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急避孕”是指两性之间在无保护性措施的房事后,对可能发生的妊娠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其目的是防止非意愿性的妊娠发生。通过采取紧急避孕法,可以有效地降底人工流产率,有益于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1.开展紧急避孕服务的主要方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的紧...  相似文献   

2.
避孕是计划生育中的主要措施,宫内避孕器是我国目前用于避孕的主要手段,在推行计划生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宫内避孕器的失败,受术者发生宫内避孕器脱落、带器妊娠、因症取器,均属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宫内避孕器效果可因类型不同,使用期限长短而各异,因此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原因也比较复杂。下面就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原因浅析一二:1、宫内避孕器类型:各种类型的宫内避孕器各有其优缺点。带铜“V”形及“T”形宫内避孕器的模臂两端容易因宫缩而损伤子宫内膜,引起阴道点滴出血或腹痛;还可能因铜离子作用,使少数人月经…  相似文献   

3.
何谓“紧急避孕法”?●程渭玉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育龄妇女接受人工流产术,如果大力推广紧急避孕法,其中70%左右的人流术本是可以避免的。何谓“紧急避孕法”?紧急避孕法就是妇女在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措施失败(如避孕套破裂及滑脱、体外排精失去...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1570例人工流产妇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8家医院1996年3月11日至5月10日门诊人流妇女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探讨了郑州市人流妇女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郑州市人流妇女以婚育高峰期为主,20~29岁年龄组占79.9%,多为已婚妇女,以前有过流产史的高达64.8%;本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9.6%,未避孕所至的占40.4%。提示:20~29岁的女性为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高危人群,应对该人群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推广紧急避孕方法,以降低人流率,保护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5.
事后紧急避孕以往常采用大剂量雌激素口服,雌、孕激素配伍口服和紧急放置ⅡJD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避孕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使用不方便等缺点。我站应用毓婷(左炔诺孕酮)作紧急避孕药,有效率达100%,副作用小,而且服用方便,显示较大优越性。现就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避孕节育措施的应用看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1996年苏南地区、皖北地区"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课题调查数据,分析了主动、被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对育龄妇女副作用的产生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此外,主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者的平均避孕失败次数、平均人流次数均明显高于被动选择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使用宫内节育器(简称 IUD)避孕的妇女人数很多,但 IUD的避孕效果不高,续用率低。IUD每年停用人数也很多,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意外怀孕而停用。同时,由于其他原因 IUD停用后大多数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又不能及时采取进一步的避孕措施,结果有一段时间处于非避孕状态,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怀孕。分析上述情况下的怀孕结局,以进一步探索我国 IUD使用中的规律,对加强 IUD使用者的管理,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自70年代后期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育龄夫妇的避孕使用率及避孕方法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国家计生委1982、1988、1992年三次大规模生育率抽样调查的结果,在全国水平上,有偶育龄妇女(1982,1988)或已婚育龄妇女(1992)的避孕率分别为70.9%、72.1%和83.5%,后者已达到世界高避孕率地区北欧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绝育法的比例由35.4%上升到53.5%,避孕环的比例由50.1%下降到40.1%,而采取“其它”方法(口服、注射及外用避孕药、避孕套、传统避孕法等)的比例由14.5%下降到6.4%。可以说,高避孕使用率及高绝育比例构成了现阶段中国育龄夫妇避孕状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推进,辽宁省沈阳黎明航空发 动机集团公司针对下岗职工逐年增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加强下岗职工计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晚婚晚育率达 98%以上,计划生育率达 100%。   在实施计生优质服务工程中,以提高计生工作质量和职工满意度为企业计生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对避孕节育失败而主动采取补救措 施者报销全额手术费并给予一定金额的营养补助费。同时,公司定期组织下岗女工进行透环 检查,以确保避孕的有效率。   在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 1988年初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受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在湖南、山西二省农村进行了典型调查。本文就是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妇女避孕情况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处理,从中得出的一些浅见。根据调查,在2,274名合格育龄妇女(15—49)中,有2,042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避孕措施,避孕率为89.8%。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西欧、北美等国家妇女的避孕水平。其中,采取绝育措施的有1,355人,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66.4%。采用宫内避孕环的妇女人数为624人,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30.5%。仅此二项,就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96.9%。其它方法,如口服避孕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世界避孕利用状况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信息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注:关于避孕利用状况的资料主要来源于1975年及以后年份的各国育龄妇女抽样调查。有关已婚夫妇的资料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包括两厢情愿的结合。世界和各地区目前避孕利用的平均水平由人口司提供,主要...  相似文献   

12.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人口再生产的重要特征。要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就必须实行避孕,在个别避孕失败的情况下也可用人工流产、引产补救。然而目前社会上对人工流产、引产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他们的理由可归纳为两点:(一)怀了孕、腹中就有个人,将他(她)们流产、引产掉就是剥夺了他(她)们生的权利,是侵犯人权;(二)不论怀孕几个月,总是条生命,既然是有生命的东西,就不能把他(她)弄死。为了顺利地开展人口理论宣传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口学刊》2019,(5):5-17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避孕方式的改变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影响的结果,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其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口服流产药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作为育龄妇女避孕失败后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止孕方法,效益显著,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但是,如果不在医生的指导下擅自使用,也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米非司酮又称息隐或Ru486,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城市人工流产(人流)妇女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于1996年3月至4月,在河南省郑州市的8个大医院,本项目共调查了1099名来寻求人流的妇女。结果表明,年龄小于30岁的占76.4%,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69.3%,工人占36.0%,知识分子占18.6%,个体户与服务员占18.5%。已婚者占82.3%,未婚者占16.5%。在那些曾结过婚的人中,未生育的占53.4%,已生育的占46.5%。本次妊娠是由于避孕失败造成的占61.3%,是由于未避孕所致的占38.7%。虽然大多数妇女(72.9%)曾使用过避孕方法,但是,初次同房使用避孕方法的仅占19.5%。以前有过人流史的高达50.6%。因此,参加本研究的人工流产妇女的主要特征是:较年青、文化程度偏高、以已婚未育者为主、多数曾有人流史、主要是由避孕失败导致意外妊娠者组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人口信息项目的一份最新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有1亿以上的已婚妇女—每5人中有1人—不想怀孕却没有避孕。这些妇女之所以没有避孕是因为她们缺少关于避孕的准确信息和避孕选择,担心避孕的副作用,得不到优质服务,或她们丈夫的反对。 就具体数量而言,印度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大国,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妇女最多,为3000万。其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3月开展了“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未婚人群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低、有效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婚人群避孕知识多 ,但获得相关服务少 ,其避孕失败率高 ;流动人口获得避孕节育方法的途径少 ,很难被纳入免费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五、[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长效避孕措施包括: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剂、输卵(精)管结扎术等。对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应首选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皮下埋植避孕剂。放置宫内节育器,具有避孕效果好、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已决定不再生育子女的夫妻或因身体情况不宜生育的夫妻除可选用上述避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生殖健康状况的社会性别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和两个县(区)的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评价我国农村生殖健康现状,揭示农村育龄人群在生殖健康风险模式中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性别渊源。结果显示农村生殖健康状态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不乐观。女性因承担更多避孕责任和避孕失败后果而面临较大健康风险,更易感染生殖疾病和承受心理压力。农村育龄人群面临着系统性生殖健康风险,在社会性别机制作用下,风险模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