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策预期与政策认同及其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既是社会政策的问题,也是人民心理认同的问题。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政策预期和政策认同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于正在施行特别是未来将要施行的政策所能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受益或受损的情况有所准确判断,那么就说明社会具有较高的政策预期值,反之政策预期值就低。而由于政策的调整过程同时也就是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将在实际上导致一些人的受益和另一些人的受损,这就产生了人们对于政策的认同倾向问题。这种政策认同程度的高低与政策预期值的高低一样,都将影响到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益表达机制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方式逐步多元化,但是多数利益表达渠道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完善民主制度。民主最有可能产生明智的社会政策,而且充分的民主参与使社会政策更容易被执行和遵守。民主可以防止因政策失误而导致的社会政策灾难,还可以有效保护社会福利资源。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获取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考量平台。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先破后立的过程,转型期呈现出社会结构和阶层多元化、利益关系与利益格局复杂化、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碎片化的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认同困境问题,其中,利益分化与分配失衡是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诱因,经过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感两个心理变量,加之公民利益表达的不顺畅和受阻,最终导致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陈琼 《学术探索》2007,(3):63-66
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已经进入到后期扶持阶段,早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日益成为移民研究的重点。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感受,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移民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移民妇女在搬迁地的身份关系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已经多元化,妇女身份认同的显著性程度与经济利益、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家庭出身等因素相关,这决定了她们是采取参与还是依赖策略,去寻求自己的存在点,筹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利益矛盾是影响社会凝聚力的最大因素。实现利益认同需要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的双维度支撑。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认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利益认同作为社会凝聚力的根基,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供了心理基础、道德支撑、价值共识和动力源泉。新时期,实现利益认同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不仅要进一步优化利益格局,缩小利益差距,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正义,还要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成果,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满足更多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共同体的“家天下”,到建国以后地缘共同体国家认同地域化的转变,再到精神共同体“乌托邦”的国家期许,我国的国家认同经历了国家利益主导型、国家主导下有限社会利益共存型和完全社会利益型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的社会状态呈现出超稳定、地缘拉锯对抗和社会失重三种特征。共同体利益对国家认同的嵌入演绎出社会稳定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共同体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国家认同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地巩固、分解和重构,这也必然导致社会稳定走向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 ,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利益结构的单一整体性 ,呈现出利益单元的多元化、利益观念的多元化和利益意识的觉醒。由此对执政党的高度认同、高度服从、高度信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建立社会认同机制,其主要内容有: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建立健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公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等。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社会认同机制的层次性要求,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发挥现代传播工具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社会认同借以产生的载体和工具。族群语言的改变往往反映出族群内部、族群与族群之间认同结构乃至社会秩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和谐社会必将是一种在社会统一体内部族群间认同程度较高的状态,在语言方面就是要实现多族群语言和谐共生的繁荣局面。少数族群在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存在语言适应困境,其族群语言较容易被转用甚至消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正确处理集团内认同与集团外认同的关系,帮助少数族群提升自我价值,合理地构建包容性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形成、影响及其走向,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一是利益驱动和现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农民工形成阶层利益,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二是价值追求和现有社会认同取向的偏颇使具有"新"涵义的农民工要求社会认同取向的再转换;三是制度发展使农民流向城市成为可能,而制度不够发展带来的制度歧视则成为"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及其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制度重构势在必行;四是政治发展与稳定及其政府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增强都需要"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实现阶层融入.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威胁,同时,这类事件频发也说明政府主导的维稳机制存在局限。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深层次因素是权力一元化的社会层级结构使利益关系失衡,加剧了社会矛盾,并造成基层民众利益表达不畅。基层社会稳定亟待发展新的制度基础,包括强大的公民组织和社会参与,扶持弱势群体社团,多元化的权力结构下政府与公民合作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河北学刊》2007,27(5):46-51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不断用政策来修正制度或体制。改革就是对政策、法规和体制的调整,这种调整最终体现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变化,用分层理论表述则最终体现为调整社会分层结构。当代中国的政策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分为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一个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当前政策调整的趋势,明显地增加了公平方面的政策变量,试图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向普惠的方向调整。但从2007年算起,尚需要三十三年才能将中国调整成一个中等收入层为主体的社会分层结构。所以,对社会结构的调整,需要做长时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姚望 《理论界》2012,(10):25-2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群众路线及其严密的组织体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表达农民意见、建议与利益要求方面表现出特有优势。随着农村利益格局的变化,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农村基层党组织利益表达功能因体系认同、过程认同、政策认同、功能替代问题面临困境,为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维护、实现和增进农民利益,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利益表达能力;创新利益表达形式,拓展利益表达空间;尊重党员主体性,听取党员的利益表达;强化"两委"合作,增强利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新特点,是调适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发展性的特征。应对社会利益关系所表现出的多维特征,必须树立务实、全面、统筹、多元的协调观。同时还要建立多重机制,即广泛的利益认同机制,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适用的诉求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备的矛盾调处机制,以及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多重机制的合力,来调适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作为市场主体的各方必然会追求各自的利益,各利益主体要求自身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反映,向政策制定中心施加影响。这将会影响到公共政策的社会公正原则。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公开性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其中可以减少利益群体的影响,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12,(3):32-32
以政策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的经验对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政策创新带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把握以下一些着力点:第一,以政府自身改革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转变政府职能不能仅仅局限于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还应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第二,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分化加快,不同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要求有相互一致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形成新的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实践中,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应在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益的多元化和多元格局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决策所面临的新情况。政府政策就是在解决利益予盾和冲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并发挥其应有功能。而公共政策必须采取公共利益取向才能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政府利益及利益团体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所谓利益,是指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处于稀缺状态的客观对象的占有程度。一般可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转型以来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这必然会引发政治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使政治稳定受到影响。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加强利益矛盾调节的紧迫性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各阶层在不断得到实惠的同时利益关系和矛盾也显得比较突出。如何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冲突就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当前而言加大对利益矛盾的调节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