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民族”这个词是1899年梁启超从日文引进的,再过4年,即1903年,林纾、魏易将英人罗维(R·H·Lowie)的ETHNOGRAPHY译成汉文,是西方民族学传入中国之始;到1926年,蔡元培先生发表《说民族学》,首次定名为“民族学”,距“民族”一词的传入不过27年。辛亥革命后,民族一词被广泛运用,成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民族学作为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开始跻入社会科学。这段历史说明了一个事实:民族一词和民族学是在同一时期传入中国的。1929年,杨贤江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译成汉文在上海出版,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从此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奠基性著作所确立的基本原理,经过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仍然具有强大活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民族学应当为现实服务,为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科学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民族学如何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作者提出;第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第二,民族学必须实行学科间的渗透,它需要与相关的学科密切配合,其它学科也同样需要它的合作;第三,民族学为现实服务的范围非常广阔,但应首先注意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紧迫问题,其中,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四化建设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民族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文是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的闭幕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科学战线》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和民族学研究的工作者,对《战线》在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繁荣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热烈的祝贸,对《战线》为民族学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知道,民族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又走过一段曲折坎坷的道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它才重新活跃于我国的社会科学战线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几年来,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有了迅速的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民族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正如列宁在他的名著《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所指出,这部著作“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但是,由于当时所掌握的资料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某些依据的材料和提法不够充分、完善和准确,这是不奇怪的。恩格斯本人也是在材料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对该书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我们研究家庭、私有制、阶级社会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民族起源理论的指南。关于它在研究民族理论问题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民族学著作。”由此可知,《起源》是每一个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必读本。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起源》中对有关民族理论基本思想的一些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自阶级社会产生后,一切社会科学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特点,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然而,既然同属社会科学范畴就必定会带有某些共同点,这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应当明了的。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学,纵观其发展史不外乎是代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代表资产阶级的西方民族学的发展史。这两个不同的学派既有社会科学一般的某种联系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搞清楚这些联系和特点是我们民族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因为这对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资产阶级在19世纪初期所创立的,而后不断有所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民族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运用自己所创立的辩正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对资产阶级民族学(主要是进化学派及其代表美国的路易斯·享利·摩尔根)的积极成果进行吸收和改造,经过艰苦探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以下简称“第45卷”)中,集中了马克思的4部民族学笔记,占有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恩格斯在本书中对家庭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对原始家庭史研究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利用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成果,在批判地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 摩尔根因在一八七七年发表《古代社会》一书而负盛名。他在家庭问题的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他揭示了家庭形式和亲属制度之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浙江绍兴人,字鹤卿,号孑民。光绪进士。青年时期接触西学,兴办教育,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中年留学欧洲,先在德国菜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与心理学,后又在法国学习法文,从事译著工作,并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号召学生研究高深学问,不要追求做官发财。当时新文化运动兴起,西方民族学开始传入我国。1926年蔡先生在上海《一般》杂志上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首次在我国使用了“民族学”这个译名,介绍资产阶级民族学,并收罗人才在中央研究院创立民族学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形态等等的一门科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实地调查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早年蔡元培先生关于“民族学是一种考察各民族的文化而从事于纪录和比较的学问”的定义就是着眼于方法上的说明。民族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与许多科学诸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间文学、地理学等等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语言是组成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语言学知识对于民族学的研究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杨堃先生说,不懂语言学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经典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理论问题极其广泛而又深远。它既是研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又是探索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问题的指南。正确认识恩格斯的婚姻家庭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对于推动史学研究工作,以及完善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是马克思曾经研究过的一个领域,虽然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发表民族学的专著,但他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就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摩尔根和马克思是同代人,他的巨著《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版后即在资产阶级学术界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冷遇,对该书进行排挤。但是,马克思“很喜欢这本书”,他在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十分仔细地阅读了《古代社会》,并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摘要》一书。显然,马克思打算运用摩尔根的成果进行民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述,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完成这一工作就去世了。马克思逝世  相似文献   

13.
江洋 《理论界》2015,(2):1-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它的发表使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的历史中摆脱了假说状态,成为真正的科学。列宁曾评价《起源》"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重量级的、根据大量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科学巨著,恩格斯却仅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撰写完成,因此,读者不免产生困惑——《起源》的写作何以可能?笔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从历史的视角详细考证了《起源》写作当时的理论背景,以期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域来理解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施正一主编的《广义民族学》一书,最近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68万字.除综合论述部分外,对理论民族学、人口民族学、语言民族学、社会民族学、经济民族学、法制民族学、文化民族学、伦理民族学、文艺民族学、教育民族学、心理民族学、宗教民族学、历史民族学、传统民族学等14个分支学科,均分别由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学的使命马曜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具有时代精神的学科,是为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服务的学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调查研究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我国民族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1950...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何耀华教授的重要学术著作《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以下简称《论集》)。何耀华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历史民族学家,他长于民族史和民族学的研究,尤精于二者的交叉结合。他的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国藏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等学术刊物发表时,就以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政治意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这部《论集》收入了他近年来的部分论文共二十六篇,计四十二万余字。论文中的许多观点已经被学术界所公认和接受,并写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宗教辞典》、《中国风俗辞典》等工具书中。可以这样说,只  相似文献   

17.
刘坤亮撰文指出:两种生产决定论是指,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如今又是我们控制人口的“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依据;但从它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争议,直到今天也没人把它说得令人信服。怎样看待它?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发展过程,对此可从马恩思想发展中找到“印迹”;二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问世,促成恩格斯晚年提出了两种维产决定论。结合《起源》本身和现实可作如下理解: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国际国内文化研究的热潮冲击下,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和发展迫切需要创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文化民族学。该学科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文化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民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及演变规律。文化民族学既关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各民族文化的变异和创新,其研究内容是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在继承中国民族学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创新,以建立中国民族学领域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十九世纪中叶从欧美各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民族学资料的形成和积累,则可溯源于人类历史之初。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在西方可以上溯到希罗多德(公元前490—425年)时代,在我国可以上溯到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的西汉时代。民族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国家日益增多。在当代,凡是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专门从事这门科学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在1978年第十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会议上,就有70多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事实说明,民族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民族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各种原因,它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照耀下,民族学获得了新生。积极开展民族学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已成为民族学工作者的一项既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族学的几个问题》一文系作者1964年旧作,但所论之五题,均为当前我国民族学界所尚未完全解决之重大学术问题。本刊发表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