研究,而且也和我国两年多试办农工商联合所取得初步成就和显示的旺盛生命力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本文针对《质疑》一文提出的观点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元奎、许友梅二同志在《江汉论坛》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对'农工商一体化'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对我国当前试办的农工商联合企业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当前在我国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一体化,"完全是脱离实际想问题,"没有客观基础.《质疑》提出的这一观点,不仅理论上值得研究,而且也和我国两年多试办农工商联合所取得初步成就和显示的旺盛生命力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本文针对《质疑》一文提出的观点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改革》第一期译载了世界银行《Transition》新闻信发表的马丁·施兰克的文章,根据一项关于波兰企业的调查,对“只有产权激变才能救活国有企业”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 该研究是建立在对一批国有企业及负责人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的,受调查企业的规模全  相似文献   

8.
1 为了解决利润留成制度存在的问题,1983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利改税(或以税代利),把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完全归企业支配。利改税的目的在于通过税收形式规范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利改税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利改税从1983年6月1日起实行,其基本内容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利税并存,首先根据实现利润缴纳55%的所得税,企业纳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上缴给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上缴给国家的部分,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上缴、固定比例上缴、缴纳调节税及定额包干上缴四种形式。企业税后利润的核定,原则上是以1982年的数据为准,一定三年不变(1983—1985年)。对有盈利的国有小企业,根据实现利润,按原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由企业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款。从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其基本内容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上缴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分别按11种税种向国家缴税,税率为55%。余利超过1983年留利部分的企业征收调节税。实行利政税,是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的结果,成绩是应该肯定的,它用法规形式把国家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使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但是,由于对税后利润较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征一户一率的调节税,形成了新的“鞭打快牛”的现  相似文献   

9.
<正> 李光远同志在《经济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所有制的否定意见。这里我试就《质疑》提出的部分问题,谈点不同意见,以求教于李光远同志。一、关于所有制关系的对象问题。《质疑》认为,在最初的所有制关系和生产一般中,所有制关系的对象仅仅是生产资料,“劳动力是劳动者占有自然的能力,是占有关系中主体方面的因素,不是占有的  相似文献   

10.
黄霖同志在1983年第三期《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在次年第三期《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出质疑。现在拜读他的《答疑》,再写此文以作商榷。《金瓶梅》的作者或写定者以及它的成书年代迄今仍是众说纷纭。对各种说法以及有关的论证进行必要的检查,从而展开实事求是的讨论,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我质疑的目的,黄霖同志对此想必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地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 ,企业职工的主人公地位问题 ,日益成为影响职工积极性以及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变量 ,也是决定国有企业改革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传统体制下的职工主人地位提出质疑 ;探讨了国外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的各种方法 ;提出国有企业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 ,推行企业员工持股 ,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 ,建立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劳动者共同治理企业的新型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邱文、杨昃同志《(隆中对)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对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是否有《隆中对》表示怀疑,又指出《隆中对》的几点“可疑之处”,最后得出《隆中对》系陈寿编造的结论。尽管邱、杨二同志旁征博引,反复论证,但该文值得商榷之处颇多。本文对《质疑》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四期刊出拙稿《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对朱绍侯同志《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一文中的某些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同期也刊出朱绍侯同志大作《再谈汉代的民爵与吏爵问题》,对我的质疑做了回答。诚如朱绍侯同志所说,史书关于汉代赐爵制的资料不多,根据现有资料,要搞清汉代赐爵制的全部问题,那是很困难的。唯其如此,在未发现新的资料之前,只能对原有资料深入研究,切磋琢磨,庶几对汉代爵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所经常讨论的篇章之一。前不久,张晋发、孙景梅二同志在《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以《孔雀东南飞“序”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题,对《孔》诗序提出了异议。《质疑》的作者说:“此序,古今学者每多误信,我们则认为有问题。盖年代定为‘汉末建安中’,靠不住;地点说成‘庐江府’,有差错;主角称作‘刘氏’,‘焦仲卿’,无根据”。认为这篇序是“基于道听途说,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总之,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序。作者声称,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他们“一反常见,始求甚解。”《质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有企业在创新效率方面却颇受质疑。在这一背景下来探讨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建设问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动力因素,而未能充分考虑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创新等相关内容。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国有企业创新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与新常态的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机制。该创新动力机制系统在国有企业分类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主、政策指引为辅,由企业内高管、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协作,与外部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合作机构有效沟通,最终输出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用以指导国有企业更好地推动创新动力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陆游词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恐怕就是《钗头凤》了.对这首词,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李汉超同志在《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载《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以陆游是否有“向自己的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势力提出挑战”的“觉悟和勇气”这一问题为“核心”,“就《钗头凤》一词的本事,以及对此词内容的解释与思想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一般说法”的看法,读后受益非浅,同时,又感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笔者草成此文,略陈鄙见,就教于李汉超同志和其他同好.  相似文献   

17.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在我国长期流传,许多文献资料有所记载,不少地方还把董永附会为当地人.汪国璠同志的《<天仙配>故事起源、演变及其影响》一文(《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1期上)对这一著名的传说进行了考证.文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东西,给人很好的启发.但是,我对汪文把这一传说的发源地说成是在江苏省东台县境内,持有不同看法,现提出质疑,以就教于汪同志.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企业增殖资产归属问题的几种意见我国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增殖资产的归属问题意见分歧很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增殖资产毫无疑问应属于国家。从现在世界通行的原则看,企业增殖资产属于投资者,因此,国有企业的增殖资产理所当然地归国家所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做的缺陷是不能调动企业增加积累的积极性,企业有分光盈利,行为短期化的倾向,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程中,国家向企业下放自主权时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第二种意见主张,国有企业增殖资产归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反对灌输,是赵紫阳同志政治思想工作“改造”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此从理论上进行系统论证的,当推在1989年平暴制乱之后在《教育研究》第10期发表的韩向前同志的《“灌输原理”质疑》(以下简称《韩文》)为其代表。现对《韩文》提出质疑,对其立论之理由逐一辩证之。《韩文》否认“灌输原理”的第一个理由是:列宁在《怎么办》中的“工人本来也  相似文献   

20.
对于艺术的起源问题,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艺术起源于劳动”,并认为这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近几年有人对此说提出质疑。《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育新同志的《普列汉诺夫怎样论述艺术的起源》。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之说是片面的、有弊病的,并认为普列汉诺夫没有提出这个公式。《文摘报》一九八三年第八十一期以《艺术起源于劳动不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为题摘登了张育新同志的文章。如何理解普列汉诺夫关于艺术起源的论述,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与张育新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