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是古代哲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现代外国哲学中,各种各样的主体性理论长期流行。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也迅速开展了对认识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其中,既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外国哲学中有关的合理因素,又一定程度地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主观地提出了认识主体性问题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之间的对立,否定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此类倾向,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大加指责,尤其是否定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本文引文凡出自该书者,只注明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的有关页码)。有的同志认为: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宁的这段话时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作了精辟的概括。但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当前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把什么样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观,“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个问题上面。有的同志以为列宁所指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那也就是说,马克思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没有建立起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如吴国光同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关系》一文中认为,“这里,列宁并没有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推广,而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人类社会领域里的推广;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基础并非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即哲学史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确切地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5.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科学命题。它是对认识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基本思想的正确概括。但是,有的同志把“两变”这个命题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立起来,认为“两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否定,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这里,涉及到如何理解“两变”原理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伯钿和郑庆林两同志关于认识源泉的争鸣文章(分别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7.11期),读者颇受启迪。但笔者与郑庆林同志观点截然相反,故也谈谈一孔之见,请郑庆林等同志不吝赐教。一、“物质源泉说”仅仅是旧唯物主义的源泉观吗?郑文的第一个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仅仅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我的观点则认为,“物质源泉说”是一切唯物主义当然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  相似文献   

7.
在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哲学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不例外。可以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文艺表现。 1.《讲话》体现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82页)。因此,形而上学反映论不懂得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不懂得反映过程就是能动的过程。毛泽东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题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也是从哲学高度批判教条主义的力作。“两论”立足唯物主义立场,揭露了教条主义的哲学党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剖析了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坚持能动反映论,揭示了教条主义的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提出用“主体论”代替反映论是荒谬的。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意志、想象活动都不是与认识无缘而是在反映的过程中与认识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包括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论;辩证的中国特色论;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论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认识运动过程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这又促使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和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进行再认识再研究。其中,关于认识运动具体过程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转化环节问题,关于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及其表述方式问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这里,我想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实践—认识—实践”不是表述认识运动具体过程的公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运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认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第119期(见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第四版)上发表了苍夫、金睿两同志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以下简称苍文).文章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只能用能动的反映论来表达,决不能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的.因此,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同样也是不可以的,是唯心主义的,是歪曲了恩格斯、列宁的意思.读了苍文后,我认  相似文献   

16.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我们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它在论述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贡献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这一贡献,对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有着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能动的反映起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它是主体对客体动态、曲折的反映,而不是僵化、直线的反映。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主体有选择的反映,是思维的能动创造。人们的认识所具有的选择性和创造性都是对能动反映的具体说明,主体是通过主体认识图式能动地反映客体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问答?     
一九七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解放军报》说:思想路线就是要搞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六日《文汇报》说:思想路线,也就是认识路线,其实质就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还是搞唯心论的先验论,是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还是主张英雄创造历史。……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践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其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反之,以机会主义的头子为代表的反革命修  相似文献   

19.
孙运福同志在《意识能动性刍议》一文(载《山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中认为,能动反映世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唯一能动性就在于指导实践。笔者对该文的观点难以苟同,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一孙运福同志认为,“能动反映世界是意识的能动性”的传统观点,与意识的本质相矛盾。笔者认为,这是他在片面理解意识本质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孙运福同志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