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哲学研究是求真、哲学必然要介入社会政治等问题的看法,既是马克思在整个《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基础,是破解马克思当时碰到的“三件难事”的发生及其往后的思想转变的钥匙;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点,有助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及作为“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性.它对于我们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研究立场和方式上亦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该社论不能被简单当成马克思思想过渡时期的作品,而应引起学界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理解其哲学革命的重要视角之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从事的哲学研究,大都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研究对象多为形上之思。现实上升为哲学范畴后,具有了诸多不受特定限制的性质,却失去了原初的"现实性",成为"哲学的现实"。而马克思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为哲学找到了稳定的基石,建立了"现实的哲学",进而实现了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萧洪恩 《江汉论坛》2007,16(11):71-74
土家族哲学的现代转型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转型的重要个案,是中国哲学转型的重要部分.其理性省思的主题转换表现为从土汉关系到中西关系的转换;对现代社会建构的哲学省察表现为由生存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的转换,并根据"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形成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义等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4.
可以把实践哲学的研究大体上分为有人称的研究与无人称的研究。这两种研究既不能完全分开,也不能混为一谈。西方哲学中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二分法至少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假定对象与"活动或行为"可以完全分离,二是假定主观与客观可以完全分离。依据"实践哲学"这一术语的各种可能的含义,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处理实践哲学的判定问题与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彭刚 《学术研究》2012,(12):85-92,160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都是历史感在史家史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学派的和叙事主义的史学理论都未能将历史感纳入自身的研究焦点。史学理论的当前转向为历史理性和历史感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为基点,着重分析了哲学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点及其演进的旨趣;分析了哲学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其相互联系的建构现实与批判现实的结构性及价值性等基本特点;在历史和逻辑的关联中论证了哲学的发展线索及其未来的基本走向,并初步设计了哲学在今后的思想资源里所担当的精神角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与黑格尔法哲学有着最为切近的联系。就此而言,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具有重要的黑格尔哲学渊源。这样的渊源主要包括:(1)社会现实的概念;(2)国家机体的概念;(3)历史原则。马克思在积极占有这些成果的同时,尖锐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以及"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正是通过由之而来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的本质性导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为其社会政治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04,25(1):37-44
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未能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不论是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还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用现代西方哲学或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的"新"方法,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也是划分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归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只有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从哲学形态的高度把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区分开来,使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情结"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感思辨     
雷戈 《晋阳学刊》2007,(4):89-94
二十世纪是一个历史观极度膨胀,而历史感极度萎缩的世纪。神化历史观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只知道研究历史所需要的种种观念体系,却丝毫不知道理解历史所必需的洞见视域。历史感并不是历史学本身所固有的东西。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存在视域,历史感是历史学家的存在本质,史料是历史学家的存在形式。历史感的这种洞见、关注和凝视就是一种"看",而史料则是一种"说"。历史感优先于史料,所以"看"优先于"说"。  相似文献   

12.
之所以关注"历史意义"这一主题,是因为人们对此颇有争议。自上世纪以来,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传统的历史意义也遭致批判。一方面,历史意义的原有内容被消解,但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新意渐现出来。当然,相信有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统摄整个历史进程的时代已经过去,相反,人们开始谋求在历史境域中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渐进,从历史到现实,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文明意义。无论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还是按照人类文明推演的足迹,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宝贵的明珠。在古代史中,中华文明就体现出了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经历了近代创造性转化之后,其智慧性和革新性进一步得到体现;面对世界大发展和大变革,中华文明又再一次体现出它的时代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和发展看,社会主义有多层含义;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看,社会主义是一个与国情和实践相联系的发展的概念。因此,应该多维度、多层次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对责任意识的存在意义少有领会,导致了责任教育的主体性缺失;而主体性缺失,又反衬着难以理解责任意识之深层内涵的必然。本文试图从生命存在的基础、结构以及过程的层面出发思考责任意识的哲学意蕴,以期在天地责任、社会责任与自我责任的互动中成就完整、丰富、个性鲜明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果我们承认理论世界根源于实践世界而又与之有根本的区别,那么在理论世界中,我们便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不能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在实践世界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趋势以及历史趋势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但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都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4,24(5):128-133
在王蒙的写作中,总是有一种东西超出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这种东西真正显示了王蒙的敏感性.王蒙在新时期的写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前期的"春之声"阶段、本体转向的"来劲"阶段和后新时期的怀恋"季节"阶段.这三个阶段,王蒙都以特殊的方式与他所处的现实构成紧张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他始终以他独特的方式超出、胜过他所面对的现实.王蒙以他的反思性、以他的语言修辞策略、以他对历史的执著记忆,始终超出他所处的历史.也就是说,王蒙是如此深切地沉浸在他所处的历史之中,又始终超出了历史给定的界线.他与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我们不经意几乎觉察不出.这正是这种偏差的真实性所在.这使人们在把王蒙理解为一个主流作家时,有必要保持一种更为复杂的眼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善于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完美结合起来,从过去看到现在,从现在看到未来.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深刻思索、对现实理性洞察、对未来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讲授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应该有一条主线,这就是反观历史、结合现实、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有关意识的哲学探索 ,古今中外哲学家都做了不少努力。通过分析中西方哲学史上对意识问题的探讨 ,旨在为思考哲学的奥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