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现代语境下基督教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天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上帝”已经成为感觉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上帝”;今天的基督教文化所主张的“救赎”的途径是“交流和尊重”;而今天基督教的“信仰”内涵是“对人的权利的信仰”。这样,基督教文化的后现代形态就一方面顺应了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方面也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基督教所建立的逻格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对基督教的新的阐释中,人和上帝成为了一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场的关系结构”,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和以满足人类共有价值的信仰体系。换言之,成为一种在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在解构主义等后现代哲学指导下的新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体系了。  相似文献   

2.
<正> 戊戌变法前后十余年间,是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时期,而同时又是基督教和传教士在华活动十分活跃,教案冲突愈演愈烈并导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一个时期。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对于基督教这种外来宗教究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对基督教的在华渗透和教会势力的扩张取何种态度及对策?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活动对康、梁又有无影响?这些问题是研究康、梁思想与活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维新派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外政治、文化、宗教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本文拟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早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就被提了出来,但直到19世纪,才加以系统化。“人性自私论”作为个人主义的理论基础,背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上也是错误的,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了错误的判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其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所以,以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宏扬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基督教的势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基督教新派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美国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对这些流派的研究,是从其社会哲学、政治学、道德伦理学等等观点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的。“古典自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就形成了。在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新兴的资  相似文献   

6.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反对教会神权的伟大运动。它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的必然结果。它是资产阶级的文化革新运动。如果说近代国家就是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话,那么文艺复兴运动则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督教文化的转型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经说过,今天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上帝"已经成为感觉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上帝";今天的基督教文化所主张的"救赎"的途径是"交流和尊重";而今天基督教的"信仰"内涵是"对人的权利的信仰".这样,基督教文化的后现代形态就一方面顺应了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方面也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基督教所建立的逻格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对基督教的新的阐释中,人和上帝形成了一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场的关系结构",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和以满足人类共有价值为目的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8.
节约——消费伦理的当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由不适当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收入差距急剧增大、各国发展严重失衡的重大问题,节约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当奉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原则。节约是建立节约型社会所应当奉行的消费方式,理智的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同时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这是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尽的伦理责任和义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节约是消费伦理的当代走向。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成长于东西文化激烈碰撞、交锋时期.由于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使然,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及欧美近现代文化都在他身上打上了很深的烙印.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导致了其创作在人文导向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生活在欧洲各国封建社会正在崩溃,资本主义制度将要确立的时代。他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在教育理论方面,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为新兴资产阶级指出了革新封建旧教育以及创办新学校的途径和方法。他研究与总结了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已经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教育理论,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在教育史上,由于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阐述了对青年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成长于东西文化激烈碰撞、交锋时期.由于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使然,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及欧美近现代文化都在他身上打上了很深的烙印.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导致了其创作在人文导向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三次大觉醒运动为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要主义运动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肥沃土壤;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科学的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受主流文化排斥的群体反应和传统宗教地位的丧失与危机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按照列宁的说法,意识形态就是思想体系,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思想理论战线。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现代社会主要有两个对立的意识形态,即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制度存在,这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也就必然存在。资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无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相互之间的殊死斗争,近年来,在国际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非洲社会主义是一种博采众家观点的新的思想体系,它把非洲传统的道德准则(阿拉伯主义、黑色人种的文化与精神)同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观点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谢文郁、杨凤岗两先生都在谈中国人只能在中国人的思维基础上来接受基督教真理,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对处于西方文化氛围中的海外华人,以中国三味文化保持华人基督徒的身份,自有其文化心理的需要.但对当今处于中国文化汪洋大海中的中国基督教来说,可能要问一下,究竟要在什么样的中国人思维基础上,接受什么样的基督教真理.对农村基督教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发展步入"黄金时期",但这个黄金时期和上个世纪辛亥革命后的黄金时期是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展开的.中国基督教已经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建国后将近30年对西方的封闭,在清除帝国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中断了历史形成的中西基督教的联系.因此前些年的基督教热,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基督徒占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乡村,不是像过去那样是输入型基督教,而是一种自发性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是基督教事业成功的基本要求。19世纪的来华传教士在中文学习上面临师资、教材和方法上的种种困难,但自1912年金陵大学华言科和其他一些语言学校相继建立以后,这一情形有了根本改变,传教士的中文学习模式从以个体自学为主演进到体制化的课程学习。语言学校不仅提高了传教士语言学习的效率,也加强了传教士对中国社会与历史文化的全面理解,在培养合格传教士以及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尔文教是新兴资产阶级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图改变封建神学意识形态和政治组织结构 ,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组织的一种初步尝试。它发展了路德等新教理论 ,建立了一种政教合一、神权共和的国家 ,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 ,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戊戌维新,是一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为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需要,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指出,要救中国,只有变法维新,而要维新,就要学习西方。维新派改变了洋务派在固守“中体”时所表现出的妄自尊大的颟顸态度,主张通世界之知识,采万国...  相似文献   

19.
科学传教与学术辅教,是基督教在近代社会进步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的传教布道方式。这不仅已是欧美各国基督教所努力发展的途径,而且也是传教士在近代中国所积极推行的方法。十九世纪在基督教史上被赞为“伟太世纪”和“新教世纪”;而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它又被誉为“科学世纪”。正是这个宗教与科学均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时代,给近代入华传教士(主要是新教)提供了文化思想土壤与社会活动背景,使其在西学东渐文化传播过程中独占鳖头,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起到刺激与推动的重要历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与基督教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代表,其仁爱与博爱的理念在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儒家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进行比较,在审视两者"显性"之异的前提下,管窥背后的"隐性"之通,有利于加深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了解,也有益于中西方文化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