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已由过去单一性的管理型银行转变为经营型的银行。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要有利润观点,因此,增加营业收入,节约费用开支,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权后,财政性存款结算户,成为专业银行代理人民银行业务。在代理业务中,由于金融措施不配套,还遵循过去的一贯做法——“财政吃银行”,使专业银行自身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就这个问题,浅谈我们的见解。一、代理人民银行业务的现状 1、科目帐户使用混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体制的改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纷纷“下海”,其预算外资金还使用财政预算内科目及帐户。既逃避了专业银行监督,又享受到结算费用优惠“专利”。  相似文献   

2.
王德库 《理论界》2000,(2):47-4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银行与财政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银行与财政在分工和配合方面错位时有发生 ,严重削弱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此 ,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一、银行职能与财政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界限愈来愈模糊 ,使银行、财政的职能实施不协调。一方面是信贷资金财政化 ,另一方面是财政资金信贷化。从银行职能上看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以后 ,职能上和信用业务上将企业化经…  相似文献   

3.
银行结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涂进目前银行结算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银行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部分银行结算人员素质不高,执行结算纪律不严,对《票据法)了解不深入,由于银行结算业务可以带来无偿占用资金的好处,少数结算人员对票据结算也存在一定滞...  相似文献   

4.
建设银行虽然作为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但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企业化管理以来,似乎银行职能显得越来越突出。马克思说过,银行始终最重要的是存款。作为银行,必须要有资金运转,没有资金便不成其为真正的银行。存款是银行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开拓之基础,资金从何而来,一靠政策,二靠筹措,三靠服务,这是弋阳县建设银行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对我国银行改革的启示李全鑫(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向商业性银行转变已成为必然。如何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性银行,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美国的商业性银行进行...  相似文献   

6.
影响银行经济效益原因探析余华英,罗来明1、对银行效益认识不一致。如何提高专业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问题至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专业银行的利润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与监督管理职能有冲突,由此担心银行在讲自身的经济效益时会影响社会效益;怕因明确专业银行利...  相似文献   

7.
我们说,应该重视和解决资金循环和周转问题,是因为,一方面资金循环和周转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果的大小;另一方面,从我们实际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看,由于长期缺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大注意解决资金循环和周转中的问题,以至于现在在资金流通上问题成堆。  相似文献   

8.
银行与企业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银行离不开企业,企业也离不开银行(本文所指的银行主要是专业银行,下同)。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也就是资金供应关系。这种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后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银企关系,本文拟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解决银企关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金融研究所于六月五日至七日在沙洲县召开金融专题讨论会,对资金横向流动和银行企业化经营管理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一)资金横向流动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为了适应横向经济联系和搞活资金的需要,我省各专业银行开展了一些银行之间的信贷资金横向拆借业务,对融通资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只是拆  相似文献   

10.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缺乏应有活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银行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就只能是机械的、僵死的.而要增强银行的活力,首先应该使银行经营的信贷资金"商品"化,从而使银行(这里指的是专业银行.下同)企业化,把银行的支持、管理、监督、调节职能建立在企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既服从国家宏观控制,又有利于银行自主经营的信贷体系. 一、马克思对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杜道洪一、我国现行专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体制由“统存统贷”逐步过渡到了信贷规模和资金双向控制的管理体制,这种现行体制存在如下缺陷:1.信贷规模控制和资金控制的相互脱节,银行自...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如何掌握好资金投向,大力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出口,提高企业流通资金的使用效益?笔者认为。 一、积极合理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控制高亏商品出口。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是银行调整外贸企业信贷资金结构的关键,也是外贸企业增加出口创汇,降低出口成本,减亏增盈的资本途径。从银行来说,要切实贯彻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既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过程,也是新型的商业银行重新分割或占领市场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专业银行靠政策的分工,各自有相对封闭的服务领域,或者说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这些相对固定的群体向对应的银行机构提出比较单一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相当大的业务往来是政策性的,靠政策的纽带来维系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的经济关系。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一方面表现为金融压抑状态:金融体系不健全;信用工具不完备;调控手段不科学;机构网点不发达;货币作用不充分。一句话:银行没有办成真正的银行。银行机构的拆拆拼拼、分分合合,表现了认识的误差和发展的曲折。另一方面,四家大的专业银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中国金融的垄断。无怪乎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金融经济,银行“感冒”,企业就会“咳嗽”。由于以上特征,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对银行有很强的依赖性。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城市金融学会于1995年8月29日至31日在信阳召开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研讨会,学会领导、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论文作者参加了研讨,交流论文35篇,17位同志作大会发言.与会代表就银行信贷资产的现状、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成因及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认为: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与银行经营效益不佳是目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对于向商业银行转变和银行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摩擦碰撞和不断积累的结果.从银行外部看,有企业认识上的偏差、约束机制的软化、经营效益的低下和行政干预的失当等原因;从银行自身看,有重贷轻存粗放经营、三级审批本末倒置、无序  相似文献   

15.
银行筹资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自我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各专业银行都千方百计吸收存款,以壮大自己的信贷实力,与此同时,存款费用加大,筹资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析资金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对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十分必要。 成因透视 一、银行负债结构在认识和实践的错位中失衡  相似文献   

16.
专业银行亏损根源及对策的探讨龙世峰目前,各专业银行经营效益很不理想,亏损面越来越大,亏损额日益增加,有的县市专业银行已无一盈利,且从短期来看,减亏扭亏的目标还难以实现。专业银行产生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现行存贷款利率倒挂,银行利差减少。2...  相似文献   

17.
专业银行信贷资金营运中的问题胡志敏,万晓霞,潘学锋近几年来,专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金调控不力,自1993年中央整顿金融秩序,严禁违章拆借资金以来,专业银行特别是县支行的资金往来必须通过系统内上级行,不准擅自直...  相似文献   

18.
把专业银行改造为商业银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需要,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银行企业化、宏观经济调控间接化及市场国际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而,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必然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综合经营,功能齐备,应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模式。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创造转化的各种宏观经济环境,银行自身也要积极进行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使国家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换,成立政策性银行,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本文仅就国家专业银行逐步向商银行过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些探讨。一、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面临的难点专业银行能否顺利向国有产业银行转换,取决于专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素质和塑造这种机制的外部环境。其难点主要有:1.产权关系不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步履维艰。目前,我国专业银行是主体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产权关系模糊,法人资格缺位、资产责权不明、所有者与经营…  相似文献   

20.
华东六省一市部分金融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者最近在山东省荣成县举行金融学术交流会。会议围绕金融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会议中一些新观点和有关争论简介如下:一、关于银行宏观控制围绕这个问题,会上形成三种观点。(一)宏观控制是人民银行的任务,微观搞活是专业银行的任务。其理由是:(1)银行宏观控制不能多中心。由多个利益、地位有差异的银行同时进行金融宏观控制,难以完全协调动作去实现既定目标,金融宏观控制最终不得不依靠国家政权机关干预。(2)人民银行要注意微观搞活,专业银行要服从宏观控制,这都是在完成本身任务中必须注意的方法问题,不能把方法和任务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