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实现"两课"互动式教学中的四大共鸣效应--乐情、融情、冶情和导情效应,对于优化"两课"教学效果,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发挥乐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发挥融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发挥冶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重点;发挥导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如何讲好“两课”、强化其教学实效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对“两课”的认同感,这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两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强化“两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是强化“两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两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河海大学高度重视和加强“两课”建设,通过教学改革吸引学生,大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两课”学科建设,为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实施教学改革是解决“两课”现存问题、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两课”教学理念 ,确立有效的“两课”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建立多板块、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两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两课”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国际共运暂时挫折、我国改革实践、自我更新的挑战,只有正视现实,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增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鲜明的政治特点和时代特点;课程内容上在基本事实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扼要价值评断;在课程讲授中把观点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简论提高高校“两课”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阵地。如何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是高校“两课”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能动对待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认识和把握“两课”教学特点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前提。文章系统阐述了“两课”教学所具有的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育人性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人机交互性、虚拟性、工具性等价值使得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可行性。因此,应树立信息化理念,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合理融情造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坚持“虚”“实”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协同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 ,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两课”教师在职业认知、情绪和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与其角色要求不符甚至矛盾的一些心理因素 ,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它们的表现及其成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调适 ,对于促进“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两课”实效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两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调控机制对于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活力和促进教学改革意义重大。目前高校“两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存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目的性等问题。要建立科学的“两课”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调控机制,其指标体系必须坚持整体性、导向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从“两课”改革的动力、目标、核心和政治保证几个方面论述深化“两课”改革的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必须强化“两课”的声音,加强“两课”的管理,加大“两课”改革的力度,以“两课”改革为龙头,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发挥综合力,提高整体效应,推动高校的总体改革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高《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两课”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固然需要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教学内容的优化才是根本。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体现系统性、知识性与具体性的特征,才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增强“两课”教学改革紧迫性、自觉性的前提,“两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是“两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考试方式的创新是推进“两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推进“三进”工作,对于大学生塑造自我、了解社会、认识改革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两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课”教育只有结合实际、重在实效和贴进大学生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课”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肤浅,价值导向不明确;注重知识的继承性而实践性和开拓性不足;内容设计追求多样性而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在人文教育的精神领域忽视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整合不足。要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发展应重塑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客观环境;树立整体文化观,构建完善的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两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学;在理工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少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工作已接近尾声,“两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两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本文试图就“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一整体的分析与探讨。一、“两课”教法选择应当遵循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四个环节是: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认识工具;借鉴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抓好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师人生观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情”彰显丰厚意蕴,并常与人之“性”关联,同时不失“理”之调适。先秦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注重于以性说情,或以情释性,主张性、情一体;同时又主张以理调情、节情、制情,或以礼挈情、导情,而“礼也者,理也”。孔子“仁”学兼性与情,以孝弟(悌)的自然亲情为始,推己及人而泛爱众;主张以知利仁、因情以礼,以礼挈情。孟子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说仁义礼智四端性善,“心统性情”,四端之性亦为四端之情,并以之为人之“大体”;主张反求诸己求放心,理义调情,立“大体”之德以控制“小体”之情欲。荀子认为情不可免,从人的自然情感说性;主张以理节情,使情中理、中流,并主张化性起伪,称情而立文,以通“理”之礼养情、饰情、导情、兼情。先秦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有关性、情、理的思想构成儒家伦理中性情论与理情说的源初型态,其后儒学家大多专注于性、情、理阐释及其关系探究,由此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脉路,通情达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国民性格的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藉此构建符合“两课”教育教学规律和体现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两课”教学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网络经济给人和人类带来正负双重效应 ,社会运行呈现出复杂性、进步性 ,其重要结果之一是给高校“两课”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高、难、新课题。“两课”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 ,把网络媒体的新知识、新技术 ,新信息有选择地“三进” ,对大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才能更好发挥“两课”政治思想教育主干课和主渠道的作用 ,到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社会主义“四有”人才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