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音乐专业是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在“师范性”的办学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其改革还局限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体,还缺乏与社会及基础音乐教育之需要与发展的紧密结舍,其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与基础音乐教育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即通过对导致这种现状之原因的探讨,谈谈笔者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认知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是影响高雅音乐走向大众的瓶颈。只有提高大众的音乐认知能力,营造音乐氛围,改善音乐教育模式,培养和提高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才能使更多的百姓走向高雅音乐。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克服情感异化,培养健康的情操和人格,促进身心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音乐教学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或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关的感悟、表现和评价的能力,直至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音乐工作者和社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原本的”音乐观念。奥尔夫将原本的音乐观念与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媒介——“元素性”音乐。无素性音乐以原本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它是一种自然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的,采用适合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媒体和方法,由儿童自己创造和表演的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早在20年代产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工科高校“音乐美学”教育探讨牛杰阎洪英音乐美学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音乐美学方面的教育(以下简称“音美教育”),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此就如何对工科高校的大学生实施音美教育,以及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育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审美教育的目的重在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塑造上。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功能和目的便是使受教育者建立起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和对语言美的创造能力上。马克思说道:“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  相似文献   

7.
大学经营的“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育、素质教育、责任感教育;“善教育”是对地区及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教育”是对国际社会及人类的义务教育。音乐和美术对于全球化大学的经营人来说,是智慧的源泉和知识的统摄。相互承认、关怀、尊重差异的音乐的和解精神,打破固有观念、培养创新力的美术的创造精神,才是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江南 《社区》2009,(35):51-51
音乐是有魔力的.能使人快乐或者忧伤。如果有人说音乐能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却很难让人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死亡音乐”吗?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武器。”中外革命家和教育家之所以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是因为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方式。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它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艺术也随之流入我国。音乐市场曾一度混乱,致使校园音乐有时也出现了风气不正的现象,严肃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难以立足,…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在高校整体教育中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科技发展依靠的是人才。因此 ,科技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高校应在音乐教学中挖掘育人潜能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工作者 ,使音乐教学发挥审美教育的优势 ,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以善引美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重新认识和探索审美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要音乐真正美并发挥其美育作用,就不能满足于音乐的直觉美,更不能把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手段,而应该重视音乐的理性内蕴,努力使音乐形象包蕴的情绪情感闪烁着美好社会人生理想的光辉。要反对蚀心丧志、令人心性浮动狂乱不仁的音乐,善于区分思想情感尚属健康的缠绵悱恻的音乐和“靡靡之音”以及昂奋向上的强烈音乐与“嘈杂音乐”的不同,让音乐成为使人性自由和谐地趋向于完美的“桥”。  相似文献   

12.
戴瑞吉 《老友》2014,(12):16-17
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古今中外舞蹈教育的历史地位、社会功效上,分析了两种不同舞蹈教育的特点。同时,针对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特别是音乐教育体制中,重“歌”轻“舞”的弊端,提出批评。作者认为,缺少舞蹈教育的音乐教育不是完整的,更不是完美的音乐教育。要真正解决这一片面性,关键是改变目前各级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歌”与“舞”的脱节。只有从音乐师资的素质上,完成歌与舞的结合,才能使音乐教育摆脱目前的单打一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音乐美育”对当今高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校实施“音乐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主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改革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中心,内容正向纵深发展,而艺术教育以其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然而艺术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灵魂和音乐教学的核心却是审美教育。而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则又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母语”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由于“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召开,带动了我国音乐及其教育界对“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研讨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这一研讨主题,构建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宏伟目标的基础上,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及其文化等激烈竞争与挑战,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的重大课题。同时,也使长期以来力求弘扬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有了新的契机。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文化母语”…  相似文献   

17.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以及相关音乐活动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整合音乐类课程,寻求有效的整合方式、方法和手段,可以使课程更为直观、形象,课程资源更丰富,课程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教学联动、综合视角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音乐和体育作为人类在劳动和发展过程中演绎出来的精神产物,有其种种内在联系,在许多体育项目中都穿插了音乐的元素。高校体育教育中亦完全可以引用音乐,使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体育的功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全世界范围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将不同文化音乐并置,探究和理解其音乐传统和音乐文化,这是我们从音乐方面理解和适应世界文化变化的重要方式。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势必会有些尴尬的现象。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