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课题组前期搜集、分类整理出的政策文本数据集,使用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窗动态监测、高频词词频统计等信息抽取方法,分析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对农村女性的尊重和对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践中获得的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保障就业、积极就业和就业优先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仍存在不足之处,相关理论体系支撑、政策指向性及监管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出台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设计中的协调沟通,提高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针对性与执行力,成为优化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体系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背景下女性就业将面临就业替代效应、激发女性角色冲突、加重女性就业歧视等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困难为宗旨的专业学科,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基于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视角,通过微观层面挖掘潜能,中观层面提供服务,宏观层面制度保障,帮助女性更好地应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挑战,保障妇女权益并促进男女平等。本文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女性就业的挑战、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实务领域的优势,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女性就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妇女就业地位的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工业化的转型社会是女性就业地位边缘化的成因,为改善我国妇女就业状况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作用[5],它们共同建构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妇女边缘化的就业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厦门市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城市女性非正规就业表现出年轻化、白领化、社会参与意识较强且有正规化预期等新特点。现行的就业和福利政策都未能关注到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变化,对年轻女性非正规就业人员存在保障失灵的问题。同时,制度性的就业保护和非制度性的"职场规范"等原因导致的正规就业"高门槛",加速了年轻女性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且由于女性就业非正规化会形成一个自我加强的机制,从而可能将女性固化在非正规就业轨道。基于此,提出重塑职场文化,降低女性正规就业的门槛;改变非正规就业"低下"的标签,加大对非正规就业的保护力度;规避妇女福利对女性就业的负外部性,优先发展儿童福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妇女就业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女性公民,依法享有与男子同等的请求提供工作或使其可以得到工作的权利。妇女就业权是妇女参与社会的基本形式,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妇女人权问题解决和妇女解放的关键。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就业权保护体系,笔者以社会性别平等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女性就业权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考察,提出了保护妇女就业权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妇女公平就业和男女两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妇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女性更容易受到失业的冲击,遭受贫困的风险增大,社会角色日益紧张,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剧,许多女性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就业困境之中。另一方面,这一进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妇女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机会,为我国妇女就业状况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残疾人就业或妇女就业的讨论,缺乏对女性残障个体的关照。我国残障女性规模庞大,残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等就业权益面临严重困境。文章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剖析我国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困境,分析我国残障女性在宏观(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推波助澜)、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残障歧视和性别歧视)层面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对此,残障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应当推动残障女性反就业歧视的理念变革,促进残障主流化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性别与残障双重评估立法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建设;优化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谋求社会合力,切实保障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社会与妇女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看,出生率下降、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消费需求增加、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因素,共同推动着转型期我国女性高工作卷入机制的形成,使女性就业面临着机会不平等、权益得不到保障、人力资本得不到有效开发等问题.就此而言,我国女性就业政策应从以往单一的"减震"功能向"减震"与"开发"并重的方向调整,着眼于对女性的法律保护和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采取有利于发挥女性人力资本特殊性的差异化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 ,也门妇女在就业、教育和参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方面 ,女子学校和女子入学数目都增加了 ,实行了义务教育法 ;在就业方面 ,女劳动力的数目日益增长 ,就业范围和渠道也广泛起来 ;在政治参与方面 ,女性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开始参与政治生活。南北也门统一前南也门妇女发展比北也门快 ,但目前也门妇女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革命战争时期朱德的妇女观,一方面注重了男女两性角色的平等,认为女性应该享有婚姻自由及平等受教育、就业等机会,同时又注重女性人格的升华,即妇女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及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于中国妇女重视家庭、勤俭持家的传统,朱德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妇女观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党的妇女解放事业起了推动作用,在今天,其对中国新时期的妇女工作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农民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妇女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即失业。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四县市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失地妇女就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制约失地妇女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失地农村女性就业的对策建议, 以期有效解决失地妇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出发,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为论据,阐述了当今女性的就业问题,详细分析了当今妇女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女性就业难问题,剖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原因,重点论述了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全球妇女创业在性别差距、创业动机、创业活动涉及的行业范围、年龄、就业情况、教育、收入、女性创业心态等方面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全球创业环境因素与女性创业自身特点对女性创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学视角下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社会学为视角研究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发现造成其贫困化的主要原因是离婚救济制度适用范围苛刻、家庭承包责任制缺乏性别视角、单亲母亲家庭救助制度缺位、女性平等就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以及离婚妇女缺乏风险意识等。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培养离婚妇女的贫困风险意识是化解离婚妇女贫困化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就业不平等,它主要表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男女就业薪酬不平等、妇女其他就业权益如职位升迁、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男女就业不平等不仅影响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对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在职女工实行就业保障,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在“三期”解雇女工,但对正在寻找工作的求职女性的同类保护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我国女性就业保障法规要不要明确限制用人单位对求职女性进行婚孕调查,要不要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怀孕而拒收求职女性?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用人单位排斥求职孕妇应该被界定为性别歧视;第二,用人单位应该为孕妇分担生育责任,这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应该比企业责任更大;第三,保障生育妇女的立法精神要前后统一,只有具体规定“不能以怀孕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才能使我国女性就业保障的立法精神在就业入口处与就业过程中前后统一,达到男女公平就业的目标。否则,我国现有法律所宣称的对怀孕、生育和哺乳女性的就业保护就显得不够真诚,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7.
建国70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保障妇女的工作权、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治保障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将男女平等原则贯彻到法律制定与实施全过程,满足新时代广大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也论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就业不平等,它主要表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男女就业薪酬不平等、妇女其他就业权益如职位升迁、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男女就业不平等不仅影响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实行的,以鼓励和支持工作适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妇女政策影响下,原民主德国形成了以高就业率为特征的女性就业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国家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时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妇女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地位。当然,民主德国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面临各种“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如职业分布、晋升、分配等领域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战后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日本政府和妇女自身的努力,日本妇女在参政、教育、就业、两性平等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本社会仍存在一些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歧视女性的传统意识并未消除,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政府和国民继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