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学习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其中“导学案”纷纷被广大教师学习、应用。但在应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误区,例如:①导学案编写教案化,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了“教”忽略了学生的“学”;②导学案编写作业化,把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把导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③导学案编写共性化,全班统一目标,齐头共进;  相似文献   

2.
陈虎群 《新天地》2011,(12):362-363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同时,运用“问题导学法”既深化了“导学互动”教学,又更进一步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一般包括学导式、导学式和导学─—学导式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词汇和课文教学一般可采用学导式;练习课教学一般可采用导学式或导学─—学导式,其中词汇练习一般可采用导学式,综合练习一般可采用导学─—学导式。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小语界出现了一些鲜活的名词,如“人文性”、“体验、感悟”等,吸引着课改一线教师眼球的同时也让大家纷纷仿效。于是在一些语文课上,文本解读的全面与偏激共存,课堂结构的开放与放任共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由漫游共现……课堂的确是热闹了,但语文味却淡了;人文性的确是有了,但工具性却缺失了;课程资源的确丰厚了,但学科本位却丢弃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度的把握,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无效对话的倾向。而夯实基础,让孩子与文本亲密接触;眷注学情,让孩子成为课堂对话的主人;智慧理答,让教师指导无痕介入;形式多样,让课堂在“动静”之间“张弛有度”等策略有助于以提高课堂对话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指导思想 教研教改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其主要思想是主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觉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而独立学习是创新的前提。 (2)课堂改革的基本结构 初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导学→精讲→巧练”三步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学·精讲·巧练”三个基本步骤。“导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导”,二是学生的“学”(独立自主的学),要求教师一要指导学法,二要目标明确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普及,教学改革与互联网的联结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对分易”教学平台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的探索运用,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领域,该平台也日益发挥出了它的优越性:1)时尚的班级考勤及分组功能,便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及学生思想的碰撞;2)“对分课堂”的精讲和留白,有利于师生共建和谐平等课堂;3)“亮考帮”作业管理及隔堂讨论功能,提高学生知识内化水平;4)灵活多样的线上练习和随机提问,创设性的构建过程性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兄弟学校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育目标教学模式研究入手,渗透全程学法指导,确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式练习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能力自主发展为主旨”,建立了以“纲要导学,自主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受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理念影响下,老师们自觉结合“目标导学、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重新定位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和反思课堂教学,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探索,课堂教学一度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对此,学校抓住契机,进行了引导、梳理、选择、总结。于是,  相似文献   

11.
以“目标———主体———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总目标 ,并以此为核心导教、导学、导测、导评 ,构建以“四标进课堂、四个点化、四个不低于”为语文课堂目标教学基本模式。 (一 )“四标”进课堂即“示标、施标、测标、固标”要在课堂目标教学中充分落实 ;(二 )“四个点化”即基点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 ;(三 )“四个不低于”即对学生提问面一般不低于 30 %、课堂学生练习总时间一般不低于 2 0分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低于 90 %、电化教育适时运用率不低于 30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旨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实验研究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恰当及时地评价激励。往往可以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我们高兴地发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许多改变,焕发出了人文气息。冷面孔少了,简单、粗暴、挖苦,甚至随意谩骂就更少了。出现了肯定激励式、探究理解式、引领互动式等多种评价方式。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些情况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三种主要文体之一,是比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更广泛,教育作用更直接的一种文体。在大学中文系写作课教学中,议论文又是学生重点练习的常用文体之一。从我这几年接触学生作文实际以及同一些写作课教师交换意见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对议论文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因而对议论文的写作也是重视不够的。许多学生不能写甚至不愿写议论文。有的学生常以“没啥意思”、“没有写的”、“不知如何论证”为辞,迟交或不交。从学生的作文看,一般是记叙文比议论文写得好些。如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修订后,学校提出将写教案变成写导学案,一开始我对此很疑惑,不知什么是导学案,原以为只是将原有的教案设计换一个说法,但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后,我有了一些想法。导学案最初是在初中教学中提出,它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以生为本——导学导学案的设计,符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原有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与教师个性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花气力研究备课,特别是研究数学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有效的备课,正是教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掌控“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具体通过“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实操/课堂交流+课后线上复习”的教学设计,使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线上自学—线下学生课堂实操+教师具体指导—虚拟实验平台反复练习+学生线上自学自测”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 ,深化课程改革 ,需要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课堂形式之间重建一片课堂绿洲。这在于重建自主的课堂样式、自由的课堂环境和沟通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作文教学研究》第6期刊载了江毛生、喻咏槐老师撰写的《“小作文”与“大作文”的配套练习》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不少老师给江、喻老师来函来电询问其练习的具体课堂操作。为了答复大家的咨询,我们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三味书屋》看图学文这篇课文,以“小作文”与“大作文”的配套练习形式,从模仿《三味书屋》的写法入手,以《我们的教室》为话题,进行写作指导。其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颖 《新天地》2011,(12):129-130
一、网络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比较 传统地理教学,是指以赫尔巴特等人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凯洛夫的组织教学一检查复习一讲授新课一巩固练习一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常为作文教学难见成效而困惑,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每次作文课上写出好文章的总是风毛麟角,多数学生一到作文课便大呼头痛,连连叫苦,处于“怕写”“不愿写”的心理状态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从以下5个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