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腐败的严峻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运用政治学特别是有关权力的理论深入地探究了国企腐败的根源。着重指出权力的过度集中是导致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原因,权利的缺位则是腐败的主要原因,而权力的广延性和综合性提高了权力的强度,加剧了腐败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国企腐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选聘经理人是国企用人制度的重大突破。上海市管国企董事会选聘经理人的试点工作.在落实《公司法》和推进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企业高管采取有别于党政干部的管理办法还不成熟、不完善。文章认为:理顺上下关系、各司其职,加强董事会自身建设以及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应当成为国企高管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国企高管腐败问题凸显,成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国企高管腐败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重点可以从放权改革与内部人控制、政企关系与高管任命制、公司治理结构及内外部监督制衡机制、高管个人的主观认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国企高管腐败问题,应从理顺产权关系依法监管、健全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预防和惩治国企高管腐败体系建设,推动制度建设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发挥立体防御的功能,达到既能抑制高管的腐败动机又能消除腐败的机会,力争从源头上遏制国企高管腐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预算制度对公权力行为的导向力和约束力比较软弱,预算失规已成为我国当前腐败滋生的一大引因.长期以来,我国通过规制用人来防治腐败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宽松用财"的制度背景下,防治腐败的努力往往不功而果."预算国家"是从财政上约束国家公权力行为的系统化制度,其中蕴涵的反腐败机理是审查预算-规制政府用财-规制政府行为-防治腐败.规制用人的制度和规制用财的制度是制度化反腐败的两手,建设预算国家制度有利于将两者统一起来,是我国防治腐败的基本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5.
用人腐败的体制、机制原因及根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的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的腐败现象,除了采取加大惩治力度、加强教育、提高觉悟等措施外,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机制创新入手 ,依靠有效机制防止腐败 ,是反腐治本的根本途径。其关键在于创新权力运行机制、选人用人机制、经济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实施全方位的机制创新 ,才能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方针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国有企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国企高管成为廉政建设的重点监督对象。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国企高管收入过高的现象虽有所改变,但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仍然大幅高于民企,部分企业存在腐败和低效的问题。企业高管收入的合理值受到公司规模、经营业绩和行业属性的综合影响。国企高管收入与公司规模密切相关,而与业绩相关性弱,薪酬制定不合理,尤其是在具有垄断优势的国企中,高管收入明显偏高。根治国企高管收入过高等腐败问题,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筑牢政治根基,加强党建工作;完善法律规制,强化纪检监督;加强内部监管,形成修复机制;构建廉洁年金制度,创新反腐举措。  相似文献   

8.
李杰春 《晋阳学刊》2015,(2):143-145
目前正在建立和形成的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主动式腐败",但实践中还大量存在面对上级领导干预"不敢不腐"的"被动式腐败",对此状况,我们一方面需从源头上完善选人用人、政绩考核等制度,另一方面还需对权力在行使过程坚持"双轨道"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有力地保证反腐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9.
试论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反腐败体制 ,建设整体效能高、合力性强的反腐败体制 ,主要是创新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体制 ;创新反腐败机制 ,构建操作性强又高效率的反腐败机制 ,主要包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创新特别是选举制约机制的创新、政务公开制度的创新、廉政教育机制和官德监督机制的创新等 ;创新反腐败制度 ,特别是从解决管权、管钱、管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入手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以预防用权腐败 ,改革财政制度以预防用钱腐败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以预防用人腐败。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是新时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用人论资循格,我国古已有之。远在西汉时候,我国封建官僚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用人方面就出现了种种资格限制。比如,出身、职业、年龄、资历、财产等等。而影响最大的,却是论资排辈、科举正途和门第出身。自汉代以迄明清,这三种资格论先后左右了历代吏治,是封建官僚制度的腐败表现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类不可忽视的腐败现象——准腐败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也平 《理论界》2006,(11):98-100
本文对“准腐败”进行了定义和剖析,从准腐败的视角对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阐释了准腐败的特征、危害、原因,以及打击准腐败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集体腐败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腐败形式。集体贪污、集体索贿行贿以及集体走私是集体腐败的突出表现,集体腐败有其经济利益、制度体制和心理认识上的原因,应从法律、制度、道德、社会等方面防治集体腐败。  相似文献   

13.
金毅 《兰州学刊》2004,(2):34-35
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本文拟特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的成因及防治作以剖析。权力只是腐败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腐败实质上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异化、权力的错位。导致权力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权力自身的腐蚀性、陈旧腐朽的权力观念的影响、权力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监督的弱化以及道德约束的软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机制,既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约束各级主要负责人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尤为重要。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入手,阐述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建立教育、监督、惩治的对策,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团腐败主要发生在具有官方背景的社团,其中经济类社团和专业类社团是社团腐败的高发地带.转型中的社团腐败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政府与社会的界限不清、制度设计缺陷是社团腐败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加强高发区域的反腐工作是治标措施,而加强社团法律建设,改革不合理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与社团之间的新型关系是预防和治理社团腐败的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彭星星 《南方论刊》2013,(3):36-38,3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十八大中纪委工作报告也强调"要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国企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可贵探索。本文紧贴国企实际,明确提出要做到"四个明确"、坚持"四化并举"、建设"四大体系",在找准廉政风险下实功、在全面防范风险上出实招、在长效防范风险上求实效,努力构建丰富国企特点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真正实现反腐倡廉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18.
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炼化企业销售业务的监督,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结合中石化茂名销售中心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国企销售业务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贯彻落实中纪委二次全全精神,切实抓好机制、体制、制度建设,是从根本上抓好销售纪检工作的落脚点。从国有炼化企业销售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在销售业务中反腐防变如何做到的标本兼治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达到销售人员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目的,很好地促进销售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出于私利而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它是世界各国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毒瘤,直接威胁着全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权力腐败的直接内在原因,从心理的层面上透视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各种权力腐败现象。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可分为集体腐败、群体腐败和个人腐败。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在最终作出腐败行为以及在整个社会上导致腐败现象严重恶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它通过心理互动、心理沟通,使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腐朽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尺度和社会心理环境。因此,要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消除种种导致腐败行为最终发生的“腐败心理”。  相似文献   

20.
创新纪检监察体制,建立"特约纪检员"制度、"特约监督员"制度、"特约信息员"制度,赋予"特约三员"全新的职责,整合纪检资源,实现纪检资源区域统筹,发挥社会资源对预防腐败的监督作用,缓解国企纪检资源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