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目前,哲学界对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其一是把由实践到认识看做是第一个飞跃,比如《简明哲学原理》中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认识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才能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着重号是引者所加,下同)其二是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看作是第一个飞跃,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中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系列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动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是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列宁曾经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这一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五大理论贡献.第一,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概念,形成了对主体观念及改造与重建极其重视的思想体系.第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主观决定客观这一创新论断.第三,毛泽东强调领导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与广大普通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这是他关于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又一突出理论贡献.第四,毛泽东指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思想.第五,强调意志的能动性是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认识过程两次飞跃的理论,是毛泽东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内容。对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毛泽东同志尤为重视。与第一次飞跃相比,他认为第二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加伟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现在愈来愈多地被称为“实践唯物论”,正如有的同志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更主要是在“改造世界”的意义上使用“实践"一词。按照习惯的说法,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对于如何实现“第二次飞跃”,由于不研究人们在实践之初的决策问题,而始终未得要领。近来,由于软科学、决策科学的蓬勃发展,已经有必要,也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真理概念,是研究真理和反思关于真理问题争议的概念运动的出发点。传统哲学框架的“思想与客体的一致”的真理概念,无视中介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性作用,将认识对象与客体等同,遮蔽了真理性认识的对象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对象化,生成于中介与客体互动的本真的实在。在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阶段,客体消解“自在”,转换为认识的对象的要素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对象化的要素的根本环节,在于共在的多态中介与其的互动。在第一次飞跃阶段,认识的对象生成于物质态中介、非物质态中介与客体的互动,以互动的关系、现象、结果为存在形式。在第二次飞跃阶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对象化,生成于实践态中介与客体的互动,认识的真理性与否的根据,在于认识是否与实践态中介和客体的互动关系、现象、结果相一致。作为对认识对象的规定、本质的正确反映的真理,其概念内涵的内核应当理解为:思想与中介和客体互动的一致。这一标新的诠释,为研究真理和审视争议,提供了全新视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理性认识如何回到实践中去,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问题。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走向精细化的表现。但我认为,“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中间环节”一类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不存在中间环节,理论指导实践才存在着中间环节,因此,科学的提法应该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划清二者的界限,弄清楚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无论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思想反映的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实践性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品格。“三个代表”的实践性品格表现在 :第一 ,实践的生长点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 ,“三个代表”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第三 ,“三个代表”运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三个代表”的实践品格 ,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在联系和精神实质 ,对于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关于认识过程两个飞跃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列宁首次提出的认识辩证过程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分析第一个飞跃时,阐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分析第二个飞跃时,既指出了这一飞跃的重要意义,又指出了实现这一飞跃的必要环节,如注意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等。特别是在实现第二个飞跃过程的理论中,明确了实践检验和理论指导的同步性、即二者在第二个飞跃中同时展开的思想。在《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篇著作里集中发挥了这  相似文献   

10.
论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也以此文中的拙见,参与探讨。研究人才学,首先要弄清楚知识的涵义和人才的定义。什么叫知识呢?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主观世界能动性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之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主观世界。知识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反复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世界观的学问,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的学问。其实,严格说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广义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体系,主要包括作为认识世界活动的求真求善求美方法、作为改造世界活动的社会实践方法、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承转中介方法以及作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理论向实践的飞跃。过去人们研究得较少,本文对此作些初步探讨。我认为,第二次飞跃的核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它有两层基本涵义:其一是通过实践对尚未接受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进行验证;其二是通过实践把理论的设想变为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全面系统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新的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理论成果。 就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来讲。从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二书发表到今天,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多次大的飞跃。第一次大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为科学,第二次大飞跃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次大飞跃是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四次大飞跃是当代冲破僵化体制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从四百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一百多年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晋阳学刊》1985年第二期发表了秦淮沙同志的《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一文(以下简称秦文),看后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我认为根本否认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不妥的,现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秦淮沙同志。一,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论述秦文在“立论的根据何在?”这部分中写道:“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究竟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能不能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提供论据?”我认为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所在。秦文认为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阐明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认识”;“第二,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改造”。因此,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说成只是世界“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他在《实践论》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他的审美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的。人类的全部活动和目的,无非是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主观的需求,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地走向美好的理想境界。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这种追求的独特手段之一。毛泽东美学思想从改造世界的实践出发,到阐明文艺改造世界的特殊途径,以至归结到按照什么人的面貌改造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哲学界展开了什么是认识的源泉的讨论。综合起来,大致有这样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命题。我们认为,其实,客体才是认识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毛泽东同志写成了《实践论》,这部著作系统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等一系列重要原理。标志着毛泽东哲学的认识论思想的形成。从此以后,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主要向三个方面发展的:一是进一步发挥了辩证唯物论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主观能动性的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指出,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同时又指出在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中,物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说过,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并指出第二个飞跃比起第一个飞跃意义更加伟大。那么,认识过程第二个飞跃要经过那些阶段和环节呢? 我们认为,它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它包括以下三个环  相似文献   

19.
郑福来 《理论界》2003,(1):108-108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认识论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当然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实践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得到对客观事物的丰富的感性印象,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感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的认识,即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社会实践的继续,使这种感性印象反复了多次,于是认识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产生了概念。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在感性阶段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20.
哲学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新认识1.真理标准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实践的总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标准。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复杂的反复的过程,不能把实践的效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这难以同实用主义划清界限。以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人对世界的改造活动和实践诸要素互相结合,形成种种复杂的关系,借以弄清楚被检验的认识是否与世界一致以及一致的程度。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最后标准,是由实践在整个社会现实中的地位以及认识与它的关系决定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实践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