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开的、仪式化的机会,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也是他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根本原因。但是,从诗性正义的角度看,哈氏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复仇大业,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父王的遗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被他的叔父颠倒了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2.
生死问题贯穿于《哈姆雷特》的整个剧情,并在剧中占据中心地位。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遭遇表达了他对生死问题和人与命运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共同的悲剧意识。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极富哲理性,引发的亦是关于生死的思辨。  相似文献   

3.
苏轼不象他的前代山水诗人那样,把抒写山水自然当作消解悲剧意识的手段,而是借此实现对自我和现实的超越,寻求个体的独立。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苏轼走出了自然,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他通过独特的人生实践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人的主体意识变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延宕使《哈姆雷特》这出复仇悲剧情节曲折 ,人物性格丰满。哈姆雷特一再延误复仇主要是因为他复杂忧郁的性格 ,特别是他对整个宇宙内普遍病态的关注以及与众人所形成观念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展现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中各种力量的矛盾冲突。在内心世界陷于巨大冲突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中世纪意识形态无法再主宰哈姆雷特的心灵,而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他的心中得以发展。然而,人文主义意识形态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者身份在自我建构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解构,这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荣国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位主人公哈姆雷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尤其是关于哈姆雷特悲剧形成的原因则更...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雄。他的忧郁、他的崇高美德、他的局限性及他的悲剧都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自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层出不穷,每一种新的理论成果都会对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进行解释。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哈姆雷特的延宕与激情、理智、过度思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他的延宕只是我们人类遇到的一种精神危机及哈姆雷特在这种精神危机困扰下企图突围而不得的悲剧表现,哈姆雷特的精神突围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这一奇丽巨著,不仅突破了我国古典的悲剧意识,而且在小说的诗化艺术上,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它将平淡的生活诗化,这集中体现在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以及几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它使小说文体与诗歌文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另外,文章的诗化叙事也使作品诗意浓郁。整部小说的包容性、艺术品味达到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诗化哲学”角度论述了鲁迅《野草》与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所表现的共同的哲理内涵:“人的现实存在——人生”、“人生的价值——反叛与创造”,“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以及它们的“诗与思结合的文体形式”.诗化哲学是本体艺术的一种理想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一直是国内外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结合艺术的哲学理念,通过分析对哈姆莱特的性格进行探讨,阐明自然本能和理性的冲突是哈姆莱特延宕的根源。并由此推出《哈姆莱特》是对理性的呼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哈姆莱特》(HAMLET)作为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悲剧,已经被中外文学批评家几乎研究到了毫厘。然而,对该剧主人公哈姆莱特表现出的命运观,却少有非常完整的阐释。人们通常只是点到即止地提到文本中表现出一定命运思想。本文结合文本和部分研究成果对主人公命运观进行了系统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是关于悲剧功能的权威诗学解释,黑格尔的"和解"说和尼采的"形而上的慰藉"说都是亚氏诗学解释的展开和延伸。文章以被亚氏誉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为参照,讨论亚氏、黑格尔和尼采等人对悲剧功能的阐释,以期加深对古希腊悲剧的观照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阅读《白先勇文集》,会为他飘泊者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所震撼。白先生是一个痴迷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的现代派小说家,一个穿越大陆、台湾、美国三地深受东西方文化浸染的贵族子弟,一个为旧王朝的背影吟唱哀歌又对弱者寄予悲悯情怀的文人。他善于通过精心构造人物复杂、细节纷纭的小说世界,表达人性中最为朴素又极为动人的爱、悲悯和诗意的美。他和他的小说将给予我们无限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生存的悲剧意识则是贯穿文学的一个经典主题.余华是一位充满悲剧精神的作家,而对作品的荒诞和非理性化处理是他表现生存悲剧意识的有力手法.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传达出强烈的人类生存悲剧意识与荒诞境遇,并且试图以道家式的"忘"来消解人类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6.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仕途苦闷等各种不幸的命运遭际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之中,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李贺诗歌所呈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和魏晋以来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正是由于李贺在诗歌中高扬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得其诗歌创作的取材和艺术表现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长远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解读昌耀     
昌耀是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诗人。因地域及时代的因素,他的诗长期以来备受诗坛及读者的冷落。就他的诗的价值而言,在中国当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诗歌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他的诗通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的艺术化抒写及对其的审美超越,最终实现了人性与诗性、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现代性为视角透视了巴人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青春生命的热烈礼赞、决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凤凰涅 的殉道气度和“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构成了其诗歌的主题内涵;而激进的浪漫色彩和浓重的悲剧品格则构成了其诗歌的艺术精神.这一切无疑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悲剧的审美深度去审视拓拔斯.塔玛匹玛的小说创作,会发现他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出现。不过,如果从创作思想和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拓拔斯.塔玛匹玛的悲剧创作意识是极其浓厚的,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强烈的悲情氛围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0.
"戏剧最崇高和惟一有意义的功能便是对生活作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并把这种宗教传给人们。"在奥尼尔看来,戏剧不仅要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还应赋有诗意的美学价值。象征意象,是奥尼尔悲剧美学的载体,它对生活所作的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使其悲剧洋溢着诗意的美感;分裂与对立,是构筑奥尼尔戏剧美学思想的内核与基因;奥尼尔对希腊英雄悲剧传统的继承,使悲剧回响着崇高美学的激越之音;而对处于现代荒原上的人类困境的绝望探索,使这位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不可避免地遁入虚无的幻美之境。而奥尼尔的悲剧传达出的深邃的美学意蕴则是建立在其悲剧真实性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