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维机制更古老,更接近原始宗教狂热阶段,也更具浪漫色彩。《诗经》有礼乐文化的影子,楚辞受巫风影响更明显。楚辞中的象征与《诗经》中的比的关系不是承继关系,而是源各有自。  相似文献   

2.
比兴艺术手法为《诗经》所创,《楚辞》则踵事增华,第一次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比兴艺术。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艺术思维到《楚辞》则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包含《楚辞》在内的"楚歌"和《诗经》、《汉乐府》都是可以入乐的作品。从音乐的角度而言,《楚辞》里的"兮""些""只"等语助词是不可改动的,"七言诗脱胎于楚歌‘兮’字句"的说法还值得商榷。七言诗应是包括"楚歌"在内的汉代歌谣自身演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在文本上对"兮""些""只"等语助词的简单改动。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堪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的新诗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堪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楚文化的卓异楷模。它们以其优良的“风骚”传统,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光辉典范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这两大源头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认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既有南楚本土固有文化的哺育,又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的沾溉,《诗经》影响《楚辞》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东汉时期的诗歌创造水平的《古诗十九首》相比它之前的《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等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抒情艺术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文章从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人物外形刻画上以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分析了《十九首》在艺术上对前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诗经》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和研究角度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诗经》研究的进展,我们编发了这组文章,它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颇多真知灼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从世界原始社会的咒术礼俗的宏观背景对《诗经》“采摘”与“投赠”母题作了透辟的阐释.还其本来面目。北京师范大学李山博士发现了《诗经》三类分诗的作法与周代“敬天保民”的民本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就“风”的古代含义作了探原。本院中文系王政教授的文章以鸟类学中鸟求偶的典型特征作为出发点,阐析《诗经》中的“鸟类”与人之婚爱的种种类比性描述。郭全芝教授和王成副教授的文章分别说明了《诗经》与《楚辞》、《诗经》与嵇康四言诗的传承情况。张兆勇副教授的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揭示了《等待戈多》与《蒹葭》中的浓厚的等待意识所包蕴的不同文化内涵。热忱欢迎有关专家就《诗经》研究赐稿本刊。  相似文献   

7.
黔东苗语中有部分语法规律和现代汉语不同 ,但和古代汉语《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句有惊人的相似 ,而古汉语专家对古汉语中的特殊语句的解释和翻译不尽相同 ,依苗语语法分析则可得到较圆满的解释。这是两千多年以来 ,第一次按苗语的语法规律对楚辞近百个特殊语句做出的新解  相似文献   

8.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9.
楚辞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七录》起,几乎所有公私书目都为《楚辞》特立一类,其原因有二:1、《楚辞》独特;2、其影响大.从“楚辞学”的角度考察,《楚辞集注》增贾谊二赋,乱了《楚辞》之体.六朝人将《楚辞》当“屈原集”看,故刘勰评价屈原,不仅取证于其作品,亦引宋玉代屈原立言之《招魂》与《九辩》为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赫然耸立的两座丰碑。《诗经》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作品,语言质朴,以四言为主,反映了北方语言的特色,可谓北音的代表;而《楚辞》是南方楚地的作品,语言形式上突破了四言的藩篱,形成一种长短不齐的“骚”体,句法参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