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和两大诗人密切相关,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气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以名士气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则是以儒生气象的形式表现的。同时,"盛唐气象"还表现为山水田园诗中的隐士气象和边塞诗中的英雄气象。  相似文献   

2.
崔国辅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其既以五言诗称雄于诗坛,更以意境明丽、风格雅蓄为擅长,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就,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形成其诗歌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主要为道家思想所支配,加上仕途的失意,使他的心态在盛唐诗坛尤显孤寂。这种心态影响到诗歌里,使他的诗歌既保留了盛唐诗歌雄浑的特征,又包含了寂寞、峭独的风格,成为中唐诗风的先导。因此,李颀诗具有从盛唐向中唐转型的过渡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与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祖风骚,宗盛唐”,既有较为充实的社会内容,又有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其以意境论为核心的诗歌理论着眼于诗歌审美规律、创作规律的探讨,既是对当时诗坛上元白功利主义诗论的反动,又是对盛唐诗美学价值的重新认定,上承皎然,下启司空徒,对中国后封建社会的诗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唐诗坛,一位天才的诗人带着他银河落九天般豪迈雄壮的诗篇走上诗坛.他的诗,仿佛是一声声震响诗坛的春雷,向盛唐这个气象恢宏的大帝国宣布;一位独具异彩的诗人步入了俊才云蒸的时代.他就是诗人李白.他的诗,令人目骇神摇.古人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诗歌迷离惝恍,不可究诘.今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笔者认为,李白并非云端里飞来的诗人,而是盛唐诗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李白诗歌的风格固非一  相似文献   

6.
(一)艾青诗学理想的主要内容:诗美是诗真、诗善的“外衣”,三者密不可分;诗美是诗人情感的闪灼与进射。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文学,感情的真实是最主要的功能;诗美是一种完成的艺术。任何艺术美都必须是完成的艺术。(二)艾青的诗学理想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及对当代诗坛的启示:它让中国新诗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和形式的单调,脱离了语言的陈腐、生涩和人工的雕琢,走向了口语化的道路,赋予诗以新的气息和内容,这正是我们当代诗坛应提倡和借鉴的,这样,当代诗歌才能改变被读者漠视的现象,才能走向民族的、大众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宋明时期理学之士因各种原因纷纷入桂,并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以记游抒怀和赠别送离为主.赠别诗忧而不伤,风格健朗;民生题材的诗关注民瘼,体现了诗人仁者情怀;贬谪类诗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反映了诗人在内容上重视"性情之正"的心态.在结构上,这些诗往往遵循写景、抒情、说理的逻辑顺序,体现了"以理为诗"的结构特征.作为有官方哲学背景的宋明入桂理学之士的诗歌,体现了理学文学观和审美追求,这对当时广西诗坛的格局和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阮元的诗     
关于阮元文学成就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本文论其诗,从一个方面试补其缺。本文对阮元诗歌的思想内容着重作了论析,指出其诗表现了关切时政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倾向,与当时经世思潮相联系;同时对阮元诗歌的艺术特色亦作了简析,指出其诗表现了质朴浑厚、自然流转的艺术追求。文章认为,阮元在当时诗坛上应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约翰·多恩是英国诗歌史上倍受争议的诗人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约翰·多恩的生平对其诗歌特点形成的影响,接着对约翰·多恩代表作即玄学诗的经典诗歌<别离辞·莫悲伤>中丰富的奇思妙喻和奇特的意象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欣赏其作为诗坛奇葩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洛夫先生是台湾创世纪诗社的三大创始人之一,与余光中先生并称台湾诗坛的“双子星座”。他的诗歌融合了中西诗歌的精华,形成了兼收并蓄的艺术特色。其作品《长恨歌》体现了这种兼收并蓄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在其《长恨歌》中发现: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意象系统,超现实主义诗歌表现的潜意识的真实,阿波利奈尔为代表的现代图像诗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等。  相似文献   

11.
茀林人金哈剌是元末重要的文人,他能书法、善散曲,有《南游寓兴集》传世。由于该集国内未见传本,研究界关于金哈刺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南游寓兴集》存诗358首,抒发金哈剌作为色目官员的忠贞报国之情。游览观景诗既能反映金哈刺对渐东风光浓厚的游览兴致,也透露了他在方国珍治下的境遇和心态。对各种诗体的尝试是金哈刺诗歌在艺术方面突出特点,它反映了诗人金哈剌对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强烈兴趣,对自己诗歌创作水平提高的追求,古朴、直白的诗风还折射出元代的复古诗风。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中西融合的诗学思想,在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已经形成。他的诗歌创作对其诗学思想存在先"依"后"违"的现象。他前期创作的与其诗学思想相"依"的欧西哲理诗,在晚清诗坛中自成一格,是晚清诗坛的一枝奇葩;他后期创作的与其诗学思想相"违"的传统文人诗则基本上不脱旧伦理、旧诗学的范畴,几无创新意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他对西方哲学信仰的动摇、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古雅"美学观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曹贞吉,清初著名诗人,其外祖刘正宗在清初力倡济南诗派,以宗唐为旨,曹贞吉诗歌深受外祖影响,诗风发源于初盛唐。济南诗派另一领袖人物王士禛主张"神韵说",与曹贞吉交厚,对寄托遥深的曹氏诗歌亦彼为激赏。然而随着清初诗坛宗宋诗风的兴起,曹贞吉诗歌一为诗坛风气所感染,一为自身遭际所激发,由宗唐而宗宋,并最终融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对清代诗歌摆脱明诗余绪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在新乐府创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乐府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有重要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杜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理性,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准确,其核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现实民生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5.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文针对吉狄马加诗歌翻译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当代著名汉学家、诗歌翻译家、诗人梅丹理先生。梅丹理先生重点阐释了《易经》研究对其解读诗歌意象的重要启示,并围绕吉狄马加其人其诗、诗歌音乐性、个人民族诗歌翻译方法、成果,以及民族诗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自己未来的研究计划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真知灼见不仅为吉狄马加诗歌翻译个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长期受冷落的当代民族诗歌翻译与研究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地论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歌创作,通过分析,指出太宗的诗歌内容丰富健康,思想纯正质朴,展现了一位开国明君的精神风貌。文章就大宗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初唐诗坛的影响,论证对太宗创作的评价,指出旧有的一些论述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在观念上并不排斥近体,只是反对片面追求诗歌艺术性的不良风气。作为一位不废新声的复古者,陈子昂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五言律诗。其五律采用“以古行律”的方法,从内容、形式、风格诸方面对齐梁式五律进行全面改造,在以杜、沈、宋等人为代表的典丽精工风格之外,另辟出高古澹雅一格。陈子昂“以古行律”的创作方法为盛唐乃至整个唐代的诗人所效仿和学习,并成为五律这一体式的最高格调,后世五律皆以之为法。  相似文献   

19.
李东阳诗歌创作既有台阁体面貌,也展现出其诗歌创作的转向,其诗风渐趋沉郁、硬瘦,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李东阳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诗人,其诗学主张兼顾宋诗,他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其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转向宗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唐诗中的一块奇葩,其诗歌作品不仅数量多,内容题材广阔,而且在抒情的方式和途径上、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个性,也更具特色。李白的诗歌作品强调个性化抒情,突现自我主体意识,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攀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