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写作中,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理论焦点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史剧理论与实践中,探讨了史学家和史剧家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史剧题材处理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代隐喻性原则。这一原则在郭沫若的理论探索与史剧实践中包含了三个层面:历史隐射层、精神同构层和象征意味层.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深沉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特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引领下,不同民族身份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现实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给予了积极关注、深深的思考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民族现实题材电影逐渐摆脱对民族历史现实的缅怀与追忆,开始正视和回归理性民族"现实",通过对民族现实世俗生活的真实刻画,在遵照电影艺术叙事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实现了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提升了整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的杂剧,就风格而言,以文采胜又不离本色,在格调上,马剧是早期文人剧的代表。马致远杂剧的创作主体性体现在人物设置和题材处理两方面。小人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现实思考,题材上的文人化操作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数部电视剧为实例,分析了当前现实题材军旅电视剧中存在的叙事情节模式化倾向,即军队改革和军事演习两种模式。这种雷同化的情节重复,使现实题材军旅电视剧出现了平庸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试婚并非只是现代婚姻现象,还是世界不少民族都有过的古老婚俗,传统试婚风俗和现代试婚潮流都涉及到民族文化问题。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试婚题材小说,以虚构方式描述了中国当下隐形状态的试婚现象。现实中的“试婚潮”虽然可以成为试婚题材小说的客观依据,但评判它们不能采取道德主义的简单批判。以民族婚俗作为历史参照,从民族婚俗和现代道德来解读试婚题材小说,以此审视试婚题材小说的价值取向,中国新时期试婚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体现了当代人对终极追求与永恒幸福家庭信念丧失的焦虑,显示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稳固家庭的理想的怀疑。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探讨"西部电影"的题材,将西部电影题材划分为"现实"题材和"西部奇观"题材两大类,并认为这种分类是受到创作者和时代背景影响所致.之后就新西部电影的题材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新西部电影应大力发展以"创业"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作品和以商业性为导向的"西部奇观"类作品.  相似文献   

7.
宗禾 《社区》2010,(24):25-26
家庭情感电视剧大受欢迎,题材越来越现实的热播剧,仿佛都是身边乃至自身婚姻生活的写照。 这些家庭热播剧也告诉我们很多家庭生活的不二法门,弄明白了,你就是最聪明的人!  相似文献   

8.
现实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银屏的宠儿,其秉承车尔尼雪夫斯"美即生活"的美学原则,呈现出鲜明的"以真为美"的美学倾向。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镜像呈现,让观众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影子,让观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真正达到"美即生活"的审美境界。现实题材电视剧达给观众的主题与思想都是来源于现实,都是创作者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生的真切思考。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生活给与的"本真"美感既是脚踏实地、扎根现实的生活体验,又是站在高处、审视自我的精神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另一代表作《中国佬》中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题材。这些中国题材都被汤亭亭改头换面,与美国的现实语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池泽夏树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头船》是东日本大震灾题材的反思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小说通过双头渡船“岛波8号”向“樱花号”“樱花半岛”和“樱花海上共和国”的空间演替着重对日本赈灾、生活重建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中的个人主体意识、国家社会责任、进路抉择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其反思现实、深省问题、面向未来的鲜明特征对于感怀无常、深掘创伤等日本地震题材文学书写传统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舍怀着对新社会和新人新事的无限热情,致力于反映现实生活,这不但在老剧作家中,而且在新中国所有剧作家中,也是率先的。所以说,建国后老舍现实题材话剧创作的经验教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驾驭社会主义时期现实题材,对作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主义话剧创作先驱者,老舍还未能充分适应这些要求,换言之,他的现实题材话剧的创作存在着题材与生活积累脱节的现象。六十年代初,老舍在回顾五十年代自己的创作得失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我过去写新题材没有写好。这与生活有关。我从题材本身考虑是否政治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20日,随着"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宣告竣工。146件作品最终入选,我市著名画家戴宏海创作的《乾隆南巡》入选其中。"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时5年创作,是2009年完成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中华史诗姊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电影如何重建影像和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已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电影界面前。与现实之间对话关系的断裂,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中最大的缺失之一。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相当部分作品和现实无关。我这里说的“现实”,不是单纯指现实生活,也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现实题材”,更不是指所谓的“现实主义”。为什么用“所谓的”,我后面会解释。我想表述的中心意思是,它忽略了现实中人们的基本情感诉求和人性诉求,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漠视。当代电影的远离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电影的远离观众。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咏史词多借古喻今,谴责北宋统治者,并追根探源,总结教训。而其他词人之作多单纯地咏史,或空叹兴亡,不触动现实。因而王安石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分工论,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蕃篱,恢复了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期小说就其现象而言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关注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二是充分接纳域外小说新思潮,三是挖掘传统文化遗产。这些特点导致其表现形式和题材范围有了历史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庹政2018年创作的长篇商业小说《商藏》,在人物、情节、价值观等方面,相较网络上其它类似的商业小说,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但与文学经典相比,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现实题材作品的《商藏》,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塑造了主人公叶山河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现实题材作品的独特魅力;但作为类型小说,其同样具有类型小说的先天不足,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佳作。《商藏》的创作,为研究网络时代现实题材类型小说的创作局限和未来发展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作家心态学”角度 ,透过施蛰存现实题材小说创作历程 ,窥探其创作心态的变化 ,认为施蛰存现实题材小说创作心态表现为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由不断冲突到最终趋于统一融合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在呈现多元复杂形态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主题取向,主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承续和彰显了中国工业题材小说一以贯之的史诗品性和价值导向。回眸历史,以宏大的"史诗"性叙事,记录和还原历史真相,为工人阶级树碑立传;叙写"失位"工人的现实嬗变,对工人的生存压抑、人性畸变和异化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探讨工人、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展现工人眷恋、拯救和探寻现代工业家园的斑驳人生远景,丰富和拓展了工业题材小说的主体性内涵,代表了新世纪工业题材创作的某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2009,(9):70-70
话剧最近偏爱白领题材,好像不跟“领子”打交道就说不到买票人的心坎里,骗与被骗,爱与被爱.折磨与被折磨。一切都因为梦想在现实里撞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红楼梦》在题材、主题、人物思想性格、结局、环境烘托、取材现实带有自传色彩、个性化的语言等七个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较为系统全面并有新意地论述了这一个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